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遇到职业打假人怎么办
第一步:
工商开始和你面对面,你要给工商材料,这时候你拖着不给,打假人会催促工商,工商又来催你,你就不给搪塞,这样过了3个月,部分打假人就放弃了。
第二步:
如果打假人等不下去投诉工商,工商就会给你期限,你肯定是拿不出证据,这时候你就认栽,这时候工商给你开发单,你要求复议。
第三步:
要求复议是90天内,你就可以拖,到时间了,工商催你,你说你在准备材料,然后拖个3-6个月,有一部分打假人又放弃了。
第四步:
复议完了,你肯定又又认栽,然后你要求刑侦诉讼,这个时间是30-90天不等,等到最后期限要求诉讼,去法院叫50元诉讼,可以取证3个月。一般法院对这个无厘头诉讼是不理的,你可以拖着。
第五步:
因为你诉讼了,工商是免责的,打假人告不了工商。法院一直压着案子,最后大多是不了了之。
第六步:
也有几率取证,又3个月开庭,然后判你挂,3个月,你要求2审,然后1234重复。
总结:
要记住,这期间你是和工商诉讼,不是和打假人,你认罚没事,工商会出公示。而且这个时间过去都1-2年了,打假人早忘记你了。就算没忘记,也没精力和你周旋了。
“
⑵ 如何妥善应对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
积极自查自纠,妥善跟打假人协商解决争议,向打假人提出的赔偿给予赔付,如果打假人要求的赔付超出法律法规规定,则可以报警检举打假人恶意敲诈勒索,不过职业打假人都是对法律法规了如指掌的,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对一协商解决最好,如果商家不妥协,打假人会向工商、食监等部门进一步举报投诉,最后起诉到法院,商家最后还是得乖乖赔付,得不偿失!
⑶ 职业投诉人与职业打假人有什么区别吗
据我所抄知,职业投诉人袭仅仅停留在平台维权和工商维权,进行法律诉讼的比较少,而且他们的要求赔偿的金额较低,货品还要吃下。一般针对极限词,瑕疵等进行索赔。
职业打假人的索赔额度较高,一般都是几万元起步,他们有更专业的取证,而且做好了把官司打到底的准备。一般针对食品药品进行十倍索赔和欺诈的三倍索赔。
对这些人,投诉人,拖到底他们放弃了,打假人,尽量协商,在五倍以内赔偿掉。
如果有更好的证据和律师,可以进行抵抗,官司打到底。
⑷ 阿里巴巴用最具性价比,被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给钱投诉人答应撤诉了,工商部门说还要罚款5000怎么办
都是职业打假人了,这方面的法律别人比你懂多了.没有办法的 有余钱要么跟专他硬钢,钱少认怂属,找他再谈谈价格.工商部罚款无法避免.这些人就是钻法律空子的,话说新广告法出台这么久了,为什么还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不管是运营 推广还是美工都知道这些词不能用啊.而且阿里巴巴出现这些词一般来说也通过不了审核啊. 就算很久没人维护的老页面阿里也早就在前年大规模旺旺提醒更改了.
