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医疗纠纷舆论

医疗纠纷舆论

发布时间:2021-08-01 18:49:22

❶ 医疗纠纷,那个新闻记者可以报道呢

走正常的维权途径,记者只是舆论监督,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调解或司法程序。
同时,别在联系记者过程中被人骗,千万要防骗!

❷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专,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属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2、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4、改进服务作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5、实施知情同意,医院在医疗活动的不同阶段都要防范医疗争议,自始至终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告知明确医疗服务合同的目的、疾病发展转归过程和医疗服务的损害特性,明确医疗服务合同履行的风险。

❸ 医患关系紧张是否是社会舆论导向的恶果

1、医院网络舆情的特点
医院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并已经或可能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及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涉及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的舆情危机。相比较其他领域的网络舆情,医院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内容的片面性
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复杂性,有些检查、用药、手术的选择确实超出了普通患者的理解范畴。因此,网民们动则定义的过度检查、滥用药物、医疗事件等难 免存在主观臆断成分,甚至可能为错误判断。其次,中国网民群体大,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动因使得非理性和过于主观的声音经常容易占据上风。所以,一旦有事关医 院或医务人员的细小争议或事件出现,社会情绪就会出现空前的一致,几乎一面倒地站在患者一方。此外,近些年来,少数媒体为博人眼球,歪曲报道医院信息,挑 起网民起哄,甚至诱发和控制某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误导公众,给当事医院造成较坏影响。
(2)舆情的难控性
医疗问题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舆论、媒体关注的焦点。“××医院草菅人命”、“××医生医德沦丧”等标题文章一经发布,便可马上引起网民围观,并迅速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群、手机短信等各种传播途径扩散,且极易煽动公众情绪,将当事医院、医务人员推向舆论浪尖。而 一旦网民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进行无限制、无控制的非理性舆情“自由”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就会给我们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带来更大 的困难和挑战。
(3)后果的破坏性
网络舆情一旦爆发,铺天盖地的评论、声援或者反驳便会接踵而至,甚至导致政府部门直接问责。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当事医院、医务人员的形象,更是影响 民众对整个医疗界的认识,有甚者,引发抢砸医疗设备、辱骂、殴打、杀害医务人员等恶性事件,进一步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其结果不但极大地挫伤了医务工作者 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受损害的还是患者自身。
2、医疗网络舆情应对建议
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内容舆情,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舆情应对机制建设。
(1)建立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舆情事件发生后,患者最希望了解的是医院的整改措施、态度以及事件对病人的影响,院方第一时间的反应和积极正面的应对态度有助于减轻危机事件产生的影响。应急预案的建立可迅速调动医院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应急预案应强调第一时间发声,官方声明态度诚恳、言语措辞严密、内容客观,不回避网民质疑点。
(2)切实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管理的直接负责人,他们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科室的管理水平以及医院各项政策制度的有力执行。因此,医院必须在提高中 层干部管理水平上多做功课,要改进完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要强化管理知识培训,帮助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要加强院际间交流,学习外院先进管理经验。
(3)以考核、评选活动为抓手提升医疗水平与质量
医疗水平与质量是患者始终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医疗机构只有切切实实地提高医疗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舆情事件发生率。具体操作中,可结合医院实际, 将医疗纠纷、赔欠款率、合理用药、服务投诉情况等纳入科室/个人考核,直接与奖金、评先、晋升挂钩。也可以“优质服务科室”、“四无科室”( 无服务投诉、无医疗纠纷及事故、无医疗赔款、无医疗欠款)、“医院文明服务之星”等评选活动为抓手,倡导优质服务良好氛围,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此外, 还需加快人才队伍和学科群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帮助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构建合理的人才梯度,努力打造优势、王牌学科。
(4)打造“一站式”服务
目前部分医院在投诉部门设置上仍为“各司其职”,即医务科负责医疗投诉,院办或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服务投诉,如此设置容易导致部门间推诿扯皮、效率低 下。据了解,很多网络舆情都是由于院内投诉未得到及时解决或处理结果未尽人意引发。“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删繁就简,优化流程,极大地提高病患满意度。所谓 “一站式”服务应包括三个一:一个部门、一个人员、一个制度。一个部门是指设立专门科室,目前很多医院都命名为医患关系促进办公室,负责院内所有投诉的接 待、登记、处理、反馈。一个人员是指每起投诉必须落实到人,实现专人接待、负责到底。一个制度是指首问负责制,即将首位接受咨询的首问部门/个人作为首问 负责部门/人,无论是否属于其职责范围,均应负责解答或指引对方提出的问题,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和搪塞,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满意为止。
(5)用好各种通信工具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实时通信工具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院也都开始注册使用官方微博、微信。但是,各家医院在具体使用上仍存在“形式主义”。以国内 首屈一指的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截止2013年12月31日,协和官方微博注册已有916天,发布的微博数(包括转发)为1541次,发表的内容主要涉及新 闻资讯、讲座公告、健康科普、医院文化等,在医患关系引导,医患事件的评论方面很少涉及。因此,如何用好、用足医院官方微博微信,使之成为医患关系改善的 桥梁和纽带是当前各个医疗机构应该努力的方向。
(6)借力专业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为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医院各类舆情信息,医疗机构可联合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之类的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公司。通过借力专业力量,确保及时知晓网民的各种需求、想法、意见甚至吐槽,并根据舆情内容筛选、反馈信息至相关科室,以督促科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❹ 自己的医疗纠纷案子在网上发帖可以吗,或是说说实情可以吗

