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鲁智深的缺点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所描写的真性情之人,他行侠仗义抱打不平,他一出场的拳打镇关西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性格特点,但是他也有缺点,例如好酒贪杯不遵守国家法律和佛门戒律,虽然从《水浒传》成书所界定的历史环境为皇帝荒淫好色百官贪污腐败的大背景,但是作为一个完整人格的政府军队部门的官员(提辖),他的行为并不可取。人不能把自己杀人放火触犯法律归咎于社会原因,中国有句古话“逼上梁山”,但是完整阅读全书后会发现真正被“逼上梁山”得只有林冲等区区几人,其他人一部分本来就是亡命之徒,不遵法纪为非作歹,还有一部分是被宋江吴用等人用卑鄙下流手段“逼上梁山”的,所以《水浒传》一书的价值观并不可取,因此无论鲁智深还是林冲武松读者不必盲目的去崇拜模仿。
㈡ 鲁智深的性格极其暴躁,他起初是怎样闹的五台山不得安宁的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十分的暴躁,但他却也是一位除暴安良的英雄好汉。自从失手打死了镇关西以后,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后来好不容易在五台山落发为僧,却因为不能够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最终又离开了五台山。我想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和行为,才有了后面精彩的故事发生。
至此之后鲁智深便不能够在寺院中逗留,全寺上下也就只有智真长老一人懂他,明白他的修行不在寺庙中,而是在凡尘入市。
㈢ 鲁智深身为当地的提辖,为何在犯事之后要畏罪逃跑
鲁智深本来只是想教训一下镇关西,没想到不经打死了,而鲁智深担心吃官司,他非常清楚宋朝监狱的现状,如果没有钱和人,不仅要吃杀威棒,还因为没有人送饭打点而受折磨,这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一种表现,鲁智深逃跑并不是担心官司,而是担心官司带来的问题,因为他既没有钱打点狱卒,又因光棍一人,无人能帮他送饭。
鲁智深与武松差不多,属于粗中有细的人,他们基本不会因小利而受到诱惑,做事都比较周全,从他们最后结局来看,武松虽然活到了八十多岁,却在方腊一战失去一臂,但是鲁智深确实坐化成佛,结局似乎更好一些,当然他们不贪恋仕途是最聪明的选择,因为北宋当时的环境实在是不适合去当官,宋江和卢俊义就是最好的例子。
㈣ 水浒传鲁智深的闹
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一天,他跟朋友到酒楼喝酒,听说“镇关西”郑屠强占民女。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郑屠后,跑到五台山寺院落发为僧,法号智深。
鲁智深虽入佛门,却不守清规,酗酒大闹五台山。被请出了五台山,来到北宋首都东京投靠大相国寺,去看守菜园。在大相国寺鲁智深遇见了林冲,为了救被诬陷的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深知不能再在大相国寺混下去的鲁智深一把火烧了菜园,跑到二龙山,跟杨志、张清、孙二娘、曹正、武松、施恩几个人落草。后来,由于呼延灼攻打二龙山,鲁智深等人与白虎山的孔明、孔亮等人联系梁山,三山人马齐攻青州,最后连同呼延灼一起上了梁山。
梁山众好汉归顺宋朝后,在攻打田虎的战役中,在汾阳府城东抓了敌将马灵……在打败方腊之后,鲁智深随队来到杭州六和寺,听到潮信而坐化。宋江班师后,上表皇帝,得追封为义烈照暨禅师。
㈤ 金圣叹对于鲁智深的评价
这个其实是李贽排得顺序 不是金圣叹
顺序是 仁人 智人 勇人 圣人 神人 罗汉 菩萨 佛
很好记
前四个是儒家的最高评价顺序 神人是道家最高评价 后三个是佛家评价顺序
也就是鲁智深占了佛儒道三家之首
㈥ 无赖们要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结果如何
后来又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的话结果呢后来这个无赖为鲁智深给了另外的一个厦门为我认为他们当中的结果性的东西和其他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能
㈦ 鲁智深的事件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
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
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
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
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
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
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
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
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
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
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
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
六合寺圆寂而死。
鲁智深原来的名字叫鲁达,是陕西渭州的一名军官。有一次,他要教训一个外号叫“镇关西”的恶霸,砰砰砰打了三拳,没想到拳头太重,把人打死了。尽管打死了坏人,可也是要偿命的,鲁达只好逃走,逃到五台山文殊院当了和尚。文殊院的长老给他起了个法名叫智深。
按规定和尚是不能喝酒的,但鲁智深喜欢喝酒,很难忍得住。一次喝了酒撒起酒疯,几十个人都按不住他。第二次喝酒,他的祸闯大了,把山腰的亭子和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长老没法再原谅他了。长老说:“我这里不能留你了,我介绍你去东京大相国寺,我师弟在那儿当长老,他会安排你的。”
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长老也不敢把鲁智深放在庙里,只派他去酸枣门外看守菜园。这差事正适合鲁智深,因为菜园里的蔬菜常被小流氓们连偷带抢,没人管得住。但流氓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把新来的和尚扔进粪坑里,给他一个下马威。
流氓们拿着礼品,假惺惺对鲁智深说:“我们是街坊邻居,特来祝贺的。”
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领头的流氓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跪了下来,想等鲁智深来扶他们时,抓住鲁智深的脚把他掀翻。但鲁智深的动作更快,嗖嗖两脚,张三和李四就掉进粪坑里游起泳来,这粪坑太深了。
鲁智深哈哈大笑,“先把他们拉上来洗一洗,再来说话。”
流氓们七手八脚救起张三和李四,他俩洗去满身臭屎,换上同伴的衣服。鲁智深把自己的出身告诉流氓们,“千军万马中我都能进进出出,对付你们几个小混混算什么!”
