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权责任法》和《人身伤害解释》关于个人之间劳务关系侵权问题的异同
侵权责任法优先于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条例适用,且工伤保险条例只在工伤中适用。就是内说他们之容间有抵触的以侵权责任法为准。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有些条款是有冲突的当然用侵权责任法,但是工伤条例好像不存在冲突因为只在工伤中适用。
2. 劳动工伤赔偿与侵权伤害赔偿区别有什么不同
一、适复用法律法规不同
工伤适制用《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及其法律法规;人身损害适用《侵权责任法》和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二、赔偿主体不同
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赔偿,人身损害由侵权人赔偿。
三、赔偿原则不同
工伤实行无过错责任赔付,人身损害赔偿适用过错原则。
四、伤残鉴定标准不同
人身损害伤残鉴定适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安部、司法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略严格;工伤鉴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标准略宽松。
3. 侵权法适用劳动争议案件吗
侵权责任法不适用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的基础是劳动合同,与侵权没有关系。专
《侵权责属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4. 侵权责任法早还是劳动法早
当然是劳动法。侵权责任法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5. 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法四十条关系
你想问什么。。。
车险是跟车不跟人,不管是谁开车只要有驾驶证就OK。。。
6. 请求解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意义,对劳动保障来说怎么保障。
范飞飞飞
7. 责任保险制度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是什么
相互影响,推动前进
8. 侵权责任法和劳动法竞合该如何适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以上法条可以看出,在认定工伤的同时可以向侵权第三人请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在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两者间是选其一请求、还是同时请求、还是先选其一请求在不能满足时再选另一请求进行差额补充?该法条没有明确。《工伤保险条例》和《道路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规定,既然如此,根据“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既 在认定工伤的同时可以向侵权第三人请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那么我认为可以同时请求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也就是说受害人可以兼得两个赔偿。
因为工伤保险关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工伤是属于公法调整范围,是强制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用工人员购买的保险,而交通事故赔偿是私法调整范围,是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原则。作为给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支付保险待遇,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不能减少法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否则就是不合法的。同样是工伤保险,权利义务应相等,如果认为交通事故由民事赔偿给了,工伤保险待遇就可以抵消,无形中权利义务不相等,不利于吸引人们参加工伤保险。且各地也有地方法规法规定可以兼得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在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时对上述问题也已明确。且各地也有地方法规法规定可以兼得。
综上,法律无明文禁止,那么我认为在认定工伤时由于是第三人侵权所致,应该兼得赔偿。
9. 侵权责任法中的护理费与工伤保险条例中的生活护理费有何异同
工伤住院期间的护理费:
一、标准:
(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二、要求:
生活护理费(不是住院期间的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三、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4条。
(一)《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10. 《关于人民法院申理劳动争议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和《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的区别是什么
一般来讲商标侵权分为了三个类型,商标使用侵权,商标销售侵权,和商标内标识侵权。容
您这边,建议您补充问题呢。
但是一般情况下,维权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1.发送律师函。
一封,简单,准确,事实性强,逻辑正确的律师函,可以向对方描述清楚对方侵权的事实,以及您这边的要求,这封律师函具有法律上的证明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现实中的警示作用。
2.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商标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侵犯商标注册专用权的行为,是法律赋予其的一项重要职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这项法定职责,这一点在法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
您这边可以到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请求其依法查处该侵权行为,并责令其停止侵权,如果被告不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3.向人民法院提出商标侵权诉讼
民事诉讼是商标权人在商标遭受侵权后,最后的一项维权救济措施。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侵权人停止侵权并解决权利人被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的补偿问题。
这三项是基本的措施,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些投诉也可以在互联网进行,这一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