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区狗叫扰民业主可以以不交物业费对抗吗
可以找小区物业或居委会由他们协调,如果没有效果可以直接报警起诉。从2006年3月起开始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社区宠物豢养管理:
一、本规定中所指宠物为住户合法饲养的狗、猫、鸟类等,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羊猪、兔、牛、马等。
二、凡本小区饲养犬类的养犬人必须持有动物防疫站出具的(动物健康免疫证);必须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注册,领取养犬登记证,并保证每年检查一次。
三、养犬人须持有(动物健康免疫证)、养犬登记证,到物业公司进行登记备案,否则视为无证豢养。对无证犬、无登记犬,物业公司有权收缴并将其逐出本小区或向公安机关举报。
四、园区内每户只准豢养一条观赏犬(体长标准:成年犬一般不超过50CM),禁止饲养具有攻击性的烈性犬合大型犬,且养犬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为放置意外事件的发生,小区内严禁遛犬。
六、合理饲养和管理所养宠物,避免饲养犬只狂吠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及休息,家中无人时,应妥善安置。对于不采取措施的,物业公司由权采取强制手段或向公安机关举报。
七、养犬人携犬出户时应加以束缚(如束犬链、犬口罩等),并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牵领、看管。不得在楼道内或大堂区域内遛犬。
八、养犬人应文明携犬出户,并携带垃圾袋,及时清除犬只所排泄的粪便,不得任其在公共区域内随地便溺。如经发现由饲养户自行清理,或由物业公司代为清理并收取相关保洁费用(每次20元)。
九、养犬人不得携犬进入儿童游乐场所和居民休闲活动区等公共场所,应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及儿童。
十、如饲养人所养宠物侵扰他人时,物业公司将以书面形式责令整改,有权采取强制措施或通过公安机关予以制止。
十一、如所养宠物伤害他人时,饲养人应及时将伤者送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承担相关医疗费用、赔偿责任以及法律责任。
十二、业主应为所养宠物定期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并保存相关证明以备检查。
十三、宠物死亡时,饲养人需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联系,并在其指导下对宠物尸体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在小区内火化、深埋。
十四、如遇禽流感、狂犬病等流行病发生时期,须按省、市政府有关规定严格管理执行。
十五、凡违反本规定的住户,一次警告、二次则由物业公司会同业主委员会讨论,在小区内进行公告,接受广大业主监督,及督促其加速整改,对屡教不改者将呈报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㈡ 狗叫严重扰民怎么办
1、找找附近有没有狗狗住的地方的居委会,让居委会帮忙协调狗狗的主人,让他或者她管好自己家的狗狗。
2、测量一下狗狗的叫声是否有超过规定的分贝的量。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有超过可以报警。
3、联合一下其他的被严重骚扰到的其他的业主,或者是你的邻居等等,一起商议具体的操作流程。
4、走访一下被狗狗影响的其他的住户,看看是否有造成各种的损失,然后一起联名去请狗主人赔偿,赔偿的多了,自然就会收敛了。
5、把狗狗当做是野狗报告给相关的机构,让机构派人来把狗带走。
(2)小区狗叫扰民投诉扩展阅读: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并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㈢ 对于狗扰民到底有哪个部门会管
可以报警抄处理。如果是袭住小区可以和物业投诉。
㈣ 狗叫扰民怎么办
1、找找附近有没有抄狗狗住的地方的居委会,让居委会帮忙协调狗狗的主人,让他或者她管好自己家的狗狗。
2、测量一下狗狗的叫声是否有超过规定的分贝的量。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有超过可以报警。
3、联合一下其他的被严重骚扰到的其他的业主,或者是你的邻居等等,一起商议具体的操作流程。
4、走访一下被狗狗影响的其他的住户,看看是否有造成各种的损失,然后一起联名去请狗主人赔偿,赔偿的多了,自然就会收敛了。
5、把狗狗当做是野狗报告给相关的机构,让机构派人来把狗带走。
(4)小区狗叫扰民投诉扩展阅读:
