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拖欠工资能找电视台
找劳动局,然后不用你电视台在劳动局抓典型的时候自然会把电视台的带去
② 老板故意拖欠工资,找记者电视栏目组那个最好作用最大啊
1、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保障合法民事权利,如果仲裁委员会做出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调解书或裁决书,而用人单位逾期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如何确定所在企业由哪一级劳动监察机构管辖呢?
有两个办法:一是搞清楚该企业在哪缴纳社会保险费,若是在市社保局缴纳,则由市劳动监察支队管;若是在区县社保局缴纳,则由区县劳动监察大队管辖;若是省属中央企业,则由省总队管辖。二是拨打当地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进行咨询了解。
3、劳动者可以报警立案,如果用人单位根本无视劳动保障部门的责令书,就连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也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劳动者可以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侦查,查证属实,进入司法程序,会判处徒刑和并处罚金。劳动监察部门是劳动局的一个部门,你可以去投诉,但不会产生类似于仲裁裁决这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劳动局管辖的专门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的机构,作出的裁决是有法律效力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
③ 老板欠我工资我打电话找电视台有用吗
你完全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08年国家新颁布的劳动法已经趋于完善.,就算没有签定劳动合同,但你和老板已经造成用工事实,是受法律保护的,在此基础上,等于说和签定合同是一样的.劳动法都有相关的描述.你可以找老板谈,不给的话,直接找劳动保障局解决问题,不知道怎么找的话,在当地直接大电话114查询当地劳动部门的电话号码,就可以了.再不行的话,你干脆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直接仲裁,现在仲裁不收费的.放心吧,象这样的老板遍地都是 ,只要你懂劳动法,不管签定合同没有,老板一分钱都少不了你的.都回按照当地的相关规定和国家相关劳动法处理的 事情闹大了电视台就来撒 ,一般是叫不来的
④ 老板拖欠工资我想找电视台曝光,又不知道记者电话电话
你可以选择报警
也可以到人社局投诉
现在是联合清欠
各地政府部门都很重视
⑤ 公司拖欠工资严重可以向电视台反应吗
您好,公司拖欠工资建议向劳动局反馈。
第一步,一定要搜集您在公司工作过的相关证据,劳动合同,工作文件,工作照,工作记录等等,越多越好,对你越有利,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公司工作没满一年的,可以要求每个月的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工作满一年的,就没有了,法律上默认你已经签了合同。
第二步,先到劳监大队或者中队去提交证据,因为劳动局不会第一时间受理,要先到劳监大队去进行投诉,让劳监大队调解,它没有强制性,只能到公司去进行调解,让公司知道拖欠的严重性,如果调解成功工资就可以追讨回来,如果调解不成功,只能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到劳动局,进行劳动仲裁申请,首先要到工商局去打印公司的信息,要工商局进行盖章的,然后再次把证据复印一式两份,按照劳动局的要求上网下载申请书,进行填写,然后填写相关的资料,到劳动局进行立案。http://www.lawtime.cn/
劳动局立案后,一般要等待二十天左右,劳动局要进行调查,它有强制性,所以会进行一系列的审核,这时候就可以要求一系列的赔偿,包括双倍工资,社保之类的。等到劳动局审核结束,如果还没有发工资,就要开庭进行处理了。
⑥ 工人工资拿不到,可以去电视台找媒体曝光吗
电话给劳动部门举报,然后就去电视台找媒体曝光,自然就能拿到工资了,工资拿不到,就是遇到黑心的老板,如果你不这样的话,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到,有些甚至永远都拿不到,对待这种没良心的老板,就要这样
⑦ 拖欠民工工资可直接向电视台记者打电话吗
如有这种情况发生,你要与其他一同被拖欠工资的工友们一起,搜集和保留对方拖欠工资的具体事实和确凿证据,派代表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和投诉,请他们帮助你们催讨被拖欠的工资。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或你们对其结果不满意的话,就向法院起诉处理。要注意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以过激的行为和对方发生其他冲突事件。
拖欠工作统一举报电话:12333。找劳动监察部门帮催讨工资,成本低、时间短、手续简便,是催讨被拖欠工资的首先选择。
工资被拖欠的话,找媒体反映还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应该先找劳动监察部门,不行的再找法院解决。
⑧ 工资拿不到劳动局处理不了要找记者怎么找
单位拖欠员工工资,在劳动局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在仲裁之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找记者从根本上无法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