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案子是民事纠纷还是侵占罪
你要说出你具体的案情,我们才能为你分析!
《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业已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以上是法律的规定。你自己对照法律的规定分析一下。如果你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将案情说出来,或直接到当地律师事务所找刑事专业律师帮你分析。
❷ 侵占罪民事诉讼标准
你要想要回自己的东西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但是诉讼的方式不同,分为自诉案件与民事诉讼。
先说刑事的: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侵占罪属于绝对的不告不理的案件,你必须去法院起诉,属于刑事案件。
自诉案件不收取诉讼费。
提起自诉案件,需要有明确的控诉对象,如果不能提出明确的被告人或者被告人下落不明的,自诉案件根本不会给你立案。
一旦案件最后你胜诉了,对方不但要返还你的财产,还要受到刑事处分。
民事的:
你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基于所有权要求那个人返还你的财产。
一旦案件最后你胜诉了,对方只要还犯你的财产就行,但是不会受到刑事处分。
至于需不需要请律师代理,这个按个人而异,如果你嫌弃麻烦,没那么多时间处理起诉事项,你可以请律师代为帮你处理。个人感觉,如果真的是按你所说的情况,事实明确,证据确凿的话,不请律师也无所谓。
❸ 什么是侵占罪,哪些行为构成侵占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占罪在中国刑法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就是在中国刑法第270条第一款的规定中也没有使用“侵占”一词。因而在确定侵占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对“侵占”一词进行分析,因为“侵占”是侵占罪罪名中的关键词,它代表了侵占罪的主要内涵。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国刑法第270条第二款规定。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侵占”的解释是: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中国宪法第12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二者所说的侵占的含义都是广义的,所指的是侵犯财产,包括盗窃、诈骗、贪污、抢夺等各种财产犯罪,还包括侵犯财产的各种民事侵权行为、各种利用职务的行政渎职行为。
行为特征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是侵占罪。可见除了要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必须具备“拒不退还”的行为才构成侵占罪。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什么是“拒不退还”有着很大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财物所有人发觉财物被侵占后,要求占有人退还而不退还的就是拒不退还。
第二种观点认为,拒不退还是指财物所有人向法院起诉前多次向占有人索要而不退还的行为。
第三种观点主张,拒不退还是指在一审判决做出前,占有人仍不退还的行为。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拒不退还应以一审判决做出前,占有人仍不退还为标准。理由如下:
第一、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已明文规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就是说本罪(侵占罪)属自诉案件。如果被害人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就不会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如果行为人在被害人向法院起诉前已经将占有的财物退还给了被害人,则危害状态消失,被害人的权利已得到保护和补偿,再起诉已变得不必要。
第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如果在诉讼过程中自诉人与被告人经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人将占有的财物返还给了自诉人,则可结束诉讼程序,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根据这一规定,只要在判决宣告前,被告人与自诉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将占有的财物返还给自诉人,自诉人可以撤销起诉,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失去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
❹ 侵权和侵占罪一样吗
1-二者不一样,侵权是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一般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是针对刑事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侵权的范围较广,侵占罪所限定的侵占物品较少。
3-侵权主要还是承担民事责任居多,侵占罪是刑事的一种罪名,主要还是刑事责任。
4-《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❺ 侵占罪可否提附带民事诉讼
这类犯罪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参见:
【标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
【颁布日期】 20001213
【实施日期】 20001219
【文号】 法释(2000)47号
【题注】 (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8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
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六十四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现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条 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第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第四条 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第五条 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追缴、退赔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❻ 什么是民法中的侵占
侵占犯罪简称侵占罪,主要是指当事人将别人交给自己保管的物品据为己有,我国刑法规定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占为己有的财物主要包括三种,第一是代别人保管的物品。第二是别人遗忘的物品。第三是别人埋藏的物品。
❼ 侵占罪要求本人非法占有吗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分为:本罪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这与其他侵犯财产罪相一致,侵占行为给财产所有人造成了财产损失,对社会有危害性,因此,应该给与惩罚:在本罪的客观方面,侵占保管物的条件是: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侵占遗忘物或埋藏物的条件是: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规定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会形成捡到遗失物即成为犯罪的现象;本罪的主体是一般在主体,即年满16岁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侵犯的对象是行为人合法保管公私财物,应当注意的是,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而民事侵权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侵害或侵占他人财物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或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应当折价赔偿”,“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民事侵权行为的前提条件是行为违法,有侵权事实上的发生,并且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后果是承担民事责任,具体有返还财产,佚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方式,应根据侵权行为的事实确定适用哪种方式。 在司法实践中,对侵占罪与民事侵权行为的界定,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侵占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这表明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一定程度,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不定期危害,本人认为,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应高于盗窃罪等其他财产犯罪的标准,侵占罪是新罪名,过运去一直由民法和道德规范调整,有的群众不认为是犯罪,要给群众一个适应的过程,侵占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应该说和盗窃罪等其他财产犯罪相比,不是很大,有的行为人只是为贪
❽ 非法侵占罪是属于刑事案还是民事案
非法侵占罪是属于刑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8)侵占罪与民事侵权扩展阅读:
构成特征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第一、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已明文规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就是说本罪(侵占罪)属自诉案件。如果被害人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就不会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如果行为人在被害人向法院起诉前已经将占有的财物退还给了被害人,则危害状态消失,被害人的权利已得到保护和补偿,再起诉已变得不必要。
第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如果在诉讼过程中自诉人与被告人经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人将占有的财物返还给了自诉人,则可结束诉讼程序,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根据这一规定,只要在判决宣告前,被告人与自诉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将占有的财物返还给自诉人,自诉人可以撤销起诉,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失去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