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医患纠纷与马克思主义

医患纠纷与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1-08-14 10:19:56

1. 现在的人咋都没有包容心了,为什么要骂霍顿

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个体的优良品质。然而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分层和分化越来越明显,不同族群之间,特别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族群之间的互理解与宽容似乎也越来越少了。 举例来说,现在干群之间不宽容:在基层,公务员普遍反映,当前各种利益纠纷不断,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公务人员与普通百姓之间动辄发生冲突,导致部分群众上访不断。医患之间不宽容:医院没钱不看病,患者病没治好就闹事。最极端的例子是,网上曾爆出一条消息说,有一家医院的医生竟然要戴着钢盔去上班!这种情况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从中反映出来的医患关系的紧张却是不争的事实。贫富之间不宽容:由于部分富人的“原罪”或其它种种原因,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比较普遍。消费者和服务人员不宽容:在一些酒店里,一些食客以为自己掏了腰包,就高人一等,对着服务员大呼小叫,稍有不顺,便破口大骂--在这些“消费者”眼中,除了赤裸裸的金钱,根本没有对他人人格的最基本的尊重!其它如劳资之间、师生之间、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你争我夺、睚眦必报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应当是相互宽容、和谐相处的。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却演变成这种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倾轧呢?这其中肯定有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政治挂帅的社会。政治冲击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文革”十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人为地界定为阶级关系。在相互的斗争中,人性恶的方面不加限制地膨胀,毒化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革”结束后,本来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有一个疗伤、反思和复原的过程,但我们却没有来得及及时反思,在以后的否定“文革”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政治冲击一切的现象消除了,代之而来的是人们信仰的普遍缺失,市场经济意识迅速冲决一切,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众的主流意识。 中国人是天生的生意人。虽然十年浩劫,让中国人与市场绝了缘,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等价交换意识等在那一时期的人身上没有建立起来,但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经商传统却并没有失传,一遇时机,便又很快复活了。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人首先惊世赅俗地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由此肇始,人们冲决了束缚中国社会的各种樊篱,张开双臂热烈拥抱市场经济的到来,中国人等价交换的天然冲动被束缚被压抑的太久了,以至主流社会一倡导,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准则便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冲出了市场经济领域,向思想、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蔓延开来,终于形成了目前的燎原之势。 它造成的直接结果是,等价交换成了一些人行事的基本准则,金钱关系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关系,金钱也几乎成了衡量人生成功的唯一标识。金钱至上和金钱拜物教甚至成了部分中国人的信仰。人与人之间撕掉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与道德、情感有关的品行都退居幕后,金钱成了部分国人的最高主宰!社会不同族群之间不是在寻求共同的利益,而是在各种利益的调整中尽量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时候,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了更多地攫取金钱,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是采取最卑劣、最无赖的手段也在所不惜。 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罪恶的时候,其中有一条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它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冷漠。中国社会虽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所称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现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这种情况。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金钱既是社会交往的手段,也是最终目的。结果把很多事物的本来要义给冲淡了,公务人员本来是为人民服务的,部分人员却演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老百姓认为,既然公务人员为人民币服务,对公务人员的失职就不宽容;商人本来要诚实守信,但却干起了坑蒙拐骗的勾当,消费者就对商人也不会宽容;老师本来是要教书育人的,却染满了铜臭,学生也就对教师的行为不宽容。当人们一心只盯着金钱的时候,一遇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金钱,为着金钱而锱铢必较,甚至争得头破血流,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相互宽容和理解? 小平同志曾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忽视了对人民的教育。有学者也说,当我们打开国门,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的时候,只引进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没有同时引进他同样著名的《道理情操论》。如此来说,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要淡化人们的金钱意识,在市场之外的领域淡化等价交换意识,逐步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各色人等各守其道,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众逐步敦厚起来,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宽容,相互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和谐社会。

2. 怎么增强理想信念

一、教育培训要务实。

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根据时代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党员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教育内容要科学务实。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不仅组织党员学政治、学理论、学时事,还要组织党员学经济、学科技、学法律,既培育党性、又提升能力。扎实开展实践教育,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和锤炼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二、监督管理要严格。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依靠纪律,规范行为,端正思想,坚定信念。严把党员“入口”,疏通党员“出口”,对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化的党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和跟踪帮扶;

对于经过帮扶仍没有改正提高的不合格党员,按照政策程序,清出党员队伍。要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

三、党内制度要坚持。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持党内基本制度,定期开展党性分析,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使广大党员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校正行为上的偏差,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色。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表率,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尊重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