如果说的是实情当然可以

❺ 医疗纠纷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舆论将矛头纷纷指向医院,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事故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目前很难说对还是错,这时候还没有到来。都必须等待,直到调查结束后的底部。

❻ 求助一篇,医疗纠纷的议论文2000字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人民日报:医患关系再也“伤不起”
2012-03-27 来源: 人民日报
一起恶性的医患冲突事件,让许多人无法享受周末的轻松。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持刀行凶,致一死三伤。遇害的实习医生刚刚接到香港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
舆论一片唏嘘。骂行凶者丧心病狂者有之,叹医生没有沟通技巧、不谙患者心理者有之,怨医生已成低收入高风险职业者有之,盼医生有尊严地活着者有之,忧未来病无所医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声,让行医者更添痛楚,身心受伤。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医患和谐,但医患冲突在近年来依然时有所闻,医患关系紧张的忧虑依然挥之难去。“医者父母心”,中国传统曾最受人尊敬、并与人伦至尊父母相提并论的职业,屡屡因冲突事件受伤,令人深思。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有病重不治者、铤而走险者,也总有缺乏沟通技巧的医者,医患冲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惊?这次哈尔滨被杀的医生,和凶手并无直接接触,受伤的医生在替谁挨刀?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积累了不少欠账,而“教育”和“医疗”就是被拖累的两个大户。今年,我们终于有望实现一个承诺近20年的目标——教育投入占GDP的4%。然而,政府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也是一个长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的指标。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城乡与东西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的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一切恰与国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殚精竭虑。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了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水准绝不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数都是医者仁心。对13亿人而言,这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绝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支撑着13亿人的健康大业,为了治病救人,他们拿着低工资,“白加黑”地工作,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压力,以及被一些无良同行倒出的、泼向这个职业的污泥浊水,甚至还得挨上虽然个别、却令人痛心的无妄之刀,承受直接伤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处于对立的两极,只会两败俱伤。因此,请将手术刀对准制度之弊,请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样,为提升医疗投入而呼吁努力。
这,才是让医生再不挨刀的治本之策。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实习医生命丧患者刀下医患冲突何时休
来源:青年导报网 2012-3-27
3月23日下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来该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男患者,在看病后因对医生医疗建议不满,手持水果刀闯进医生办公室,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重伤。(03月25日《广州日报》)
又是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造成一死三重伤的恶性伤害事件。3月23日下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来该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男患者,在看病后因对医生医疗建议不满,手持水果刀闯进医生办公室,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重伤,这恐怕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新闻。然而,这样的悲剧却时常是我们的生活中上演,为此,笔者想问:是谁让我们这个社会布满了“戾气”?又是谁让患者走极端将怒火撒在医生的身上?这背后到底是谁惹的祸?是医院、医生太“黑”,逼患者过度防御丧失理性,还是我们的社会风气和医疗体制要需要反思?
