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1995年3月底抄,江某(被告,女,24岁)为能赶上参加男友林某(被告,男,28岁)所在单位的分房,以购买进口药品需用某市居民身份证为借口,通过他人向张某(原告,女,28岁)借用身份证,谎称自己的身份证已丢失。随后,江某假冒张某之名到其单位开出婚姻登记介绍信。并拿走张某户口所在地的公共户口簿。与林某一起到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同年6月,江某再次冒用张某的名义到其单位办理其他手续时被发现。张某遂向有关部门要求撤销有关结婚证明,宣告该婚姻无效。区民政局于同年11月确认此婚姻关系无效,撤销了张某和林某的结婚登记,收回了《结婚证》。张某为此向某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由于姓名被冒用,其不能及时登记结婚,丧失了参加单位分房的机会,同时还承受了强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打击,要求被告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5万元,支付精神抚慰金4000元,并登报向其赔礼道歉。被告未作答辩。
❷ 列举5个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案例。
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案例。
案例一
2000年至2001年期间,原告徐诚被某市招生办派往下属某区招生办协助进行中专、技校的招生工作。2000年8月,被告李桦以“徐成”的名义,向省招生办公室写检举信,声称考生张剑“在入学考试时,系他人冒名顶替参加”。
并在信中称“我是市招生办干部,现协助某区招生办进行本年度中专、技校招生工作,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此事予以反映,本着对国家、对学校、对张剑本人负责的精神,恳请省招生办领导予以查处此事。”省招生办接信后对此事认真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进行了考卷笔迹鉴定。
8月28日,省招生办复信“徐成”,说明“参加考试系张剑本人所为,无冒名顶替现象”。徐诚接信后,感到莫名其妙,就向市招生办及有关部门反映此事,要求调查事实真相。
2001年3月,经鉴定:检举信是被告李桦书写。在调查取证及进行鉴定的7个月内,徐诚因精神压力大,受到一定的精神损害。
案例二
江某为能赶上其男友即林某所在单位的分房,因其未到法定婚龄,不能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于是,谎称其身份证已丢失,以购买进口药需要居民身份证为借口,向张某借用身份证。
随后,江某假冒张某之名到其单位开出婚姻登记介绍信,并拿走张某所在地的公共户口薄,与林某一起去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江某的假冒行为后被张某发现,张某认为江某的假冒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并因此承受了强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打击,于是要求江某赔偿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
案例三
原告A系某公司的股东、董事,在A未参加董事会的情形下,B董事直接在董事会决议等文件上伪造A的签名,致使A变成了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A认为,B的行为是公司职务行为,因此公司未经其同意而盗用其姓名,侵犯了其姓名权,要求法院确认上述盗用姓名的侵权事实,并要求被告公司撤回相关的工商登记,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案例三
第3562067号“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即争议商标)由案外人名乐公司于2003年5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并于2005年9月被核准注册,其专用期限至2015年9月,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服装、柔道服、足球鞋等。
2009年5月,经商标局核准,争议商标转让给易建联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建联公司)。2006年3月,易建联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请求撤销争议商标。
评审期间,易建联提交的新浪网网页打印件等证据载明:易建联自1999年开始从事篮球训练,2002年入选广东队,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2002年获得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冠军,2003年获得全国男篮甲A联赛亚军。
网页打印时间为2006年3月。2009年11月,商评委作出商评字〔2009〕第33584号《关于第3562067号“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争议裁定书》,认定:易建联系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
易建联公司未经易建联授权,将与其姓名相同的文字申请注册商标,侵害了易建联的姓名权,违反了商标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裁定:争议商标予以撤销。易建联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四
几年前,高先生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期房购销合同,约定房地产公司保证在高先生入住之日起1年内为其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如现房实测面积与期房预测面积发生变化时,按实测面积交纳相关税、费。
高先生入住后不久,房地产公司通知他到公司交纳办理房屋产权证所需的契税、过户费及印花税,高先生交纳了全部费用,并将私人印章交给房地产公司。因高先生购买的期房实测面积大于预测面积,办理产权证需按实测面积重新签订《北京市内销商品房买卖契约》。
房地产公司在高先生在场的情况下,填写了3份内容相同的《北京市内销商品房买卖契约》,同时在乙方签字处填写了高先生的名字,并加盖了高先生的私人印章。
半年后,房地产公司将房屋的产权证、新合同及高先生的私人印章交给高先生,并向他讲明新合同是为了办房产证而签订的,双方仍沿用旧的期房购销合同。