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物化;角色意识颠倒,宗旨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弱化;思想道德滑坡,党性修养退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及教育培训方法不适应形势发展、党员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原因不无关系。

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3. 2009考研政治34题,急求

【答案要点】(1)材料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

①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材料中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材料中华佗正是看到了病症和病因之间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方法,药到病除。

③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华佗针对症下药正是对二者病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结果。

④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材料中,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深刻的启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联系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及其因果关系知识点。

【解题思路点拨】该题用华佗治病的故事考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并分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意义。这同往年中用一个材料考查考生多个哲学原理一样,考查考生对知识点都综合运动能力做到活学活用,今年都考题仍坚持了这一考试宗旨。

(1)第一问要看清楚是考查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这就要求考生从唯物辩证法知识点中回答这一问题,分析材料中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在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中唯物辩证法中都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矛盾的特殊性与因果联系相关知识点及其内涵。回答这一观点要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

(2)第二问要看清楚本题是考查材料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启示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作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正如材料中华佗治病一样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相关知识点链接】(1) 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要求人们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

(4)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4.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医患关系为什么愈演愈烈

5. 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研究生专业指定书目出来了吗谢谢; 了~~

附1: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院系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商学院
020205产业经济学
1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包含15%左右推免生。复试阶段将根据生源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微调。(下同)
002法律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法学理论④802法学综合 802法学综合(含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中国法律文化
03外国法制史
04西方经济法制史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③602法律史④802法学综合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
02行政法学
03立法学
04教育法学 2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4刑法学
01刑法学
02犯罪学(8名)
03青少年犯罪研究(6名) 8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4刑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5民商法学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③605民商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
02民事诉讼法
03刑事侦查学(5名)
04法律逻辑学(5名)
7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诉讼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606诉讼法学包括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③刑事侦查学。
报考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法律逻辑学方向的考生均选考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
报考刑事侦查学方向的考生选考①刑事诉讼法③刑事侦查学。
003经济法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
02商法
03金融法
011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04国际金融法
100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07经济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607经济法学由经济法、商法组成,含金融法内容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8环境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04国际法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私法
03国际经济法
012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4国际航运法
90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09国际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报考日语语种的考生需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005刑事司法学院
★030120司法鉴定
01法医
02物证技术
03司法会计
04计算机与声像资料鉴定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司法鉴定④803法学综合(鉴定)
803法学综合(鉴定)包括:①《法学概论》、②《刑事诉讼法学》、③《诉讼证据法学》
该专业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有医学、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背景或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优先,本专业同时招收委培生。司法会计方向需有会计相关专业背景,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计算机与声像鉴定方向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计算机网络》(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
006知识产权学院
★030121知识产权
50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1知识产权法学④804法学综合(知产) 804法学综合(知产)包括: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其中宪法学、法理学合占60分,民法学占90分。
复试口试科目为民法和知识产权法,复试笔试科目为知识产权法。
007政治理论部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④8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④8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8政治学研究院
030201政治学理论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政治学原理④805行政学原理
009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30125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7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120401行政管理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公共管理学④805行政学原理
120404社会保障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社会保障学④808社保综合 808社保综合(含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
125200公共管理硕士 50 ①无②204英语二③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④无 专业课全国联考
010研究生教育院
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
2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专业课全国联考
035102法律硕士(法学)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专业课全国联考