说实话,看过这则报道后,只能说是这位患者太不理性了,做出如此非理性的暴行,实在是让人痛心!要知道,你这样针对医生个体的非理性的暴行,只能是挫伤年轻一代医生服务病患的热情,最终受损的还是普通公众,因为咱百姓的健康最终还是要托付给有尊严感的医护人员。但是,如今“医患冲突”事件的频发,总还是事出有因的!曾几何时,在我们的记忆里,医生和病人之间是那么的融洽,而今天,造成年轻医生王浩之死的原因,不仅是患者的极端自私,可以说也是国内医疗体制改革不健全带来的恶果。
针对此案的发生,可以说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惹的祸。大家也知道,人类在社会的交往中,做任何事情70%靠交流,就更不要说“医患之间”了。如今在医患之间的纠纷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医患缺乏沟通造成的。医生和患者可能就差了那么一句话,这句话可能是一句解释,可能是一句安慰,也可能是一句道歉……然而有很多的医生觉得医学知识很复杂,很难也没必要向患者解释得太清楚。正是由于医患信息间的不对称,再加上一些医生高高在上的态度,让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生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另外,医患冲突还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根源。笔者在网上看到,有专家针对此事的总结:“如今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日积月累,才造成今天“医患矛盾”紧张的局面!
其实,医患关系的实质应该是“利益”的共同体,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大家知道,我们到医院看病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但现在医患为何水火不容?多年来“医疗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把医院推向市场,医生要创收谋利,而病人看病也从以前的“政府全包”变成“自己掏钱”,医患的利益冲突越来越直接,矛盾冲突也就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监管,让医生不再为创收苦恼,让病人看病基本能报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由此看来,这次事件的发生,虽说尤其偶然性,但事实上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暴露出社会公德与法律的欠缺,事实上患者不能以牺牲医生的身体来换回自己的利益。同时,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关注当前严峻的医患矛盾和医院工作者严峻的职业环境。院方和患方都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可以维护,院方有正常工作不受干扰的权利,医护人员有身体和健康不受侵犯的权利;患方对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医疗事故的处理规定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是,不管哪一方都应采取合法的方式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我们在为这28岁年轻的生命逝去感到悲痛的同时,我们的社会是不是需要彻底反思?究竟是谁惹的祸?如今,在这“医患冲突”中,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能否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唤醒社会的良知?医患之间的和谐之风何时能吹到?我们翘首以待……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哈医大医患冲突酿命案65%网友“高兴”怜悯心何在?
2012-03-27 | 来源:福音时报
核心提示:黑龙江某医院发生了一起医患冲突恶性伤害案件。案发后,行凶者自杀未遂,被赶到的警察抓捕当场。消息传出举国震动,主流媒体均对悲剧中逝去的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表示哀悼,亦对该未成年人行凶杀人的行为给予谴责。
(福音时报) 3月23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医患冲突恶性伤害案件:一名年仅17岁未成年患者因不满医生的治疗建议,持刀闯入医生办公室砍人,最终造成1死3重伤的惨烈后果。案发后,行凶者自杀未遂,被赶到的警察抓捕当场。消息传出举国震动,主流媒体均对悲剧中逝去的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表示哀悼,亦对该未成年人行凶杀人的行为给予谴责。
然而主流之下暗藏逆潮,某网调查,6000多人次参与,竟有4000多人次选择“高兴”;23日下午悲剧发生,当晚23点多有网友发帖“应该举国欢庆啊,喝点小酒,放起鞭炮……”而3万多人参与此帖评论,转发量5000多次。
知名节目支持人白岩松对此几欲掉泪,表示“这社会病重了”。
著名音乐人李光平先生对此沉痛地说:“哭吧,没有信仰的社会,让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对生命的尊重、爱与宽恕;只有仇恨、凶狠与残忍!”
诚然当前我国社会在医患冲突中有紧张之处,这是国家和民众都在努力改变的一个事实。只是在本案之中,舆论不当成为扩散仇恨的道具,人之所以为人,就当有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生命,都当有一种本能的敬畏之心。
生命因爱而存在,若是失去了爱,那么我们就算社会再如何的发展完善,人活着什么意义呢?对于失去的年经医生,每一个国民都当秉承良心表达自身的哀伤,这不是一种强加于众的情绪,乃是同为人者的一种同悲之情。缺乏这样的心者,谈何去解决处理其他的现实问题!
