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出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合同优先的具体解决方法是什么
(1) 根据《合同法》第122条之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 尽管新《合同法》规定了当事人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但是两者竞合的解决方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不是很成熟。加之法条本身也存在缺陷,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会对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权稍加限制。
(3) 多数学者认为,侵权法的这一介入仅仅是对合同法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如果不分清本末,在合同债权保护中滥用侵权责任制度,将严重损害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加重合同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负担,乃至损害合同法的价值。
(4) 实践中法院一般会依据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对竞合进行处理:1.如果因不法行为造成他人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赔偿的,当事人之间即使存在合同关系,也应该按侵权责任处理。2.如果双方当事人事先存在着合同关系,但一方当事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由于恶意串通的一方当事人与第三人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第三人与受害人间又无合同关系存在,应按侵权责任处理,使恶意串通的行为人向受害人负侵权责任。3.在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事先通过合同特别约定,双方仅承担合同责任而不承担侵权责任,则原则上应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处理,一方不得行使侵权之诉的请求权。但若合同关系成立后,一方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另一方遭受人身伤害和死亡,则仍应承担侵权责任。4.如果法律特别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应减轻当事人的注意义务和责任时,则应依法律规定合理地确定责任。5.如合同中存在免责条款且这些免责条款依法有效,则不能因当事人免除了违约责任而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㈡ 试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多发生在合同标的物致损的情形下,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卖给买方的回货物存在质答量缺陷,并且这种质量缺陷给买方造成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失。此时,买方可以对人身财产损失请求赔偿,也可以根据合同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根据法律规定,只能选择其一请求。实践中,通常按侵权请求。
具体可参考: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5588
㈢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及两者竞合时的处理规则
(1)区别:①归责原则的区别。我国对侵权责任采取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而我国合同责任采
取的是过错推定责任;②举证责任不同。在一般侵权责任中,受害人有义务就加害人的过错问题举证;而在特殊侵权责任
中,应由加害人的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在合同责任中,受害人只需证明违约方已构成违约,而不必证明其是否有过错;③责任构成要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并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承担责违约任。但是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④免责条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法定免责条件限于不可抗力,但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免责条款和不可抗力的具体范围。在侵权责任中,当事人不可约定免责条件,但法定免责条件不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故、第三人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免责条件"也可写作"免责事由")⑤责任形式不同。违约责任包括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定金,实际履行等,损害赔偿可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侵权责任的主要形式是损害赔偿,此种赔偿不得由当事人事先约定。⑥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同。违约损害赔偿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侵权损害赔偿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还包括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的赔偿;⑦对第三人的责任不同。在合同责任中,如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合同债务不能履行,债务人首先应对债权人负责,然后才能向第三人追偿,在侵权责任中贯彻的是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原则,行为人仅对自己的过错致他人损害的后果负责。(2)竞合时的处理规则在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允许受害人选择一种责任提起诉讼,而不能同时提起两种诉讼。
㈣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处理
如果竞合,要以对当事人最有利为原则进行选择。
㈤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应如何处理
问题的提出不法行为人的同一行为既符合侵权行为法的有关侵权责任之构成要件,又符合合同法的有关违约责任之构成要件,产生侵权民事责任与违约民事责任相互冲突的现象。由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法官面对当事人的不同诉讼请求应如何处理?魏律师点评在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乘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所涉及到的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几种:其一,因租乘出租车所产生的出租客运合同法律关系。在此法律关系中,作为出租承运人,其合同的主要义务是将乘客安全运抵目的地,因此,承运人如不能将乘客安全运抵目的地,依法不能确定免责的,即是违反合同义务的违约行为,承运人因此应承担违约责任。对于此点,司法实践中也是这样认定的。据此,乘客对出租车主享有实体上的请求权,也就对出租车主享有了程序上的诉权。其二,乘客因租乘出租车,在出租车运行中,出租车被其他车辆所撞,其他车辆与出租汽车公司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双方之间产生人身伤害侵权赔偿法律关系,其他车辆和出租汽车公司作为侵权一方负有赔偿受害方人身损害的义务。据此,乘客对两侵权行为人享有实体上的请求权,也就是对其他车辆的车主有了程序上的诉权,乘客是可以起诉其他车辆的车主和出租汽车公司的。乘客同时享有违约赔偿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但赔偿是为了填补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受害人不能获得超过其损失的赔偿,这是赔偿责任的目的和功能所在。因此,受害人因同一事件受到损害而产生对不同法律关系的义务人的实体请求权,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请求权行使。
㈥ 试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加害给付因行为的复杂性和损害后果的多重性,不仅产生侵权责任,而且产生合同责任。
加害给付是因为不履行合同义务而发生的,在当事人之间仍然要产生合同责任问题。事实上,我国现行立法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加害给付所产生的合同责任问题。例如《产品质量法》在规定加害给付的侵权责任的同时,也于第28条明确规定了“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产品购销、加工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显然,合同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合同责任在许多情况下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
1、从责任竞合的观点来看,由于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举证、归责原则、责任构成条件、免责条件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区别,选择不同的责任也将会对诉讼的管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允许当事人选择合同责任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是有利的。
2、从赔偿的范围来看,合同的损害赔偿旨在赔偿受害人期待利益和信赖利益的损失,从而使受害人获得从交易中应该得到的利益,如果因加害给付使受害人遭受了重大的可得利益的损失,受害人并可以就此举证,那么允许受害人选择合同责任并使其获得可得利益的赔偿,显然对受害人是有利的。
加害给付与侵权责任
债务人因交付不合格产品,致使债权人或其他人人身、财产权益遭受损害,既侵害了侵权法所保障的权益范围,又符合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例如,出卖人因过失未告知汽车刹车有毛病,使得买受人因车祸受害,就构成了侵权行为。
受害人可以按侵权行为责任提起诉讼的情况:
1、由于债务人的不适当履行行为造成了对第三人的损害。
由于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并无合同关系,对第三人的损害也是当事人订约时所不可预见的,如果使用合同责任,债务人既可以合同相劝性规则否定其存在,也可因其订约时不可预见违约后果要求减轻或免除其责任。这对第三人来说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将加害给付造成第三人损害作为一种单独的侵权行为对待,由加害人直接对第三人负侵权责任。
2、因为加害给付造成了受害人的人身伤害。
按照我国判例和学说的一般观点,在债务不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主要应当对其违约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违约责任。而对违约造成的人身伤亡,则因为是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的,因此不应由债务人赔偿。对于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主要应通过侵权责任来加以解决。从合同法和侵权法所保障的利益来看,合同法所保护的履行利益和信赖利益都是财产利益;而侵权法所保护的利益则是指现有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因此加害给付造成人身伤亡的后果已侵害了侵权法所保护的利益,必须按侵权责任来处理。
3、因为加害给付时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
例如债务人交付的食物腐烂,受害人食用后造成精神痛苦,是否可依据合同责任获得赔偿,对此国外的判例学说存在不同观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并不允许受害人根据合同责任而获得精神赔偿。笔者认为,由于精神损害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以预见的,同时这种损害又难以通过金钱加以衡量,因此原则上受害人不能通过合同之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如果将精神损害纳入合同法的范围,则会使因合同不履行行为而使债权人产生焦急、不安、愤怒、忧虑等都要求精神赔偿,从而会人为地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赔偿纠纷;所以在因加害给付而造成精神损害的情况下,受害人只能按侵权责任获得赔偿。
希望对你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