附2: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020205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版);《现代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030101法学理论:《西方法律思想史》徐爱国、李桂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法理学专论》徐永康主编、苏晓宏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3010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法律制度史》丁凌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法制史》(第四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外国法制史》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学》童之伟 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沈福俊 邹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4刑法学:《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补充修改规定。
030105民商法学:《民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彭万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或《民法学》高富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许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商法学》(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2000—2005年)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叶青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原理》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7经济法学:《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新编金融法学》唐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证券法教程》吴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经济法部分,《民商法学》商法部分。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保护法学》(第四版)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环境法原理》吕忠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自然资源法学》张梓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生态主义法哲学》郑少华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030109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学》(第三版),王虎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近两年《中国国际法年刊》,中国国际法学会主编,法律出版社;《国际私法学》(第二版),丁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近两年《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中国国际私法学会、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法学》,朱榄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近两年《国际经济法学刊》,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两年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
★030120司法鉴定:《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杜志淳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司法鉴定概论》,杜志淳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截至2010年10月1日之前);
法医学方向:《法医学》闵银龙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医患纠纷司法鉴定理论与疑案评析》,闵银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物证技术学方向:《物证技术学》徐立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
司法会计方向:《中级财务会计学》(全国会计学术领军后备人才组编),朱国泓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司法会计学》,于朝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计算机与声像资料鉴定方向:初试:《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 萨师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复试:《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作者:Andrew S.Tanenbaum著,潘爱民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4版;《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第四版)》,作者:Charles P. Pfleeger著,李毅超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4版。
803法学综合(司鉴):《法学概论》(第十版),吴祖谋 李双元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诉讼证据法学》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30121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法部分:《知识产权法(第三版)》吴汉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第1-24章;《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二版)》王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804法学综合(知产)宪法学部分:《宪法学》童之伟、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法理学部分: 《法理学导论》 徐永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民法学部分:《民法学(第二版)》高富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第1-14章、第18-19章、第22-29章、39-43章。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秉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3版。
★030125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保障法论》方乐华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年版;《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董保华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参考读物: 《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董保华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社会法原论》董保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030201政治学理论:《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孙关宏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040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近年来印刷的版本均可);《行政管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者类似教材)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公共管理学》黎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公共管理学》(或者类似教材)第二版,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040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学》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社会保障法论》方乐华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年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叶向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劳动经济学》曾湘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董保华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
▲802法学综合我校提供法学综合课考试大纲。
法理学部分:《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节,第七章第二、三、四节,第十三章第一、二、三节;《外国法制史》(第四版)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宪法学部分:《宪法学》童之伟 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四章。
刑法学部分:《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五节,第十三章第二节,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二十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民法学部分:郑云瑞著《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二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二节、第六章第二节、第五节、第七章第三节、第十章第三节、第五节、第七节、第十一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十二章第二节。
诉讼法学部分:《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经济法学部分:《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第九章第一、二、四节,第十四章第一、二节,第十六章第一、二、三节。
▲专业学位联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2011年版)。

