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确定网购平台在侵权行为中的
您好,您所问的是否是如何确定网购平台在侵权行为中的责任?
新《消法》第44条:消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权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购物当中的欺诈性交易层出不穷,其中,责任主体的确定是关键因素,但是买家在购物的时候无法查证经营者的信息是否真实,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在准许经营者进入交易平台的时候就应当查证其真实的信息,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当然,交易平台提供者在承担了责任之后,可以再向后追偿,找到真正的致损者。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Ⅱ 侵权行为的主体包括哪些
答:侵权行为的主体是指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需要注意的是内,侵权行为的主容体并不一定是侵权责任的主体,比如,未成年人的父母可能会因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而承担责任,用人单位可能因其职员的职务侵权行为而承担责任。
Ⅲ 如何界定网络侵权的赔偿主体网络侵权赔偿数额是多少
如何界定网络侵权的赔偿主体?网络侵权赔偿数额是多少?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就理所应当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侵权体现为网络侵权,很难界定赔偿主体。那么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赔偿主体是谁?如何界定网络侵权的赔偿主体?为了合理分配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的法律责任,同时又能促进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规定了四种免除赔偿责任的情形:一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自动接人服务、自动传输服务的,只要按照服务对象的指令提供服务,不对传输的作品进行修改,不向规定对象以外的人传输作品,不承担赔偿责任;二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了提高网络传输效率自动存储信息向服务对象提供的,只要不改变存储的作品、不影响提供该作品网站对使用该作品的监控、并根据该网站对作品的处置而作相应的处置,不承担赔偿责任;三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只要标明是提供服务、不改变存储的作品、不明知或者应知存储的作品侵权、没有从侵权行为中直接获得利益、接到权利人通知书后立即删除侵权作品,不承担赔偿责任;四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的,在接到权利人通知书后立即断开与侵权作品的链接,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明知或者应知作品侵权仍链接的,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赔偿数额是多少?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主要依据《著作权法》第48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关于如何界定网络侵权的赔偿主体?网络侵权赔偿数额是多少?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全国免费服务热线,我们有着多年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经验,专业的业务团队和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理念,能帮助您顺利申请。
Ⅳ 专利被侵权,淘宝网怎样弄到店铺主体信息
别人淘宝店铺买家的信息是无法查询的。
淘宝网对用户的信息是保密的,因此如版果不是权交易双方,是不能查询订单的交易记录的。
淘宝账号都是只能保存自己的交易记录,且这些交易记录是不对外公开的。
因此,是不能查询到别人淘宝店铺的买家信息的。
专利被侵权了的话直接投诉对方或者找到淘宝来进行维权,只要证据足够对方一定会处理的。
Ⅳ 网购交易中侵权主体有哪些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网络空间中一种全新的主体,对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
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是选择某类信息上网供公众访问的人,如为用户发送信息的电子布告板系统经营者、邮件新闻组及聊天室经营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完全控制网页上的信息,公众一般只能浏览或下载而无法改变其提供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地位类似于传统的出版者,应为其提供的所有信息承担类似于出版者的版权责任。最高院的《解释》第5条规定:“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
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但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
130条的规定追究其与该网络用户的共同侵权责任。”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在主观上没有过错的时候就不构成侵权。
三、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
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除内容服务以外的其他种类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如网络基础通讯服务者、接入服务提供者、信息搜索工具提供者等。
可以登录
www.shewentm.com
或致电:010-82685045了解商标侵权范围和认定,有专业的律师团队排忧解惑,专业解决侵权有关问题。
Ⅵ 商标法规定判断侵权的主体是一般消费者还是设计人
具备下述四个构成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指不法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了七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商标侵权诉讼流程:
当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他人侵犯,商标权人在掌握一定被侵权证据后,可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所属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商标权。
一、提交材料
(一)商标权人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商标权人为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公民的,其授权委托书需在中国公证处进行公证或在其所属国/所属地区进行公证后,再在中国进行认证。
(二)民事诉讼状;
(三)如果商标权人觉得有必要对侵权人的侵权证据进行诉前证据保全,需提交证据保全申请;
(四)如果商标权人觉得有必要对侵权人的财产(如侵权人的注册商标等)进行保全,需提交财产保全申请,并缴纳相应担保金;
(五)商标权人的权利证明,
主要包括:
