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此间的少年江南侵权

此间的少年江南侵权

发布时间:2021-08-03 15:05:53

❶ 如何评价金庸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并索赔 500 万

您好, 就我国目前的法院实践而言,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标准基本上均采取了“作品+接触+实质性相似+排除合理解释”四个原则。具体而言:
(1)必须是具有独创性、且能够以有形形式复制的“作品”,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2)侵权人是否曾接触过被侵权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3)请求保护作品与被控侵权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即“实质性相似标准”),这也是本案中法院的重要关注点;
(4)排除合理解释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❷ 特好奇,去年金庸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法院判江南输了,然后呢,江南后来上诉了吗这事就这样

可以去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一下的,不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当事人隐私的裁判文书一般都在上面,不过也得看各个法院工作效率

❸ 金庸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对网文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0月11日,金庸老先生一纸诉状,将江南告上法庭,要求江南赔偿500万,并停止继续发行《此间的少年》,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刚开始写《此间》那会,江南可能是个小透明,无法联系到金庸老先生,问一下您老愿不愿意授权给我。可是现在江南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他自己也清楚,《此间》的人物设定就是借用了金庸的,也知道同人文一旦商业化之后会有争议,所以也去咨询过律师(律师是否专业姑且不论),但是这么长时间却始终没有联系过金庸老先生,问人家老先生一句愿意不愿意,也没有和金庸主动提出付费,依然我行我素出版,现在还要影视化,一声不吭的谋利着。尽管事情出来之后,江南有回应,回应的内容也十分得体,知错就改,但是并不能为之前《此间》的商业化行为开脱。

就如05年的时候金庸老先生说的那般,“你是小孩子,我不来理你,要真理你的话,你已经犯法了”。

如今江南再也不是那个22左右的少年,金庸老先生应该也是忍无可忍了,05年老先生就已经表明了自己态度,结果江南怎么做的呢?不仅出版了,还准备拍电影版,金庸老爷子自然就不乐意了,这已经大大的突破了金庸老先生的忍耐底线了。

就这件事情来看,我是绝对支持金庸老先生的,毕竟,《此间》现在已经商业化了,不是以前小圈子里边自娱自乐的作品,有些问题是该说清楚,有个了断。

这件事对网文界特别是同人文造成冲击是肯定的,判决结果出来,无论是输是赢,都将会是冲击网文界的大事,以及冲击国内的出版业著作权领域的历史大事件。毕竟此前大家对于同人文归属权、属不属于侵权问题的概念也一直很模糊。目前,网文界还有大量的同人作品,一旦判定江南的侵权行为的话,势必也会影响到这些同人作品的出版,甚至会引发更多的原作者起诉同人文作者侵权事件。

❹ 如何评价金庸先生起诉内地作家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事件

同人作品与抄袭有本质区别,金庸先生与江南的侵权之争,也许双方都没有错,但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法治的进程。同人作品与抄袭有本质区别,如何保护二者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大家在讨论和摸索中如何达成共识的行业标准和底线,这才是本案应当关注的重点。


一、同人作品与抄袭有本质区别

金庸先生的诉状立论清晰,江南的回应也诚恳谦逊。此案情形与以往诸多抄袭事件的重要差异:《此间的少年》是一部金庸武侠小说的同人作品,只是对金庸小说中人物姓名的借鉴;而所谓抄袭,则是暗地里的移花接木、李戴张冠。实际上,金庸也并未以“抄袭”为由起诉。

“同人”这个词虽然是近代由日本进入中国的,但实际上这种创作方式古已有之,如清代小说《荡寇志》、《新石头记》等即可看做《水浒传》、《红楼梦》的“同人”作品。

二、争议案件反映社会文化变迁

《此间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的作品,江南也提到,在第一次出版时曾经担心过法律问题并咨询过律师。但由于《此间的少年》多次再版,期间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媒介环境、文化生产机制等都已发生巨变。虽说成文法变化不大,但从此案所处的民法范畴的角度,对金庸诉江南一案是可以参考行业规矩、交易习惯的。这就变成了一个需要去考虑时间跨度和文化环境变迁的复杂问题,目前很难下定论。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不断调整生产模式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不仅仅会带来内容上的变化,还附带着法律上的模棱两可。就本案件而言,随着同人圈的日益成熟,同人作者向原作作者寻求授权的版权意识也日益明晰。法律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在讨论和摸索中如何达成共识的行业标准和底线,这才是本案应当关注的重点。

❺ 关于金庸诉江南的《此间的少年》侵权事件最终结果如何法院怎么裁定

调解了,没判。江南赔金庸一笔钱,具体数额不知。

❻ 如何评价金庸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并索赔500万

不懂法律,抛砖引玉咯。

金老爷子的控诉,无疑合理合法。网上一些言论根本站不住脚。金老一来控诉的是侵权,而非抄袭,没在江南创业之初控告,已算是留情,二来也不差钱。单说这么多年,政治、文化、报社和经济类影响,诸如马云爹等等效来的财富,你当都是假的么?

