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王建国等诉北大医院关于熊卓为医疗纠纷案件

王建国等诉北大医院关于熊卓为医疗纠纷案件

发布时间:2021-08-04 00:57:59

『壹』 熊卓为的人物生平

国籍:澳大利亚,毕业于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 University)大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首席高级科学家
重要事件:2006年1月31日,因发生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 1977年作为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协和医院做儿科医生,因工作和研究业绩突出而最先被破格提拔为儿科主治医生,期间发表大量学术文章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9年出国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儿童医院做进修医生。1992年考入澳大利亚蒙纳仕(Monash)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课程,1997年五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1998年底返聘回蒙纳仕(Monash)大学医学院做研究员。1999年受聘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历任该中心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等职位,并创建生物和脂蛋白研究所。自2004年3月以澳籍华人外国专家的身份受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教授。在任职期间,对心血管研究所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研究生培养、实验员培训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申请获得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5”课题和“211”工程等多项课题,为心血管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位研究成果丰硕的北大医学教授,可能从来不会想到,她的生命竟然因为许多人为原因终结在北大第一医院,而这里正是她生前从事研究和工作的地方。 因脊柱移位于2006年1月23日中午入住北大医院,在没有进行必要的身体状况检查和观察的情况下,早晨八点多即进行手术,术后第二天开始患者即感小腿胀痛及各种血栓形成症状,医生没有做任何检测,监控和采取治疗手段,到术后第6天即1月30日22点10分突发肺栓塞,经抢救无效于1月31日凌晨4时50分死亡。
死者家属怀疑这是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在极度悲伤中,家属经过和通过北大领导与院方一年时间的谈判协调,北大医院和医生仍拒不承认有任何过错,无奈只得将案情公布于天下,请天下良知评断,并以此为例,为天下所有的医疗纠纷弱势群体呼唤公正公平,以此挽救更多无辜病患的生命和痛不欲生的家庭。
2009年11月3日,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全面报道了熊卓为医疗事故案。

『贰』 熊卓为案中的实习医生是否构成"非法行医"为什么

于峥嵘等人是否为“非法行医”成为争论的一个焦点。
王建国一方认为,于峥嵘当时虽然已经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但并没有获得医师执业证书,于峥嵘的医师执业证书上标注的发证时间为2006年5月25日。
对此,北大第一医院一方认为,为熊卓为施行手术的主治大夫李淳德是该院骨科主任,是医院的注册医师,其他相关医师亦不存在“非法行医”的情况,本案涉及的住院医师于峥嵘亦已取得医师资格。根据卫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具备申请执业医师注册条件的医师,非本人原因导致未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前,在其受聘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工作时间内的执业活动不属于非法行医”。

『叁』 熊卓为的病案造假

熊卓为家属被这突如其来横祸击倒,精神已经崩溃,加之没有经验,没有及时封存病案。等到两周以后封存病案时,我们发现病案的关键部分已经被造假。 患者23日中午入院,许多常规检查根本就没做。但在病案中却记录着所有的检查都在23日下午做了。我们知道许多检查必须在空腹的情况下做,下午怎么可以做?做了有什么价值?
我们发现在病案中记录着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能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检查员同时在23日下午13点17分完成的检查。这怎么可能?我们中午才入院,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需要花不同长度的时间,他们怎么可能正好同时完成?这说明这些检查结果是患者死亡后补上去的。 更为严重的是对患者血栓的化验单造假。患者的血栓是在1月31日凌晨在抢救过程中取出的,而血栓化验单上的日期是1月29日。那时患者还活着,血栓根本还没有取出来,怎么化验?这说明他们是在手忙脚乱中造假。为什么造假?因为血栓的性质(脂肪血栓、混合血栓还是红色血栓)与医院没有对患者采取抗凝措施和恢复服用阿司匹林的后果有关!只要他们能把脂肪血栓或混合血栓造假成红色血栓,他们就可能部分逃脱因没有对患者采取抗凝措施和恢复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死亡后果的责任!如此造假,何其毒也。
患者根本就没有胃溃疡,为了逃脱因没有对患者采取抗凝措施和恢复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死亡后果的责任,院方硬说患者有胃溃疡,所以不能采取抗血凝的措施,以免造成胃出血。他们造假但是忘记了逻辑:如果患者有胃溃疡还鼓励患者做这样的手术,那不等于明知故犯,把患者往死里推吗?不等于医疗犯罪谋杀吗? 弱者如何向医院讨回公道?
在医疗纠纷中,病方的名字永远是弱者,尤其是面对北大医院这样的强大势力,无异鸡蛋碰石头。如果没有社会力量出来主持公道,这官司打不打都是输!
医院是医疗纠纷的被告方,但同时又是医疗事故的鉴定者,医院自己评鉴自己的医疗事故,他们是运动员同时又是裁判员,完全没有评鉴的制衡机制。
北大医院为熊卓为教授做手术的骨科主任李淳德医生同时也是北京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全北京的医院骨科教授主任都是他的同行或朋友,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李淳德医生不参加此次医疗事故的评鉴,能保证同一系统的其他专家的评鉴公平吗?
医院尤其是北大医院财雄势大,关系如网,有一个律师团队长期帮他们对付弱势群体,对付无财无势的病方原告。病方告医院,如同一弱夫对付强势的千军万马。
由于对医院没有监控制度,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医院便可以有领导有组织的篡改和假造病人病案,以逃避事故责任,这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病方不懂专业,也看不懂病案,只得任医院鱼肉,玩弄于股掌之中。
医院常常有医疗官司,加之财雄势大,非常了解法院,在司法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大多数医院是国有的,卫生部门作为所有者,常常偏向医院一方的利益。比方,卫生部规定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方不准复印主观病历。
以上问题可能是每家的事,天下人的事。我们衷心求助有良心的医生,有道德的医院,求助政府的有关部门,求助天下的相关专家、律师、法官、与我们有相似悲剧的受害者及家属,求助有良知的天下公正侠义之士,给我们出出主意,这官司到底怎么打?这样的纠纷到底如何解决?到那里去解决?或者要找什么样的律师,什么样的关系才能打这样的官司?怎样才能制止那些无良无德的医院医生害死更多的无辜者!

『肆』 于峥嵘的争议评论

作为熊卓为的主治医生,于峥嵘竟然是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根本没有行医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北大第一医院是全国知名的好医院,其技术水准和规范管理一直是国内医院的榜样,这样公然违法而且置患者权益于不顾的行为,怎么可能发生在这里呢,更何况,病人还是北大第一医院的一位知名教授。
熊卓为的死亡,北大第一医院的结论是,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病例记录上显示熊卓为断了三根肋骨,心脏也破了,肝脏也破了。从手术记录中发现,熊卓为的伤害是医生在抢救的时候按压造成的。抢救过程当中是非常非常地一个粗暴的一个抢救,然后造成肋骨胸骨骨折,然后刺破心包,刺破心脏,同时又造成肝脏破裂,最终还是由于肝脏破裂大出血无法止血而放弃抢救。
对于于峥嵘等三名没有医师资格的学生行医的事实,北大第一医院并没有否认,但是院方强调,病人死于术后并发症肺栓塞,跟学生行医没有直接关系,医院对此无需承担责任。为了搞清妻子的死因,熊卓为的丈夫王建国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从北大第一医院复印了病例,当他准备和北大第一医院对簿公堂的时候,他发现病例当中多处都被修改了。妻子的肋骨断了三根,这一点竟然在病例中消失了,而且院方还把熊卓为当初自己走着进医院的情况改写成了坐轮椅入院。

阅读全文

与王建国等诉北大医院关于熊卓为医疗纠纷案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