6. 法医学的研究方法

法医学的研究方法有计算机、医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五类。 医学的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是尸体剖验。包括肉眼观察研究和取器官组织检材制作组织切片,并染色进行显微镜下检查和组织化学检查。为研究超微结构和测定微量金届含量还可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微区分析。
此外,还可根据需要提取相应检材作化学和生物学检查。其次是临床医学检查,应用临床知识对活体进行诊察,确定活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解决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责任以及传染病、中毒、公害的法律问题等。 世界各国的法医学定位并不相同,视法规不同而可大略分为欧洲大陆法系和英美海洋法系两大群。中国属于那一群呢?当然是欧陆法系,这要从德国哲学家马克思说起,马克思的哲学体系根植于德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自从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逐渐取得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这也就意味着以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法系的解体,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直接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系的构建,也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欧陆法系的国家,所以现当代中国的法系和德意志-罗马法系(欧洲大陆法系)是一脉相承的,区别于英美海洋法系。 法医学作为一门与法学相关联的应用科学,自然要受到法律的规定,作为欧陆法系的国家,中国的法医学高度扩张,排斥临床医学的介入,除了把调查死亡原因作为法医学的重要任务外,还担负着司法鉴定、以及维系人类健康和促进科学进步的使命。例如,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代表团1%的测序任务就是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系的一批教授完成的。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影视作品中(由于中国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所以更多接触的是英美法系的影视作品),更多理解中的法医学就是尸体解剖(法医病理学),而这更多的是法医病理学的任务,像法医临床学所从事的是活体医学(例如,医疗纠纷、伤残评定等)的检验鉴定,法医物证学(例如,亲子鉴定)、法医毒物学(例如,毒药物分析)更多的还要在实验室工作,不一定要接触尸体。另外,法医精神病鉴定更多的是要评定作案人作案时的精神状况,也不一定要接触尸体。当然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肯定是法医学重要的基础课了。 而在英国、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英美法系地区,对于解剖的认定则较为松散,只要发现死者之死因非自然死,即可进行解剖,因此在英美两国之尸体解剖率较诸欧陆法系国家高出许多。在法医的养成方面,英美法系地区多以病理医生从事之,因法医学在英美两国之定义几乎等同于法医病理学;而欧陆法系之国家则有较为完善之法医专科医师的训练制度。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在司法制度上,两大法系也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在美国(由于是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对法医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为严苛,在美国要想成为法医,需要在大学获得医学学位,然后还要进行长达5-10年的专业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医,其所提供的专家证言才能为法庭所采信。而中国则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法医学体制,中国的法医更像一个“杂家”,从现场勘查照相到检查伤者,从检验血痕到化验毒物,从解剖尸体到检查骨骸,再到医疗纠纷鉴定几乎无所不为。
展望未来,既然传统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维护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中华法系已经走向解体,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统的意识形态,那么新中国的法医学事业就应该摆脱“生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毁伤。”的传统伦理观念,以及“妖魔鬼怪”等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而应该成为以求“真”的科学精神、以求“善”的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以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为最高认识论与方法论指导的科学。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总的说来,法医学是一门最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学者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法医临床鉴定,俗称活体损伤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是指法医运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临床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活体损伤的鉴定是以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临床医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涉及法律问题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等问题。 法医临床鉴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损伤程度的鉴定。