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事纠纷案,在银行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法院在强制执行时可以采取冻结吗
可以。
在银行所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属于投资型理财产品,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保险类理财产品是否可以执行,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其属于经营型产品,债券、股票、基金具有相同的营利目的,可以被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1)理财纠纷判决书扩展阅读:
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它们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执行人。
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❷ 投资理财法律纠纷!!!
你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前提是你不是以欺诈方式让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并且客户手上没有与你对话交谈对你不利的录音视频证据,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准则。
❸ 委托理财判决后又立案定非法经营罪判决书有效吗
如果判决没被上级法院撤销,那么就是生效的。
❹ 理财产品有纠纷怎么办
想要维权,必须证明自己当初被误导了,一切都需要证据。
录音录像。因为很少有人在买理财产品时会特意录音,一般情况下是拿不出这种证据的,事实上,由于大多数误导发生在银行,所以多半会被监控录像拍到,声音则有可能一起录下,遗憾的是,如果没有立案的话,银行一般会拒绝提供监控录像。然而,一旦拥有这种证据,形势立刻就会逆转,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是非常合适的。
其他记录。如果实在没有录音,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保留了购买产品时的相关文件,比如宣传页或利益演示之类,或许可以通过当初留下的笔迹证明销售人员描述过的一些内容,但这种证据同样难以找到。
是否被代签字?某些金融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签名而已,还需要客户签署表示了解风险或其他内容的文件,比如保险产品会要求客户亲笔在合同中书写“了解收益是不确定的”这样一段文字,而误导你的销售人员很有可能并未让你书写,那么情况一定是你被代签字了。这时可以主张自己并未被销售人员提示过风险,当代签字被确认之后,事情就好办了。这个道理适用于其他“该有的东西却没有”这类情况。
电话回访也有录音。买了保险产品除了要额外写一段话,在犹豫期内保险公司还会进行电话回访,从而了解你是否真的知道相关风险,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回访电话都是敷衍了事,对方说什么都是“嗯”的回答,由于回访电话都有录音,反而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但有一种情况另当别论,即回访电话本身就有违规问题,比如并没有明确告知风险。
❺ 被执行人在银行有理财产品,生效判决书如何执行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是有到期日的,期间法院银行均无法冻结,而且冻结划拨会损害善意第三人。可以将该账户冻结为只进不出状态,覆盖到期日就可以了,到期日之后'款项打回账户,此时做扣划就可以了。
❻ 经济纠纷案件判决书下来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
不是的。
判决书只是对你们的纠纷做出一个判断,你有选择权:
一,你可以接受判决结果。
二,你不接受判决结果,上诉。
三,如果你胜诉,对方不主动履行,你可以自己持判决书找他要求执行。
四,如果你胜诉,对方不主动履行,你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❼ 委托理财案件有哪些纠纷类型,案由及法律适
您好,法院在立案时以“委托理财纠纷”暂定案由,在具体审理委托理财案件过程中,进一步区分不同权利义务约定,以界定其法律关系并确定案由。具体而言:
1.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开设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委托受托人从事投资管理的;或者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实际上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管理的,应认定双方成立委托理财合同,并以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2.委托监管合同案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其分支机构接受委托理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或资产委托人的委托,承诺对委托资产的交易账户进行监督管理的,应认定成立委托监管合同关系,并以委托监管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在委托理财合同案件和委托监管合同案件中,在法律适用方面宜遵循如下思路:首先,应主要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商事基本法律作为法律适用依据。其次,从《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金融法律、法规中寻找有关证券、期货等交易规则,作为处理案件之依据。再次,从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制订的相关金融行政规章中援引有关营业资质、禁止性交易行为等规定作为判案的参照依据。目前这类参照依据主要包括:中国证监会证监机构字[2001] 265号《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3]107号《关于证券公司从事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3 年中国证监会第17号《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最后,对于具体案件中出现的新型疑难法律问题,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综合运用委托理财案件审理原则、民商法基本原则、原理和法律解释学的方法予以分析和处理。
3.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将资产交由受托人进行投资管理,受托人无论盈亏均保证委托人获得固定本息回报,超额投资收益均归受托人所有的(即约定保证本息固定回报条款),属于“名为委托理财、实为借贷关系”的情形,应认定双方成立借款合同关系,以借款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4.合伙协议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应认定双方成立以委托理财合同为表现形式的合伙关系,以合伙协议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
5.信托合同纠纷案件。在委托理财合同实践中,若合同约定委托人将其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并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委托资产与委托人资产和受托人的固有资产相互分离,以使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获得收益,且受托人具备法定资质的信托投资机构等《信托法》所规定的信托行为构成要件的,应认定成立信托合同关系,以信托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信托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❽ 法院有权利终止理财合同吗判决书下来后,法院可以不通过本人直接终止理财合同并取出理财金额吗
保险产品是不可以的,其他理财好像可以的!
❾ 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前段时间做的P2P理财的项目,然后那个公司跑路了,法院下判决书了!
解决的最后啊办法就是你在平台暴雷的第一时间跑到他们公司,说不定钱还可以要回来。真要是等法院判决之后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也没办法。现在的话就是调查一下这个公司有什么实体质押物,可以用来抵债的。
❿ 法院审理委托理财合同而引起的纠纷怎么判
一、认定双方成立以委托理财为表现形式的借贷关系,并以借款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应根据人民法院审理借款合同纠纷的一贯原则认定。例如,约定的收益,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不予保护。企业之间的委托理财行为如被认定为借贷性质后,因其违反了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资金占用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二、认定双方之间成立有"保底条款"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以委托合同纠纷确定案由。除受托方为证券公司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订立"保底条款"的主体外,一般应认定为有效,委托人请求受托人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及约定回报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由于市场风险导致受托人难以履行合同,受托人请求减少支付超出正常孳息部分的回报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调整。
三、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签订的委托理财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如证券公司承诺订立"保底条款"。双方均有过错的,应根据过错大小,对损失分别承担责任,在一般情况下,应认定受托人对损失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以已经向对方支付回报或对方已经享受盈利为由进行抗辩的,已经支付的回报或已经享受的盈利可以冲抵损失。当事人不提出上述抗辩的,法院不主动理涉。受托人以双方之间在本案所涉委托理财合同之外签订其他委托理财合同,并已经按约向委托方支付回报进行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
四、对于以委托理财为名,涉嫌非法经营、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求其刑事责任。目前,委托理财的案件在各地法院大量堆积,主要因为缺乏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因争议太大,导致了各地法院在审理委托理财案件时操作不一,遇到纠纷投资者维权成本不堪其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至少已六易其稿,仍无法出台。时至今日,国内司法界、学术界、证券业界对"司法解释"中的一些条款仍在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