对于动物严重扰民时饲养人、管理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据此,居民遇到狗叫声扰民的情况,可以与狗的主人沟通解决,沟通无效的,可以向110求助,公安机关会给予养狗人、管理人批评、教育或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则将处以罚款。
㈤ 小区狗叫扰民怎么办
到居委会投诉。
如果没有效果可以直接报警起诉。从2006年3月起开始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专》第属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㈥ 邻居家的狗天天在叫扰民可以报警吗
可以报警。以干扰他人生活为由进行控告,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对于养回狗扰民的情况,建议业答主到就近派出所报警,公安局先受理,联合环保部门做噪声鉴定,如果事件成立,再依法对养犬人进行劝诫、警告和处罚。养狗若扰邻,居民可起诉。
(6)小区狗叫扰民投诉扩展阅读
预防狗扰民的注意事项:
家里有狗狗的人们,最好每天带狗狗出门玩耍,消耗狗狗的大量精力。以此减少在家里的活动量。
要给狗狗准备充足的口粮和饮用水,防止狗狗,因为饥饿或者是口渴而扰民。给狗狗准备有兴趣的玩具,也会分散狗狗的注意力。减少扰民。
很多狗狗在情绪紧张不安的时候都会吠叫,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安抚让狗狗安静下来,主人及时靠近并抚摸狗狗的背部开始,给狗狗安全感、缓解狗狗不安紧张的情绪,能让狗狗安静下来。
训斥狗狗也是一种让狗狗学会安静不吠叫的方法,尤其是面对狗狗处于神经兴奋的状态,只有声色俱厉才会让狗狗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开始闭嘴学会安静。
㈦ 半夜狗叫扰民应向哪个部门投诉
半夜狗叫扰民,可以报警求助。警方如无答复属于不作为,可以向更上一级投诉。也可以向当地政务网站市长信箱或主管单位投诉栏投诉。如扰民情节明量轻微,主管部门有时候不做处理,但是答复是应该有的。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法》第七十五条 第一款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四条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7)小区狗叫扰民投诉扩展阅读
案例:半夜狗叫扰民,开封市整治措施
接到市民投诉以后,立即联系苹果园事处和苹北社区,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经调查情况基本属实,我办联合城管大队、卫生防疫部门、公安民警、畜牧执法和办事处主要领导对整个苹北社区进行联合整治。
整治结果如下:1、根据第40号市长令,对市民提出的公共场地养犬和犬只叫声扰民进行走访和调查,对占用公共场地养犬和犬只扰民的居民,经行处罚和教育。
2、对家中养犬比较多的居民进行文明规范养犬知识普及。
3、对不按规定多养犬只的居民责令限时迁出。
4、对拒绝整改者将以第40号市长令进行处罚。
5、对该社区张贴文明养犬知识和文明养犬规定,该办事处会对小区定时定点进行检查并加强巡逻和教育。
6、责令该社区工作人员对犬只粪便进行及时清理,给该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7、我办会对以上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加强对该社区的监察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8、加大对该社区公共场地的管理,做到文明养犬和文明遛犬。
㈧ 小区很多养狗的 扰民怎么办
可以报警处理,根据正式实施的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回常生活的,答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这就意味着宠物扰民,狗主人将要承担法律后果。
应禁止养大型狗和烈性犬,维护人们的生活环境良好和谐,否则一出门就看见烈性狗会令人胆战心惊,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管理。
1.大狗出门必须束犬链,对怕狗的路人也是一种尊重,请避免在上下班高峰遛狗,惊吓到怕狗的邻居。如果自己的小狗对人不友善地吠叫,务必请你及时制止。
2. 在小区内遛狗,请您及时清理粪便。随身携带诸如报纸、卫生纸、拾便器等方便清洁的物品。如果连狗主人都因为嫌脏而不清理,又怎么能指望其他邻居们能接受呢?
3.我不信你不知道如何做到“文明养狗”,如果你不愿意做,我们也没有处罚的权力,只能请你家的狗吃块“老鼠药拌肥肠”。
㈨ 狗叫扰民可以投诉吗
可以投复诉的。
首先向所制在的社区的物业反应,要求他们出面协调解决;同时也可以向街道居民委员会反映情况,由他们出面解决;还可以向业主委员会反映情况,要求他们出面处理。如果以上三种途径都解决不了的话,那就只有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