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第7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逼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
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
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拿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
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花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
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当
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
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5.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空格处应依次填人的词语是(各4个字) □□□□、
□□□□(2分)
16.写出第⑥⑦段中,划线句(1) (2) 的含义。(3分)
答:(1)
(2)
17.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2分)
18.根据文中划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3分)
答:
重点只要19题,其他的不答也行,谢谢了满意答案 好评率:69%15、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16、(1)在学习吸收消化前人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借鉴前人的知识成果得出自己创造性的结论。
(2)指创造时要不受古人的限制,摆脱对古人的模仿,超越古人,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17、写文成功的关键是:在反复研读模仿韩愈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他只是模仿韩愈的诗,缺少自己的创新,不能独成一家。
18、C.尽信书不如无书
19、创新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创新是开启智慧之河的源泉,创新是揭开科学奥秘的妙方。
⑵ 需要怎样的创造力或提高自己创造力的
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有一个过程。
首先,孩子需要有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
如果要创新,至少需要对旧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展开无限想象,从而发展成新事物。家长们在这期间,一定要鼓励孩子摒弃呆板的思维,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法,给予他们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又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其次,学会观察新事物。
观察力的培养,对创造力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来说,观察力是体现一个人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多年对大脑条件反射研究得出一条至理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呕心沥血地教孩子去早早地学习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不仅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少有家长去教孩子去观察。很多家长不清楚大脑高级思维的启动,大部分来自观察,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再次,训练动手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动手实践是成长的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锻炼手脑结合的良方,也是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经过程。家长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想自己做事”,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能怕“孩子受伤”这种“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也正是有了“动手做事”的基础,孩子才会有提升创造力的空间。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更能够用创新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让孩子多动手,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孩子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新事物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玩转发明一直专注培养动手创造人才,并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小小成果——已帮助几千个家庭的孩子,动手创造了上万件作品,其中有三千多项申请了专利。
孩子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发明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思维能力,动手创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管未来如何发展,这些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见,对待问题也有更多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