这法医是活体检查中最常见的内容,确定损伤的性质与程度、推定致伤物体与作用方式、估价损伤的预后及可能发生的后遗症。其中的损伤程度鉴定直接关系到定罪与量刑,民事赔偿和治安行政处罚。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二是伤残程度与劳动能力鉴定。鉴定时须参考与残疾程度鉴定有关的法规,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伤残十级分类法,职业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表等。三是性问题鉴定,检验是否被强奸,有无性病传染,有无妊娠分娩,是否堕胎,确定性功能状态。四是疾病的诊察确定现有疾病与损伤的因果关系。疾病是否由损伤所引起,或原有疾病因损伤而加重、恶化。五是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诈病是身体健康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伪装有病,如伪装肢体瘫痪或伪装精神病,造作病是故意毁损自己或授意别人毁损自己造成的损伤或疾病。六是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在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产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引起法律诉讼,就需要启动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程序作出一个中立客观的裁决。
1、损伤程度鉴定从原始损伤及损伤所致功能障碍两方面,对人身伤害案件中的被害人的损伤轻重程度进行评定,为刑事案件的处理及行政处罚提供依据。使用标准有《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伤残程度鉴定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依据。如:人身损害、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中的受害的残疾程度评定。使用标准有《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等。3、医疗纠纷鉴定为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依据。鉴定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医院医疗行为有无过错,被鉴定人(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后果,以及医疗过错与不良后果间的因果关系。4、保险鉴定 与保险有关的事项进行鉴定,如:保险理赔中涉及残疾评定,是否符合重大疾病、失能豁免保费条件的鉴定。5、保外就医,暂不予收监鉴定内容包括: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是否可以暂不收监,以及正在服刑的罪犯是否可以保外就医进行鉴定。6、护理依赖程度鉴定对具有严重残疾的被鉴定人,在情况稳定之后,是否仍然需要他人帮助以维系日常生活,以及需要他人帮助的程度进行鉴定。护理依赖程度分3级:部分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完全护理依赖。依据《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GA/T800-2008)》。7、三期鉴定(误工期、营养期、护理期)
由于损伤导致伤者日常生活能力临下降,或者不能完成相关工作而导致经济损失,或重大损伤需要补充营养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鉴定。8、其它损伤判定——对外伤所致的人体伤害进行描述。伤病关系——对被鉴定人的伤害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损伤与疾病在其中的参与程度。致伤物推断——根据损伤表现分析致伤物体的性状。致伤方式——根据损伤表现分析形成损伤的机制。家庭暴力鉴定——通过建立家庭暴力损伤档案,记录多次受伤情况,为虐待罪的定罪量刑提供依据。 临床法医学鉴定:临床法医学鉴定人根据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委托鉴定要求,运用临床医学、法医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被鉴定人进行检查,再根据我国现行公布实施的法律条款按鉴定事项讨论分析,作出相应的临床法医学鉴定结论的过程。补充鉴定:对于提出新的问题或提供新的资料,要求原鉴定人复验、修正内容或补充意见者,称补充鉴定。重新/再鉴定:如委托机关或当事人和辩护人对鉴定结论不满意,或出现意见不同的鉴定结论时,将原案另行委托他人鉴定者,称作重新鉴定。联合鉴定:在鉴定工作中有时遇到所鉴定的问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难度大或因用的法律条规不完善而难于作出准确结论时,常聘请有关临床专家和其他法医进行联合鉴定。重伤(grave bodily injury):是指有危及生命、或者并发症危及生命的损伤,损伤造成重要器官的破损或严重的功能障碍。①直接危及生命②直接引起危及生命严重并发症③直接引起严重后遗症④引起重要器官严重丧失功能的⑤引起肢体残废⑥引起毁容。轻伤(flesh injury):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但不危及生命和造成严重残废的损伤,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的损伤。
轻微伤(slight bodily injury):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不足以造成人身健康明显伤害,恢复后一般不遗留明显后遗症。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能力是指人类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合。劳动能力丧失是指损伤、疾病、衰老等原因引起的原油劳动能力减弱或消失,使机体与所从事的劳动工作之间的不相适应。
事故参与度:是指意外事故中死亡、伤残、后遗症,若混杂着即存疾病、老化等多种因素等,判定事故参与死亡伤残、后遗症等结果的程度的一种比例关系指标,反映了事故与即存疾病等因素间的责任关系,用以确定意外事故的民事责任程度。
诈病(simulation):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身体健康的人假装患有某种疾病。
造作伤(artificial injury):为达到某种目的,自己或授意他人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或故意夸大、改变原有伤情,称为造作伤。
虐待(maltreat,abuse):经常遭到家庭成员或照顾人故意造成的精神或肉体上的折磨、摧残和迫害称虐待。

