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事经济纠纷,多少钱才可以立案
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法院才会立案,与数额没有关系。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并且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下是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民事纠纷怎么立案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同时指出关于审理立案的若干问题: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② 请问民事纠纷如何起诉
可以自己写好拿去。只要格式上书写基本正确,能表达出你诉讼的意思就好。
③ 民事纠纷立案后该怎么做
民事纠纷立案后,原告和被告分别按照下列程序应对诉讼:
1.开庭前准备:法院将原告起诉书版副本送达被权告,给与被告答辩期,被告制作答辩状。在规定时间内将答辩状送交法院。
2.法院将开庭日期以传票方式送达。通知原被告开庭日期。
3.原被告到庭应诉。
4.开庭:法庭调查:双方出示证据。陈述诉讼请求和诉讼理由。
5.法庭辩论:双方就对方提出的诉讼请求、诉讼理由、证据进行质证和双方辩论。
6.法庭辩论后,休庭。合议庭合议。
7.判决。双方前送达回证领取判决书。
8.执行。
④ 民事纠纷立案后该怎么做
民事纠纷立案后,原告和被告分别按照下列程序应对诉讼:
1.开庭前准备:法院将原告回起诉书副本送达答被告,给与被告答辩期,被告制作答辩状。在规定时间内将答辩状送交法院。
2.法院将开庭日期以传票方式送达。通知原被告开庭日期。
3.原被告到庭应诉。
4.开庭:法庭调查:双方出示证据。陈述诉讼请求和诉讼理由。
5.法庭辩论:双方就对方提出的诉讼请求、诉讼理由、证据进行质证和双方辩论。
6.法庭辩论后,休庭。合议庭合议。
7.判决。双方前送达回证领取判决书。
8.执行。
⑤ 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有哪些
民事诉复讼的立案条件:
1、原制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起诉状格式数量符合规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
原告要解决的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多管他人闲事,知道要告谁,要求要具体(比如不光说要赔偿还得提出来想要多少),要明确某年某月某日发生过什么事,为什么要告别人,这件事得归法院管,还有就是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告,不要找错对方告。
(5)民事纠纷怎么立案扩展阅读:
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指提起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的诉讼。
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是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有审判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向对纠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应当审查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 以提起上诉。
⑥ 民事案件如何构成立案条件
依据《中华复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制法》第108条之规定,起诉的实质要件是:
(一)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权益遭到他人的侵害或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争议。
“明确的被告”指的是原告起诉的相对方应该是明白、确切、具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没有被告或被告不明确,就不能起诉和送达。当然被告下落不明不属于没有明确的被告。
“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解决的请求内容其内涵外延应当明确、具体,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清楚、明白、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即必须向法院说明案件事实和证据事实及其理由。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指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提起的诉讼,应当属于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有关地域、级别、专属管辖的规定,应属该院管辖。
⑦ 民事纠纷派出所是怎么处理的
财产类民事纠袭纷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现因民事纠纷产生斗殴等情节,公安局应对纠纷中的肇事方或过错方视情节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凡持械伤人或故意损坏财物者,应视情必须给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罚款的处罚;纠纷双方均有错且又均符合治安处罚条件的,必须视情分别给予处罚。治安处罚不影响对民事赔偿的调解。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处理,应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交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生效。“调解协议书”应存档备查。对不服公安派出所调解意见的,应劝导双方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1、协商。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