而最重要的一点,金老的人品怎样不论,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个爱惜羽毛,想要流芳后世的人。

五百万说少不少,金老为维权自己就花了二十万,也能说明态度。对比江南的收益,也不算多。倒很有杀一儆百,敲打后生的意思。

人背负了影响力,就该做出相应的事。为此,金老不惜在新修版写了很多别的,传递三观,以求表率。无数同人文、游戏现在都支付着版权,《此间的少年》例外了,损害的不只是个人,也是规则。

ps1:
另说说江南和金老的文字。

金老倡导作家的原创性。 @林二说《此间》不止借鉴了人物,更重要的是,借鉴了“故事已完,天涯犹在”的气氛,这点倒还不完全对。

江南小说不止一次有金庸的影子。在《龙三》,就有段以后世界很大,会遇见魔女、公主,但还是怀念最初的小红马,和武功平平的侠女的感慨,多半有《射雕》、《笑傲》的影子。《龙四》里更径直说,社会是这样,小龙女黄蓉等女侠总会不再年轻,不再洒脱,洒脱的都是年轻的侠女。这些还有很多,都是江南作为金书的读者,在情感上的阐发。

这些和江南爱写的少年的孤独和岁月一脉相承。因此说来,“故事已完,天涯犹在”的氛围,倒也有原创的成分在。

但江南的原创性还是不够,除去金庸元素,《此间》实在少了很多色彩。他长在婉转细腻的描写。写的情感的面也太窄。

但不太好听的话,江南的女主形象,多是一个灵动的小魔女(黄蓉),和牺牲奉献的落寞(穆念慈)——此间开始,逐鹿、九州、龙族莫不如是。而江南极爱写的数睫毛(书里、微博上),甚至是路明非数师兄的睫毛……怕也有些影子吧。

金老倡导作家不重复自己,并彻彻底底地做到了,而江南……

所以江南还差得远啦。更别提商业化和文学追求的一统上,金老更是业内前辈。

看到有人说江南榜首,金庸借此怎样……也是怀疑自己老了。

ps2:
最后说说我对这次事件的后续发展的期待。控诉成功,树立典范,以正视听。金老估计会将五百万中的很多捐献出去。当年星爷主动给了金老钱,也被捐献出去。江南代表了大众的浅薄意识,得到教训,而非私德。版权费照给,《此间》也未被封,毕竟写得还好,从此名正言顺。

从此两人交好。文人嘛。总好留下一些雅事和雅名。江南现在再商业,也是不脱文人气息的。

江南作为晚辈,很有天赋啦,以后就不要瞎写一些《天之炽》之类的玩意儿了。回头填填坑,慢慢写,从金老的大ip中看到真正的好ip是什么样子,怎样才能吃相好看地赚钱。郭霍比特的商业再成功,金庸的路也是条好路,说不定连赚钱的成效都能甩开一条街。

实在不行再来个三联版新修版也是极好的。宁缺毋滥也好啊。

ps3:
《此间的少年》胡适也写过。从此间二字的用法来看,或许也有从这里来的罢。

❼ 金庸vs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吗

我感觉不算,可以说是同人作品吧。更像是向老查致敬。

❽ 如何评价金庸状告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并索赔 500

就我国目前的法院实践而言,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标准基本上均采取了“作品+接触+实质性相似+排除合理解释”四个原则。具体而言:

(1)必须是具有独创性、且能够以有形形式复制的“作品”,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金庸先生的作品符合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标准);

(2)侵权人是否曾接触过被侵权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本案中毫无疑问江南符合接触了金庸先生在先作品的标准);

(3)请求保护作品与被控侵权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即“实质性相似标准”),这也是本案中法院的重要关注点;

(4)排除合理解释(此案中江南应该很难举出金庸先生的作品已经落入公有领域或超出著作权法规定的权利保护期限等合理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上述第(3)点“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著作权法在此处采取的是思想/表达两分法,即“思想”或“情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的保护应该延及表达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在剔除思想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部分之后,法院将剩下的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达部分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在实务中,法院一般会采取“细节对照法”或“全部观念及感觉对照法”(如采取此种方式进行判断,《此间的少年》构成侵权的可能性较大)等方式进行判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间的少年》套用了金庸先生原著一定数量的角色关系,人物设定也有大量的借鉴或引用,应被纳入对原著进行了改编的范畴;而江南未经金庸先生授权而使用,不能排除侵权风险。就此,法院的关注点会在于对案件所涉著作剧情的比对,以及法院对诉讼所涉角色关系的使用是否视为故事情节使用的认定;在已有判例中,存在着法院认为“对原著知名角色名称、角色关系及人物设定的使用将构成对原著改编权的侵权”的情况。此外,除了著作权侵权,《此间的少年》以金庸先生作品中的人设及角色关系作为宣传点,严格来说也涉嫌违背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将受到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由于不清楚金庸先生作品的商标注册情况,因此从商标法侵权的角度我就不进行分析了。如果相应商标注册的程序完备齐全,预计这也将是原告律师主张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此案的意义将会非常重大及深远,将作为典型案例对后续相似案件的判决起到引导作用。

❾ 《此间的少年》真的侵权吗

是的,已经做出判决了,具体如下:

2018年8月16日上午10时,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对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起诉作家杨治(笔名“江南”)《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一审宣判:杨治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金庸获判赔共188万元。

金庸、江南今天均没有亲自到庭。各方诉讼代理人均未当庭明确是否上诉。

(9)此间的少年江南侵权扩展阅读:

侵权后作者的回应:

《此间》一共出版了四个版本,如今,“该项目的出版对外授权已于数年前停止,并到期未再续约,相关开发,我也会在诉讼期间全部暂停。”江南强调,自己并未有侵权的想法,“无论昔日还是今日,我都一如既往地尊敬金庸先生个人和喜爱他的作品。

虽然不乏在收到稿费时的沾沾自喜,但落笔的那一刻,想的仅仅是写出自己和身边人的校园故事,并未有侵权的想法。”

作为读者,与自己喜爱的作者首度交流,却是在司法层面,江南“情绪非常复杂”。“鉴于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我已委托律师处理,不便就法律问题做回应,相信法院会公正审理。”

他自责道:“无论法律层面的结果如何,我都非常非常地抱歉于我22岁那年的孟浪和唐突,因此这些事情给金庸先生造成的困扰令我非常地自责。”

阅读全文

与此间的少年江南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