⑸ 被职业打假人投诉能注销营业执照,不赔偿吗
被职业打假人投诉,能注销营业执照(涉及诉讼的除外),但是不能免责,不能不赔偿。
扩展阅读:
第一个是最近《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赔偿金额增加了,消法是3倍,食品安全法是10倍,一旦打假成功,他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是一些地方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对举报奖励也做了一定的规定。杭州去年推出的食品安全奖励,最高奖金可以达到50万,这些也是对职业打假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第三个是现在职业打假从线下向线上集中,主要就是线上相对来说搜集证据比较容易。原来线下如果要去搜集的话要一家一家跑,费时费力。现在网络在家里鼠标点点就可以搜集了,工作效率更高了。
第四个是一些政策,食品安全的标准,政策变化比较频繁,比如食品安全方面,像杏仁和扁桃仁,两者的英文名其实是相同的,以前大家普遍的产品包装上都译为杏仁,现在新的标准,要求标注是扁桃仁,如果厂家没有及时变化,这个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安全标准,那么职业打假就抓牢这一点进行索赔。
职业打假人现在路径主要是四个:
第一个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购买,他主要针对广告、标签,容易出质量问题的商品,比如说一些牛仔裤色牢度、苯超标等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第二,如果买了以后,卖家如果自己协商不成的话,就发起投诉举报,主要是向工商部门举报投诉。希望通过行政调解加快赔偿的速度,如果这个没达到目的,就是复议。
第三就是复议。我们去年有一个例子,一个人一次就复议了120多件。复议是针对工商部门的,向上级工商部门提请复议。
第四,就是诉讼。他走这过几个途径以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即使走完程序以后没有达到目的,也给你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打假获取利益提供方便。
对策方面从四个方面看:
第一个商家也要不惹事,就是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商家要积极学习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让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自己过硬。
第二个是不怕事,真的被职业打假盯牢了,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一个是要积极整改,另外,要是真的错了,就主动配合相关的部门,向平台、向执法部门说清情况,争取从轻处理。
第三是不轻易妥协。应对职业打假人的过程中做到有礼有节,如果有合理的诉求,也是要满足的。
最后一点就是希望建立相应的名单库,这一点,阿里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
从这四个方面做一些对策。
⑹ 职业打假人投诉了工商局,说我违反了新广告法,
问题不大。有专门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工商局也了解一般不会处罚的,确实你用了不当的广告语,在工商局那里按照他们的要求写好说明。如果已经修改好了,就截图没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截图,如果没修改,工商局也建议你要立马下架。一般是不会处罚的。
广告法中第五章法律责任的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6)职业打假投诉扩展阅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在履行广告监测职责中发现的违法广告行为或者对经投诉、举报的违法广告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⑺ 质监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需要回复吗
质监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需要及时回复。
“职业打假人”只要符合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的规定,依法维权。从接收、办理到回复,都要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每个环节的承办人员都必须及时办理,做好对接与反馈,避免出现超期办理的情况。职业打假行为不同于一般投诉、举报,对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要求较高,处置不力往往使自身陷入被动。 因此,执法干部要尽可能掌握职业打假的特点和规律,要熟知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同时要坚持依法办事,做到对事不对人,掌握接待的技巧和分寸,掌握接待的技巧和分寸,注意言词的规范性,防止出现因言语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一、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本身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对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也随着15年的成长变得更加纯熟。 但不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群体中存在有很少一部分以盈利甚至勒索为生的人群,“以假打假”,利用法律和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获得灰色收入。
二、法律:
“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界定的消费者的范畴,现在仍有争议。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来说,不管是不是知假买假,这些人买到的确实是有问题的商品,消法就应该保护;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消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受欺诈的消费者。“知假买假”者主观上并没有受到欺诈,本质上也成了一种营利行为。保护这种利益,不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在外地已经有过因“知假买假”而败诉的案例。现实情况是,在具体的个案上,要证明“知假买假”很难。所以只要是产品确实存在问题,法院一般都会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打假已经成为一种营生,一种赖以生存的手段,通常,打假人为了“赔偿”,商家为了“名誉”,都会私下进行协商,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偿,当然不会很多,并让打假者写下“此后不得因类似事件找麻烦”这样的字条,在最初的打假行为中,打假人一般出于公益,以制止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为目的,一般获利性不强,更为重要的是,绝不会向售假者出具所谓“不因类似事件找麻烦”的承诺。
然而,一旦打假者蜕变为单纯营利的职业打假人角色,其必然具有经济立场和目的,为售假者出具书面承诺,实质是对售假者今后可能售假行为的默认和许可,这必然会导致不正当利益和售假现象的滋长。于此情形下,我们就需要反思一下,是否仍然有必要赋予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打假者以消费者的身份了。
⑻ 被职业打假人恶意敲诈,买了东西退货,却一直没有退,投诉到工商局
恶意投诉敲诈浪费行政资源、恶化营商环境,专家建议对职业索偿人限制适用版惩罚性赔偿。权
最近一个"极限词流氓"团伙被打掉了。
在商家的商品页面上找茬、利用PS伪造的工商投诉材料威胁商家涉嫌"违法"、以撤诉为条件向商家索要钱财……涉及金额大可以报警处理
⑼ 被职业打假人投诉到工商局,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宁愿接受处罚,一般是广告制作费用的3倍,广告制作费用您懂的版,可以是二百块,罚三倍权也就是六百,也可以不罚钱,责令整改。如果敲诈您五百,还不如直接罚六百,不给职业投诉人活路。如果给钱了,一帮人以后就盯着你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