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网站全文转载民事判决书算侵权吗
如果没有隐去名字,这个算是侵权行为,你可以要求该网站删除,如果不删除,你可以进行民事诉讼的。
㈡ 民事判决书被法院挂网算侵权吗
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法院这样做并不违反规定。希望可以帮到你
㈢ 谁帮我找一篇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的法院判决书,我请他吃饭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3) 西民初字第6631号
原告方是民(笔名方舟子),自由撰稿人。 委托代理人王京武,北京市华鹏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马红民,北京市华鹏律师事务所助理律师。 被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住所地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 法定代表人王邦佐,副主席。 委托代理人富敏荣,上海市新文化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屠铭,上海市新文化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方是民与被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本案原告方是民及其诉讼代理人王京武、马红民,被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诉讼代理人富敏荣、屠铭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方是民诉称,被告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在2003年第3-5期连续刊登署名“野鹤”的文章:《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令人生疑的反腐英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二)——洋奴气十足的绝对真理观》、《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三)——为辩而辩的偏执狂》。文章使用大量侮辱性的言辞点名指责、谩骂原告。如将原告称为“假洋鬼子”、“学术警察”、“江湖骗子”等。文章还捏造事实,恶意诽谤原告为了政治目的或为了获得政治权势而从事学术打假活动。文章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对原告进行恶意诬蔑和诽谤。如“……(原告)也唱起了‘反爱国主义’的‘高调’了”;“真正是个洋奴气十足的、打着科学旗号反科学的江湖骗子”等等。由于被告未履行对其主办杂志的监督、审核职责,致使该杂志连续三期发表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断章取义的文章,对原告进行侮辱、诽谤、谩骂、诬蔑,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对原告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给原告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在《探索与争鸣》杂志显著位置连续刊登三期致歉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7041.23元;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人民币10万元;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被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辩称,被告下属《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在2003年第3-5期《探索与争鸣》杂志上刊登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组文章系由作者投稿而来,具有合法来源,文章内容并未超越学术争鸣的范畴。本案争议文章经过杂志社审核予以刊登,已尽到出版单位审慎的义务。文章所批评的问题是真实的,引文也有合法的出处,并且模仿了方舟子等惯用的笔法和文风。本案争议文章始终围绕对方舟子有关言论的学术批评,文章批评的是方舟子现象,而非原告个人,不存在恶意中伤、攻击原告人格的文字。其中一些尖锐的字眼也源自于原告批评他人的文章,或出自其他作者批评原告的文章。这种文字表现方式是文人惯用笔法。本案争议文章没有侮辱原告人格的内容,原告并没有因为被告刊登的文章而名誉受损,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被告下属《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在2003年第3-5期《探索与争鸣》杂志学术争鸣栏目分别刊登署名“野鹤”《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令人生疑的反腐英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二)——洋奴气十足的绝对真理观》、《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三)——为辩而辩的偏执狂》的文章。上述文章以学术打假的实质、反腐与国情、不计目的的辩论狂、运用自如的诡辩术等为题对方舟子的一些观点及方舟子现象进行批评。该组文章中多处引用原告及他人的文章、观点,其中有少部分内容涉及对方舟子为人的评价。《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经过三审后在上述刊物分期编发该组文章。庭审中,原告提出调查费、交通费等经济损失7041.23元。
上述事实,有原、被告当庭陈述、稿件审理单、2003年第3、4、5期《探索与争鸣》杂志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争议的文章刊登在《探索与争鸣》杂志学术争鸣栏目,该文主要涉及对原告一些文章观点的反驳与批评,也涉及对方舟子现象的批评,属于争鸣性质。因文引到人,虽个别文字对原告有过激评价,但该文文风是开展批评,属于学术争鸣的范畴,不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原告之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方是民之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用八十元,由原告方是民负担(已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曹宁审判员:刘红代理审判员:王建
二OO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㈣ 侵权案件,法院寄来判决书,不理睬会怎样
到期你不上诉,判决书生效,你就必须执行这个判决。
㈤ 一审民事侵权财产损害赔偿已开庭,判决书多久
1、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2、根据规定,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㈥ 有关法院对搜索引擎侵权案件的判决书
如果你不想让搜索引擎收录robost禁止就行,谷歌以前打过这样的官司,你基本打不赢
㈦ 侵权案件中,原告与部分被告达成调解应如何制作裁判文书
被告吴某从被告李某(个体户)处买了若干违禁爆炸品——“鱼雷”,并邀请原告王某一起去河边炸鱼。原告在点燃鱼雷时,鱼雷在其手中爆炸,致原告重伤。原告住院治疗花去巨额医疗费并落下终身残疾。原告出院并经伤残鉴定后,起诉被告吴某与李某,要求两被告赔偿其因此遭受的损失。庭审后,经主审法官做工作,原告与被告吴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但被告李某与原告协商不成,此时应如何制作法律文书? 笔者认为,原告王某已经与被告吴某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就应当审查该调解协议,并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原告王某与被告吴某。在法院的主持下,被告李某与原告王某分歧意见过大,为能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就应当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及时下判,制作民事判决书。 根据“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裁判原则,为了彻底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实现案结事了,维护社会和谐,对于给付之诉,包括侵权类诉讼,法院在查明案情的基础上一般都注重调解工作。若只有部分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根据民诉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就应该在审查协议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协议内容,制作民事调解书,并及时送达当事人。当然若符合民诉法第九十条规定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的情形,可以不另行制作调解书。对经法院做工作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院就应当及时制作判决书,予以明确,只是为了保证整个案件的完整性,应当将已经与原告方达成调解协议的被告也应在判决书中列明,但在主文中载明已经达成调解协议的事实。
㈧ 杨幂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一审胜诉,获赔8.7万,这到底怎么回事
最近杨幂又一起侵权案胜诉,杨幂告刘亦菲粉丝造谣一案胜诉,被告人詹某当庭向杨幂道歉,诉讼代理人也澄清了杨幂方已经落实了款项。中国公开庭审网也公布了两起“杨幂与xxx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的庭审直播视频,在庭审过程中,杨幂方对于网络上“诈捐”等传闻均做出了正面否认,同时通过法律手段,成功为杨幂维权。杨幂方最终成功维权,对于自己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对杨幂方造成的名誉侵权,两位被告人也是当庭公开向杨幂方表示自己的歉意,经过协调双方最终也达成一致意见。
这几年,杨幂依靠着《古剑奇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亲爱的翻译官》等大热剧,已经扭转了不少路人对她的印象。刚成名时的黑红已成往事,但是因着这次捐款事件,杨幂身上又多了“诈捐”这一污点。这次的判决,终于可以还杨幂清白了。
㈨ 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侵权案件有没有判决,判决结果拿给大侠知道啊
2005年12月18日胡戈决定改编《无极》
2005年12月28日《馒头》制作回完成
2006年年初《馒头》在网络上蹿红
2006年2月12日陈凯歌称答已起诉胡戈
2006年2月15日胡戈正式向陈凯歌道歉
2006年2月16日胡戈在新浪博客发表声明
2006年2月17日胡戈承认已和陈凯歌接触
2006年2月19日央视称不会起诉胡戈
2006年2月21日胡戈律师怀疑陈凯歌是否真告
2006年2月28日中影表态对馒头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