后高先生起诉至通州法院,称签订新合同他不知道,此合同中减少了许多对他有利的条款。房地产公司为自身便利,冒用他的姓名侵犯了他的利益,要求房地产公司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0元。
诉讼过程中,房地产公司辩称,我公司为高先生的利益使用其姓名,且我公司与高先生实际履行的仍是旧合同,没有给高先生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不构成侵犯他的姓名权。
案例五
2005年6月份,被告王某、李某准备登记结婚,因李某全家搬迁,户籍丢失,无法办理结婚登记。王某随找到自己妹夫姨家(即原告方某家)亲戚,称未婚妻户籍登记丢失,无法办理结婚登记,想用方某的户口薄和身份证附李某的照片去办理结婚登记。
当时方某在外务工,只有父母在家,其父母想只是借用女儿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同意把女儿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借给王某使用。2005年6月24日,王某、李某登记结婚,结婚证上是方某的名字。
后方某务工回家得知此事,找到王某、李某两人要求用他们自己真实姓名登记结婚。2005年9月5日,王某、李某到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又于2005年9月8日以双方真实姓名重新登记结婚。方某户籍薄上留下了“离异”字样,引起了男友对其有“婚史”的误解,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❸ 侵犯姓名权肖像权的案例
姓名权的:飞人乔丹诉中国“乔丹”侵犯姓名权案;
肖像权的:周海婴诉绍兴越王珠宝金行侵犯鲁迅肖像权。
❹ 在司法案例中,关于名人姓名权侵权法院是如何认定的
今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并且能够鲜明地体现尊重人格尊严和保护人格权的人文主义立场。
❺ 姓名权事例
曼德拉姓名权遭侵犯案例
日期:2005-5-9 2:13:06 点击次数:1001
现年65岁的麦克罗伯特在版权和专利权诉讼领域素有经验,据他透露,仅他目前参与处理的与曼德拉姓名相关案件就达45起之多。
在接受采访时,麦克罗伯特列举了近期曼德拉姓名权遭侵犯的一些案例:
———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名男子抢注了与曼德拉名字相同的域名nelson-mandela.com,在曼德拉的律师团威胁将诉诸法律后,这名男子才于今年1月把这一域名所有权转归曼德拉。
———荷兰一名女子试图以“纳尔逊·曼德拉”为名注册一家教育公司。在双方“过招”时,她坚称“纳尔逊·曼德拉”是梵语中的词语,并非曼德拉的“专利”。
———南非一家机动车修理厂名为“纳尔逊·曼德拉汽车修理厂”。
泰州日报网
❻ 有关姓名权和肖像权的案例.各举一例,要真实事件
月26日,全国瞩目的“赵C改名案”终审出现了戏剧性结果:争议双方达成庭上和解,赵C最终还是要改名才能换领第二代身份证。
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定,准许上诉方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撤回上诉,并撤销月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根据双方的和解协议,赵C的父亲、委托代理人赵志荣同意采用规范汉字给儿子改名,而公安部门则承诺免费为赵C办理第二代个人身份证,并协助更改相关户口、档案等。
网络侵犯肖像权赔偿案例
案情介绍:11月13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法院审结了一起消费者起诉某摄影馆及某商务会馆侵犯肖像权一案。在法庭的主持下,两被告某摄影馆及某商务会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两被告当庭向王小姐道歉,立即在其网站删除已使用的王某的照片,并当庭赔付2000元,原告王小姐对两被告使用其肖像一事不再予以追究。
镇江市的王小姐于2006年7月在该市某摄影馆拍摄了若干艺术照片,并约定选其中几张进行制作,并交付了相关费用。但今年8月王小姐上网时发现她在摄像馆拍摄的艺术照中的几张被某商务会馆发布在其用于宣传的商业网站上。王某认为某摄影馆和商务会馆在未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其肖像,侵犯了她的肖像权,遂向起诉至京口法院。经过法院调解,两被告承认有失误之处,与原告方达成谅解。
❼ 姓名权的案例,要一个小案例,别太长,,还要案例分析,急!!谢谢
甲、乙两人是某高校的硕士生,同住一寝室,合用电脑一台。甲向美国某大学申请留美奖学金,并将此事告知乙。美方向甲发出电子邮件,邀请甲赴美留学。恰巧甲不在,乙出于嫉妒,擅自拒绝美方的邀请。数日后甲发电子邮件向美方询问,美方告知甲对其申请美方曾发函邀请并遭拒绝,故不再考虑。甲、乙由此发生纠纷。请根据人格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
答:乙的行为构成对甲姓名权的侵害。《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其中,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者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的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均构成对他人姓名权的侵害。本案中,乙冒用甲的姓名向美国某大学发出电子邮件,即构成假冒他人的姓名,也构成盗用他人的姓名。不管甲以后能否拿到这笔奖学金,都不妨碍乙的行为已经构成对甲姓名权的侵害。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直接侵害的是人格利益,产生的后果是精神损害及某些财产利益的损失。所以如果要求乙承担侵害姓名权的民事责任,主要应当包括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等形式
❽ 姓名权,名誉权纠纷两个案由可以放一个案件里吗
“公民的抄姓名权、肖像袭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从该条文规定来看,是罗列式的表述,2011年2月18日修改过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一部分人格权一、人格权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2、姓名权3、肖像权4、名誉权5、荣誉权6、隐私权7、婚姻自主权8、人身自由权9、一般人格权;不难看出,侵害姓名权的就是姓名权纠纷,侵害肖像权的就是肖像权纠纷…
❾ 各位大神,有没有侵犯姓名权和隐私权在一起的案例很急!!!
世界上很多人同名同姓不是具体针对的可能不算,我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