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纠纷怎么处理
虽然我不是学法律的,但关于民事纠纷案件,还真有些经验心得。2018年我父亲出了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跑他的案子,游走在法院、鉴定中心、律师事务所、交警队、肇事方、保险公司之间,也算是对民事纠纷有些了解。
所以,别以受害者自居,也别说哪种方法对自己有利,主要是看你因为纠纷而遭受了多少损失,对方给予的补偿或赔偿是否达到了你的心理预期。如果私下达成和解,对方给予的赔偿自己很满意,那就没有必要闹到法院去。如果对方给予自己的赔偿不满意,那就直接起诉法院就好了。此外,如果自己遭受的损失或伤害较为严重,可以申请相应的鉴定来确定损失程度,这是可以增加赔偿金额的一种方式。
此外,如果是债务纠纷那就另当别论了,民事纠纷包含很多,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吧。
2. 飞行员在被起诉民事纠纷中是否能继续飞行
辞职与飞行员执照等档案管理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主要内涵包括:每个人都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制出版社2004年P223)。为保护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劳动合同法》做了大量的相关规定。其中,赋予了劳动者比较宽松的辞职情形:
1、劳动者可以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36条;
2、劳动者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可以不用任何原因,只要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只用提前5天),即可解除劳动合同,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37条的规定;
3、用人单位过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体现在该法第38条的规定。
目前,飞行员辞职纠纷中,主要涉及上面第2、3种情形。如原厦航某飞行员就是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原海航飞行员则大多提出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等。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上述飞行员均属于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宪法保护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并且从法理上看,劳动关系属于人身属性的法律关系,很难强迫履行,因此,只要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则用人单位无法强迫劳动者继续工作。劳动合同的最终终止势在必行!
既然如此,从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上考虑;从尽快解决劳资纠纷,利于用人单位管理考虑;从充分利用劳动者才能,尤其是作为稀缺资源的飞行员利用考虑;更从我国民航安全、和谐发展考虑,我们主张尽快依法解决飞行员与航空公司的辞职纠纷。
当然,依法解决需要依据法定的程序,如仲裁、诉讼、甚至进行强制执行程序等等。这些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如果在纠纷解决的同时,飞行员能一展所长或许也是对我国民航发展的一个贡献,或许也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尊重!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辞职并处于纠纷解决中的飞行员没办法飞行,时间有的长达2年多,他们有的变卖财产维持生计,有的干脆种菜补贴家用。为什么不能继续飞行的原因正如我在上一部研究(二)中提到的,除了执照还需要体检合格证等,即我国都知道的“档案”。
“档案”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相伴相随,意义非凡。以往没有档案,我们没办法读书、就业、娶妻生子,现在这种人事档案已经逐步脱离了计划经济“计划”人生的色彩,法治社会下,公民取得权利和进行行为是依据法律的。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人档案的积极意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靠它去了解去判断,它是对过去的客观记录,对未来的一定预见。尤其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所以,《劳动合同法》第5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这也是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和获得社会保障权的一个具体体现;为督促用人单位积极及时移交档案,《劳动合同法》第84条还规定,劳动者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对用人单位给予处罚。
法律是明确的,虽然对用人单位的处罚过轻,但是,这体现出来我们立法者的价值判断,立法已经进行了指引:辞职规定是对劳动者劳动权的保障,及时转交劳动者档案也是对劳动者劳动权的保障。我们不能将两者人为地对立起来——辞职可以,移交档案不可以。而飞行行业,飞行档案直接影响到再就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去努力实现立法的精神和目标:保护劳动者,促进再就业。
回到法律,我大胆做个设想:飞行员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或38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既然劳动合同难以继续维系,于是,航空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违约金的多少双方协商吧,协商不成就法庭见。大家都信仰法律,尊重法律,依法该赔偿多少,那么飞行员也诚信支付。
多么和谐的气氛啊,或许这样,旷日持久的诉讼会在彼此理解与谅解的基础上以握手言欢的形式结束。
希望上述过多法律条文的引用没让读者您困惑,更希望罗嗦的废话没让读者您厌倦。还是总结一句:
辞职与档案既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如果两者同向努力则会产生有利效果,反之则产生不利效果。如果飞行员辞职和档案转移能够和谐,那么民航发展或许又多了一分和谐。
补充给各位飞行员的话:无论您的辞职纠纷是否如愿顺利地解决,如果您还在飞的话,暂时抛开一切,以安全为重,因为您的行为关涉您及千万人的幸福!!!
3. 拦飞机属于民事违法还是刑事违法
中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第一百二十一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第一百二十三条: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知道您要问的情况具体符合上述哪一条。如果符合就触犯了刑法。
4. 民事诉讼上黑名单可以乘坐飞机吗
在民事诉讼案件判决生效后,当事人未能执行法院判决而被对方申请执行的,被执行人未按法院执行庭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其中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 》(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网页链接第三条第一款规定: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5. 我有小额的民事经济纠纷一没有出庭,现为什么不能坐飞机
你好朋友,我经常坐飞机旅行,比较熟悉民航规定,可以告诉你。
和出庭没关系,那说回明你已经在老赖黑答名单上了,不能坐飞机高铁和动车。
何时你还清欠款,何时才能申请在黑名单上取消名字,然后才可以坐飞机。
祝你好人一生平安,满意请采纳,谢谢
6. 民事纠纷会不会上黑名单,上黑名单是不是就不能买飞机票
不执行,法院会强制执行,会扣压银行卡上的费用,时间长了,会把名字在所有的银行卡上拉黑。
7. 一般民事纠纷,警察都是怎么处理的
财产类民事纠纷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现因民事纠纷产生斗殴版等情节,公安局应对权纠纷中的肇事方或过错方视情节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凡持械伤人或故意损坏财物者,应视情必须给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罚款的处罚;纠纷双方均有错且又均符合治安处罚条件的,必须视情分别给予处罚。治安处罚不影响对民事赔偿的调解。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处理,应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交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生效。“调解协议书”应存档备查。对不服公安派出所调解意见的,应劝导双方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1、协商。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8. 我属于民事案件,我可能用身份证坐飞机,高铁吗
你要是老赖那种,就用不了了。没到那个程度,是可以用的。
9. 被法院立案的人能做飞机吗
被法院立案的人能坐飞机。
被法院立案的,只是说明你有民事纠纷被起诉了,但这属于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不会影响坐飞机。
但是,如果你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在法院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依法限制高消费,那时你就不可以进行坐飞机等高消费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其高消费。
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限制高消费后,禁止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财产实施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