古人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对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自有历史来进行最终评议,我们要确信的是都有其解决的时候时期,无须把自我一时的情绪宣泄在个别事件之上以表达自己对整个现实社会的不满,这是非常不明智和不可取的作为。当问题出现,不是情绪表达的时候,而是在信心和爱的层面上,我们的理性要真正发动起来的时候,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并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没有慈悲心的人和社会最终只能走向毁灭与倒退。圣经劝勉世人说:“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圣经·路加福音》6章)”
一网友为此呼吁说:只求主怜悯这世代,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说的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不是足够让他们知道谁是真理和生命呢?悔改吧,耶稣是神!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南方日报:没有权利保障,医患都是弱者
洪 丹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1人、致伤3人事件,一名前程似锦的实习医生无辜惨死于患者手中。这是一起让人悲哀的事件,但更悲哀的在于,腾讯网转载的此事件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占到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
很多人都认为把这起事件归结为“医患矛盾”是不正确的。确实,在这起悲剧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当事医生太多的过错,而受伤死亡的医生亦非就诊医生。我们不能排除有些人性格偏执、冲动易怒,恰如那个拿着尖刀胡乱挥斩、完全丧失理智的17岁少年,残忍夺人性命只因为自认为医生“故意刁难”自己。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震惊,如今的医患关系到底对立到了何等地步?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成了紧张医患关系下的牺牲品,实在让人诚惶诚恐。而这种让平常人感到惶恐的新闻,居然成就了某些人心中的“高兴”,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让人震惊!
一些医生收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黑幕早已被轮番曝光,莫说一些精神偏执的人容易走向极端,就是普通人来到医院、见着医生,对于医生开出的各种处方用药检查,都总不免作出戒备、以疑惑之心看待。钟南山院士日前公开批评一些医务人员“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网上支持者众。许多医疗纠纷表面上看是患者对就诊医生不满,但实际上已超出对具体医疗人员的意见,他们是对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甚至整个社会体制不满意。于是,那些“没有基本道德底线”的医务人员咎由自取,即便医患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但患者也绝不是傻子,任你摆布;而另外那些心怀医德的医务人员就为这些害群之马的恶行以及整个不完善的医疗制度埋单,甚至付出血的代价,成为“替罪羔羊”。
医患矛盾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双方都“抢着”表明自己是弱势一方。站在专业知识的层面上,医生一方无疑是占领高地的,正因此,一些无良医生才有可能凭借各种大处方大赚昧心钱。这就涉及医生群体自律与他律的问题,包括医生真正济世救人、心怀父母心,主动排除各种金钱利益的干扰;也同样包括监管部门对这种黑暗现象决不姑息,遇一例严厉查处一例,坚决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医疗队伍。目前看来,一些医院与监管部门对于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医务人员仍然睁只眼闭只眼,放任、纵容甚至同流,大有大贪,小有小贪。
事实上,没有相应的权利保障,医生与患者注定都是体制下的弱者。要做一个有医德的医生,意味着必须恪守清贫、耐住寂寞。在现有体制下,医生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处于一种被严重低估的状态,因此,一些医生才会耍各种小动作,自甘堕落。除了政府对于医疗系统加大投入以改变现状之外,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医疗流程、医疗事故的鉴定、赔偿都应该有规范的法律体制来保障,而这些同样是政府责任。目前看来,政府所做的仍不足够。但如果任由医患关系紧张,必然导致弱者继续相残,最终结果便是“丛林规则”——谁拥有暴力,谁“赢”。

❼ 医疗纠纷可以拒绝媒体录像吗

医疗纠纷,任何一方都有权拒绝媒体采访或者录像。因为在未定性之前,医疗纠纷只是专一起简单属的民事纠纷,民事纠纷任何一方都有权拒绝媒体采访。而且,医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媒体作为第三方,很有可能因为失实报道给医院造成不利的舆论影响,医院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成本太高,为了避免不利的舆论,禁止媒体采访、录像是比较合理的

阅读全文

与医疗纠纷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