A. 遇到信访投诉,作为工作人员,该怎么处理
遇到信访投诉作为工作人员,一是劝解上访人员依法办事。同时讲解相关的法律条文。三是为上访人员联系和沟通相关的业务部门或者是司法机关接纳和处理信访事宜。供参考。
B. 信访和投诉有什么区别
信访是政府针对群众反应问题设立的专门机构,群众反映问题后信访办把问题转到版相关职能部门权去解决;而投诉是直接到事件的行政主管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一般情况是上级部门设立信访办,解决下面反馈上来的问题。信访主要是解决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而投诉主要解决民法涉及的问题,如消费等。
C. 信访投诉一般处理多久
需要纠正您一个错误,纪委部门与信访部门是两个单位,纪委有接待部门,但不属内于信访工作。容
纪委如果告知您受理案件后,正常情况是90日内给予回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需向举报人说明情况原因,但是实际办理调查情况往往比您想象的要复杂,所以办理时间很可能会超出这个时间,所以您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纪委监察的对象主要是党员,如果您举报的人员不属于党员,纪委是不受理的。
D. 信访局网上投诉几天能回信
没有受理通知吗?如果出现未受理或者网络故障未送达,岂不白白等两个多月?
E. 信访和投诉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信访:政府针对群众反应问题设立的专门机构,群众反映问题专后信访办把问题转属到相关职能部门去解决。
投诉:直接到事件的行政主管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一般情况是上级部门设立信访办,解决下面反馈上来的问题。
2、针对问题不同:
信访:主要是解决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
投诉:主要解决民法涉及的问题,如消费等。
3、含义不同
信访: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 等多种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吁请解决问题。
投诉是指:权益被侵害者本人对涉案组织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事实,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张自身权利。投诉人,即为权益被侵害者本人。
4、法律依据不同:
信访法律依据:《信访条例》
投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投诉渠道不同:
信访渠道:信访工作机构(信访局、办)、电子信箱、投诉电话等。举报渠道:政法部门,纪检部门,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等。
投诉渠道:消费者投诉可以采取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形式进行。
F. 信访局投诉电话多少
大石桥有人利用原电影院还用假身份证办理社保骗取提前退休金!这件事谁知道哪里管?
G. 向纪委监察部门或信访局反应情况可以用投诉的方式吗
首先呢,你既然说了向纪委反映情况,那么你就要拿到证据,如果你拿不到证据,别说你用投诉方式,即使你实名举报,也都不会起到一点水花
H. 如何在国家信访局网上投诉
尊敬的国家信访局领导您们好!
我们是河南省夏邑县政府包分配职教,进修回教师。现请求您答的帮助!
根据,夏邑县人民政府67号文件《夏邑县人民政府,对县教体委关于招收体育,音美,幼师专业班的批复》明文规定,学生毕业后由县人事局教体委负责分配到教师岗位任教。
通过我们刻苦的学习,我们拿到了,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过关证,派遣报到证,1999年秋交县财政一万零一百元,学费三千八百元,在2000年又收了两千元转干费,对于当时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些钱不是小数目,都是我们父母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夏邑县政府和教育部门违反当时的招生政策。学生毕业后由县人事劳动部门负责安排到教育教学岗位任教。但16年过去了,夏邑周边(虞城县和永城市)都已全部安排解决,唯独夏邑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并没有执行文件。
现在我们的诉求是:希望上级领导能够关注和解决我们反应的问题,夏邑县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门尽快解决我们全体人员的工作问题。
在此,我们全体人员感谢您们!
I. 到政府行政部门投诉应该给书面回复吗
本人浅谈一下政府机构在行政程序中不肯给书面答复的陋习
首先要讲的是信访
因为信访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投诉举报申诉这些都是信访的一部分无法分割。
只要是公民以各种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和申诉、举报、控告,依法应当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条例第二条)---------都是信访,关国家机关的范畴又非常大。
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例如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因为纪委和检察局合署,检察机关也是国家机关。
如果行政相对人有诉求,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提出获得书面答复的申请,遭到的拒绝的理由主要汇集有以下2点:
1:部门以“没有硬性规定”为由拒绝。
2:部门以“可以自由选择书面或者口头答复”为由拒绝。
国家信访条例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浙江省信访条例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予以解决;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无明确规定又需要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
其实条例说的很清楚,只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的理由合情合理,就算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硬性规定)-------如果遭到政府机构的拒绝,该部门已经违背了妥善处理的原则。
公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担心追责,奉行少做少错的办事原则,书面材料---能不给书面尽量不给,毕竟白纸黑字就是证据。作为公民还是要拿好书面证据才能切切实实的保护自身权益,否则真到了申诉甚至行政诉讼的时候,有关部门突然来个矢口否认会让你欲哭无泪!!
附相关条例
信访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