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院没有经过家属,病患同意把整个事件发到了网上,是否侵犯了病患的权益,都有哪些权益都触犯了什么法律
如果你能证明医院发布的是患者的信息,可以起诉医院侵犯病人的隐私权。因为按照医疗机构病案管理规定,患者的住院病历应由医院妥善保管,而病历属于患者的个人档案,未经患者允许医院是不能擅自公开患者信息的。
『贰』 对于医院拒绝接受收留年老的人,该怎样维权
您好 这个要看是什么原因拒绝收留年老的人了,医院一般不会把患者拒绝在医院外面的,无论是多大年龄,有病都是要治疗的,甚至年老的人手术也是经常遇见的,如果是医院拒绝收治年老的患者,随便去哪儿都可以告的。但是收留就不一定了,医院不是养老院,这个要分清的,
『叁』 请问对于医院拒绝接收病人入院有相关的法律吗
在现实中,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或法律认识的不同,在类似案件中,诉讼当事人几乎都是选择侵权责任,并将缔约费用,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一并作为诉请内容。在此情况下,首先要求承办法官明确法律关系,即原告享有两个请求权,但只能择一行使,选择其一即丧失其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能保护当事人诉权,又合乎法律。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法官应当行使释明权,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并要求当事人选择其一请求。同时,法官也要告知当事人的诉讼风险。因为在当事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当事人能否获得及能获得多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不确定的,也有可能存在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不及缔约费用的情况。此时,当事人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易引发缠讼等现象。但在案件审理前,法官无法也不可能告知当事人哪种请求能够得到最大支持。因此,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既要当事人明白自己的诉权,又要其自愿承担选择的法律后果。
在审判实践中,也存在着当事人误以为只产生侵权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况,忽视了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为了避免如当事人以侵权为由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并获法院支持,后又以缔约过失为由请求相对方赔偿信赖利益损失,就同一案件再次提起诉讼,因此,法官同样需要行使释明权,明确告知当事人以后不得再就该案件以侵权或缔约过失为由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日后就该案再次提起诉讼,法院应不予受理。但是若当事人此前以侵权为由诉至法院,后经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并不承担侵权责任,原告的诉请未获法院支持,则原告仍然可以缔约过失为由另行起诉。
『肆』 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看病时被侵权,我如何维权
顺便提一点:网络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可能有时效性,也可能被更改或删除导致取证困难,你应先找有关部门取证(自己也要取一份下来),不要打草惊蛇,等取证后再……切记!!
『伍』 如果病人家里贫困得拿不出钱治疗,医院有权拒绝医治吗
不一定啊,我们医院里就收留了好几个乞丐,流浪汉之类的,这些人没钱,也没亲属,治疗是免费的,还有人给他们提供食物,但是这样的话得到的治疗都是比较消极的,对病人没好处的,是出于人道主义才收留的吧。
现在医院是自主经营,这些欠的费用都是直接从科室的收益里扣除的,等于都是医务人员掏自己口袋里的钱在帮他们,一个两个还行,多了肯定不行,国家不出钱医院哪里撑得住啊!当然急诊和很危重情况的话费用是可以先欠着的,医院无权拒绝治疗,但是后续治疗……你懂的,医务人员赚一点辛苦钱也不容易,不能全都捐给病人了,咱也得吃饭生活啊,毕竟医务人员不是慈善家,有心也没力。
『陆』 民法基本原则中,为什么“病人出院时请求医院复制其病历,医院拒绝”是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要求处于法律上特殊联系的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等。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民事活动参与者不做任何欺诈,恪守信用。医院不给病人复制病历,这个不涉及诚实信用原则的问题,不能就这个说医院对病人有欺诈、欺瞒行为。
『柒』 医生见死不救构成犯罪吗
要判断医生见死不救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一、要对该行为的性质进行认定。
我国的刑法理论对于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是有明确规定的。作为义务来源有四种:(1)法律明文的规定义务。(2)职务或义务要求的业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医生在工作期间见死不救导致患者死亡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行为,而要认定该不作为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就要判断医生对于死去的患者是否存在作为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医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救死扶伤不仅仅是对其的道德要求,更是职业要求,法定义务。依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生对于危急患者,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对于医生的职业要求已经成为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换句话说,医生对于危急患者是负有积极救助的作为义务的。
二、医生是否具有履行救助义务的条件。
判断医生能否履行救助义务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履行义务的主观能力,二是履行义务的客观条件。首先,当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时,在其主观上要有履行作为义务的可期待性。在履行义务面临一定的危险时,不能要求行为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履行义务。而医生在医院工作期间,履行救助义务是法定义务、是可期待的,不可能存在威胁生命危险的情况。是否已经挂号以及是否交齐医药费都不足以阻断医生实施施救义务的可能性,因此医生具有履行义务的主观能力。其次,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要求行为人具有实施防止结果发生的积极行为的可能性,同时也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医生在值班期间对危急患者实施救助是否具有可能性也要考虑医院的当时的具体情况,如是否具备实施救助硬件设施、是否具备紧急救助医护人员、是否有空余手术室等都对医生能否救助存在影响。医生对危急患者实施救助义务后,能否防止结果的发生在所不论。
三、医生的不作为是否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判断医生的见死不救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关键的一点是其不作为是否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如果医生的不作为对患者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或医生虽不作为,但是患者自行转院并痊愈,在并未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医生是无需承担任何责任的。
综上,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生值班期间无故拒绝或拖延救治,导致危急患者死亡或重伤的,应属于上面提到的应为、能为而不为的情形,已经构成刑法理论中的不作为犯罪,应承担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而不仅仅是道德舆论的谴责而已。
『捌』 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需要家属签字 但家属拒绝签字导致了病人的死亡 医院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嘛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开始正式施行。
《解释》共二十六条,分为适用范围、当事人主体资格的确定、举证责任、鉴定程序、责任承担、附则等六部分,并首次明确了 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经批准采取的救助措施引发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危重病患家属不签字 医院抢救不担责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实施紧急医疗措施的内容,但实践中对于如何认识该条中“难以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同意”以及紧急救助情形下的责任承担问题分歧较大,亟需进一步明确。《解释》规定:
对于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 ,医务人员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患者因此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同时,对于医疗机构怠于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玖』 医疗机构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受损害的患者该如何维权
现实问题
柴某去年在甲医院做了一个阑尾切除手术,休养了半个月才出院,但出院后不久,柴某又开始觉得阑尾部位有隐隐的疼痛,到乙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手术没有做干净,还有一段阑尾没有切除。柴某找到甲医院要求赔偿,甲医院认为自身没有过错,不同意赔偿。但当柴某提出要求查阅病历时,甲医院却以这是医院内部文件为由拒绝提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柴某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律师解答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患者有损害的,医疗机构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一方面反映了医疗机构的恶意,另一方面使患者难以取得与医疗纠纷有关的证据资料,因此,应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在这则案例中,医院拒绝提供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应推定医院有过错,由医院对柴某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第六十一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