7. 作为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国家,医患之间怎样的交往才更符合“礼”的规则

你是患者还是 新大夫啊? 呵呵
医生的话: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大家大多都把利益看得最重要。 我觉得不收礼显得有点傻, 收礼吧又有点不好意思或者心里不踏实。 我觉得你就看情况而定吧, 小来小去的礼不论家庭贫富你就收了吧,现在看来那是无伤大雅,人家的心意,你不收害怕你不给好好看病呢,你就当是给他们的安心丸。 要是大礼呢, 你就看病患家属富不富裕,富的就收了,穷的就别收了。 但是 啊, 宗旨是要给人家好好看病,一天能好的就让人家一天好,要不坑人啊, 现在药多贵啊!
其实医生也不容易, 没有点外捞的话,又不是很有名,想买个房子不靠父母的话,也挺不容易的。
患者的话:...

8. 何为医德美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它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管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影响面很广。 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医院,要形成优良的医风、院风,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依靠各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个工作有机统一地、有节奏地、有成效地进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十四个科室、四十多名医务人员同心协力,抢救伤断面积相当于整个躯体四分之一的特重伤员陈德才的成功,就是发扬社会主义医德团结协作精神胜利的一个范例。他们在输血9,20D毫升、输液213,000毫升、处理医嘱3,760多次的大量工作中,无一点差错,使临死者复生。说明医院 只有以高尚的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医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和四化建设服务。 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对某个病人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 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在道德上懂得善恶、美丑、是非、荣辱,以及在情操、举止等方面应有的品格素质,遵循高尚的医德行为准则来协调上述几方面的关系。 社会主义医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医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一般原则为指导的。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有它自己职业道德意识的特殊性,但它不是脱离共产主义道德思想体系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事业奋斗的目标理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医德必须以共产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思想基础,来确立自己职业的行为规范。白求恩同志医德之所以高尚,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极端热忱,就在于他从实践中找到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把医疗卫生工作同整个人类解放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吕士才同志也深有体会地说过:“我认为品德是人的精华,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就等于是个废物。”理想和道德是不能分的,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有高尚的医德。社会主义的高尚医德是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血肉相联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新的关系。中医的医德规范 中国是一个从来都不缺乏自豪元素的国度,比如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医学(以下简称中医),然而,中医的魅力与光辉并不仅仅来源于她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色彩的医德!它随中医独特的诊疗艺术一起传承至今。纵观古今中医各家,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德艺双馨之医家,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医乃仁术,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捍卫着医道尊严!我们从以下五位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医家中便能浅析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医德内涵: 葛洪:让贫困低薪阶层轻松廉价地用药 晋代名医葛洪鉴于以往“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的情况,决心“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由此可见,葛洪作为一名医生是很关注贫困、低薪阶层人民的,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不辞劳苦,编著成《肘后备急方》,里面的方药物美价廉,文字朴实易懂,从现在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本家庭用药手册。这种处处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赞许。而我们很多医务工作者在贫困低薪阶层无力支付医生所开药品的时候,是否舍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推荐过“贱价草石”而“易得”的良药呢?如果我们的每位医生都能像葛洪那样,那么,患者们“看病贵”的情况会不会有所好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分批降低部分药品的药价。但是由于一些大型医药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而配合力度不足,而已经降价的部分药品的药效与那些大型医药公司的同类产品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很多患者在看一些病的时候,咬咬牙还是选择了价高物美的药品,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解决。但是试想,如果我们的医者有葛洪那样的思路、决心和毅力,相信对改善以上的局面还是有所裨益的。 孙思邈:患者如至亲,同行勿相轻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他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等景仰的修为。在孙思邈所言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视患者如至亲的接诊态度。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医学是一门救人的学问,医生是一个救人的职业,如果你不把患者视为至亲,那么你何以会竭尽全力地去进行救治而心底无私呢?其二,我们的收入来源于患者,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患者无疑堪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衣食父母。与至亲又有多少差别呢?试想,如果我们的医患关系升华为“至亲”关系,那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还是件难事吗?虽然造成如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医务人员的一些作风确实亟需转变,要树立“服务型”理念,不要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拉远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在对待同行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孙思邈认为:“夫为医之法,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诋毁诸医。”由此不难看出,他虽然在他所处的时代是首屈一指的名医,但是他在同行面前仍然是谦恭的典范。与其相比,我们的一些医务工作者是否感到汗颜呢?正因为孙思邈有如此高尚的情操,所以才能心如止水地精研医学,不断到达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而我们如果取得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动辄道同行之短长,同室操戈,如何潜心医学,又何谈造福于患者呢?所以,我们在搞好医患关系之前把“医医关系”处理好是很有必要的! 吴有性: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 明朝末年,战争连绵,灾荒不断,疫病流行。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疫情猖獗,延门阖户,感染者往往相率倒毙。一般医者以伤寒论治,难以取效。“不死于病,乃死于医”,身处那种情况下的吴有性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方,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吴氏因此系统地钻研古代医书,认为历代医书研究温病的太少,故而不揣固陋,大胆设想,深入观察,“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瘟疫论》,成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继《伤寒论》之后又一部论述急性外感传染病的专著,在外感病学及传染病学领域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吴氏的医学成就与其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疫区寻求疾病之因、探求治疾病之法,奋不顾身地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与举动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只要自己所为有利于患者便行,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福祸而左右探求为民疗疾方法的步伐呢!真可谓: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啊!当代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就是这样的医者,他和吴有性一样不愧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唐太宗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有性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以他为镜,好好地思考,什么才真正是我们要追求的、要得到的、要珍视的! 喻昌:对患者诚心、耐心,患者才会与你交心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医生为患者诊疗时诚心不足、耐心不够,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的情况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患者有时在接受医生诊疗期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和医生配合,但是明代名医喻昌认为,“然敬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此宜委屈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从喻昌所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病人如果诚心,尽责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为病人服务,病人怎么可能不与你交心,不配合你工作呢?所以在自身修养方面,我们行医之人应该好好领会喻昌之言的深意啊! 徐大椿:名医不可为,伪医尤可憎 世人都只看到名医的光环与伟大,却很少知晓名医的难处。孰不知学医难,行医更难,做名医尤其难。这里的“难”不仅是说成为名医的过程艰难,而是如徐大椿所言:凡求治于名医者“必病势危笃,近医束手,举家以为危,然后求之”,“其病必迁延日久,屡易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症”。可见病人及患者家属对名医所寄予的希望很大,要求很高,有的病虽然迁延日久,但若经过积极救治还能转危为安,但是很多患者被一些庸医折腾过久,即便华佗再世,也束手无策!然而病家常常又不会理性看待,甚至责怨名医。徐氏以上所言便是告诫名医不可过高地看待自己,名医说到底是人而不是仙,同时也是对患者及其家属们的肺腑之言。名医如此,普通的医生更应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徐氏所言名医也讽指一些徒有虚名的“名医”,他直言道:“获虚名之时医,到处误人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命也。有杀人之实而无杀人之名。”目前一些所谓“名医”置患者生死与其家属利益于不顾,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行误病害人之实!特别是那些打着中医的招牌谋财害命的伪中医,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中医的名声!我们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医工作者不仅要有谦虚自省、人不知而不愠的医德,而且要具备实事求是,淡泊名利的医德!

采纳哦

9. 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医患关系

矛盾是对立统一 ,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中医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矛盾分析方法 ,不论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 ,还是研究临床症状及疾病的防治 ,都运用了这一方法。1 矛盾分析法在中医理论中的运用1 .1 从

-------------
矛盾分析法
maon fenxifa
矛盾分析法
method of contradiction analysis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达到
认识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它是
对社会现象作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
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
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
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
的外部表现。再次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
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
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
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
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 陕西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本人商学院在读,平常也不太去听除了选修课以外的其他系的课,所以就自己本科学习的经历来说介绍一下我觉得很值得来蹭课的两位我们系的老师。不全是教授哈。

阅读全文

与医患纠纷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