1.商标注册证(如指定颜色的须提交商标注册证的原件)及续展手续。如果是国际商标注册,则需由国家商标局发布该国际注册在中国有效的证明;
2.如果是驰名商标,需提供驰名商标认证书。
(六)被告实施侵犯商标权行为的证据,主要包括:被告生产的被控侵权产品及销售发票、买卖合同、视听资料等。在原告不能获得被控侵权产品时,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发票、合同也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
(七)有关侵权人情况的证据,包括侵权人确切的名称、地址等情况;如果侵权人是法人,需要提供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工商登记资料。
二、具体程序
立案→证据保全、文件送达被告→财产保全→被告在15日(30日)内答辩→证据交换→开庭审理→作出判决
Ⅶ 网购中有哪些侵权行为
您好,
1、物品被寄丢卖家不赔付
(1)物品被寄丢了是网购中时常会实现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时,物流公司应该对失职行为负责,买家可以要求物流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全额赔偿货物价款。
(2)买方也可以直接找商家,商家可能会认为“这是物流公司的错,拼什么要找我”,但买方在网购时实际上是与卖方订立了约束双方的买卖合同,商家有按照约定交付货物的义务,物流公司实质是在帮商家履行合同,因此物品被寄丢使买方无法获得所购买的物品,买方可以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要求商家重新再发一件同样的商品或者退回相应的价款。
2、实物与网络表述不符不愿退货
网购中买方只能通过肉眼观察判断这个物品的质量,往往会出现卖方欺骗消费者,故意美化商品,所以经常都会看到哭笑不得的购物经历。商家这种行为已经属于消费欺诈,侵犯当事人的财产权,可以要求商家退货,若被拒绝,有权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3、承诺七天退货但又反悔
卖方经常为了吸引顾客,会打出承诺七天退货的标识,但当顾客真的想退货的时候又不百般推脱。其实,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网购这种方式获得的产品,买家本身就有在七天内无理由退货的权利,并不因为卖方承诺了,买方才可以退货,买方可以到平台上投诉卖方,要求退货并全额赔付。
4、产品质量不合格但找不到卖方
因为是在网络上购买物品,因为商品质量不合格,遭受了人身损害,如果这个时候找不到卖方,应该怎么办呢?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中,买方可以直接起诉产品的生产方和经销商,要求他们赔付财产损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为了不愿意退货、买了假货拒退等问题起诉买家,一方面是因为数额小觉得太麻烦没必要,这需要大家增强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可能卖方早已经找不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先到网购平台投诉,委托律师寄送律师函,要求他们提供卖方信息。
Ⅷ 网络侵权 如何确定侵权人
怎样确定网络侵权行为人
根据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已有的诉讼判例,在确定侵权主体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查询侵权行为人的上网记录信息,确定侵权人的身份。用户在网络里的任何活动,都会留下“踪迹”,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其有能力也有必要对这些“踪迹”进行保存。由于这些记录信息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或公共安全,所以,法律规定应由有关司法机关调取。参照《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查处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权的服务对象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资料。在网络名誉侵权诉讼中,原告因无法取得被告侵权的网上数据信息,故其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向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调查。通过法院调取的IP地址、注册ID、上网时间等记录的分析,可确定或基本框定侵权行为人的身份。
2、通过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者调查上网用户的身份登记资料,确定侵权行为人。如果侵权行为人不通过固定的电脑,而是在提供上网服务的经营场所实施侵权行为,则人民法院也可向这些经营场所调取行为人的上网记录。通过对用户上网时间与侵权时间、上机号和侵权IP地址的比对,可辨别侵权行为人的真实身份。
3. 在查证侵权行为人的身份时,还应考虑纠纷的起因,知情人的反映,以及从网上“口水战”到现实纠葛的转化等各种情节,结合技术参数,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作出甄别。
4、被侵权人在通知网站经营商将侵权内容删除后,网站并未按通知要求删除的,可以将侵权行为人和经营网站一并列为被告,并要求共同赔偿,经过法庭审理,会最终确定该由谁来承担侵权责任。
证据保全在网络名誉侵权纠纷中的应用
网络上发布的各种信息流动性强,可能随时滚动和更新,稍纵即逝,发生网络侵权纠纷后,如果不及时固定证据,受侵害人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护。如果当事人自行保存了侵权信息,比如相关网页,但一旦侵权信息被删改,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就非常有限。如无其他证据与之相互印证,就不足以支持原告的主张。对于受害人而言,必须加强证据保全意识,尽可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方式固定证据,赢得主动:
1、申请公证。电子证据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独立的证据,其书面化载体如打印件等不能直接充分地证明其原件内容。因此,当名誉侵权的言论在网上停留时间较长时,受害人可以申请公证机关对侵权的时间、作者、具体内容等进行公证,以固定和保存侵权信息的内容。经过公证的信息被法律赋予较强的证明力,在诉讼中可以作为法院认定侵权事实的依据。
2、向互联服务提供商查询侵权记录。前面已经提到,网络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任何上网数据做一定期间的记录,同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还对保障名誉权问题作出了特别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所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包括侮辱或诽谤他人在内的违法信息内容之一的,应当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机关报告”。该规定为查实名誉侵权的内容提供了法律保障。
3、受害人及时举报。举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所载侵权内容的网站管理人员举报,现在很多网站都设置了类似“举报栏”的电子投诉系统,方便受害人在第一时间向网站发出举报信息;二是向公安或其他负有管理、稽查职能的行政部门举报,通过出警或查处记录实现对侵权事实的固定。
除此之外,在必要时,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证据采取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