流氓们屁滚尿流地回去了。第二天他们杀了猪买了酒,恭恭敬敬地来请鲁智深,嘴里师父长师父短的,把鲁智深奉承得好高兴。正吃着唱着,听见树上乌鸦哇哇乱叫。张三说乌鸦叫不吉利,李四就要拿个梯子去拆乌鸦窝。
鲁智深看看这棵杨柳树,说:“哪要什么梯子。”
只见鲁智深脱了衣服,露出背上的锦绣纹身(所以他叫“花和尚”)。他走到树下,弓下身去,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腰部一使劲,竟将柳树连根拔起!
众人全都拜倒在地,一边嚷嚷着:“师父不是人!”
“我不是人是什么?”
“师父若不是天上的罗汉,哪来这样的神力!”
从此这些人对鲁智深崇拜极了,每天拿酒菜来款待鲁智深。鲁智深酒后兴起就为大家表演拳术,他的拳带着醉意,叫“醉八仙”,其中名堂很多,什么“何仙姑懒卧牙床”,“韩湘子倒拔金箫”,“吕纯阳飞剑斩黄龙”,“铁拐李独脚下云梯”......把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又过了几天,鲁智深想:“老是吃人家的,多不好意思。”于是他也准备了酒菜回请众人。众人吃得高兴,有的提议:“见过师父打拳,没见师父使兵器,能让我们开开眼吗?”
鲁智深说:“行,把我的禅杖扛出来吧。”
鲁智深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鲁智深拿在手里舞动起来,越舞越快,密密层层,风雨不透。
这时候从矮墙外传来喝彩声。此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绰号“豹子头”。从这一天开始,林冲和鲁智深意气相投,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㈧ 鲁智深的哪个缺点,曾让他两次险些丧命
对于鲁智深大家并不陌生,水浒中的鲁智深是个家喻户晓的好汉,他嫉恶如仇、恩怨分明、扶危救困、粗中有细,同时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可谓侠之大者。但是他有三个明显的缺点,导致他曾两次身陷险境。
第三、性子太急
鲁智深和武松上梁山后,想替梁山发展力量,就决心去少华山请史进兄弟上梁山,可到了发现史进为了救玉娇枝,只身一人行刺贺太守,结果被活捉,鲁智深一听就急眼了,要去救史进,武松、朱武劝他也不听,还怒斥他们是“慢性子”。可到了以后发现他这急性子更不行,贺太守略施小计就活捉了鲁智深。好在宋江吴用也用一计骗过贺太守,拿下华州府,解救了鲁智深和史进。
所以对于鲁智深来讲它的三个致命特点就是对女人没有防范之心、不记仇、性子太急。就因为这个事情,两次差点要了他的名。
㈨ 鲁智深在相国寺怎么收服泼皮无赖
《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话说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
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俺特来与和尚作庆。”
智深道:“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
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
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颠洒家?那厮却是倒来埒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 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上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的目瞪口呆,都待要走。
智深喝道:“一个走的一个下去!两个走的两个下去!”
众泼皮都不敢动弹。只见那张三,李四,在粪窖里探起头来。
原来那座粪窖没底似深。两个一身臭屎,头发上蛆虫盘满,立在粪窖里,叫道:“师父!饶恕我们!”智深喝道:“你那众泼皮,快扶那鸟上来,我便饶你众人!”
众人打一救,搀到葫芦架边,臭秽不可近前。
智深呵呵大笑,道:“兀那蠢物!你且去菜园池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
两个泼皮洗了一回,众人脱件衣服与他两个穿了。
智深叫道:“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
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你那伙鸟人休要瞒洒家!你等都是甚么鸟人,到这里戏弄洒家?”
那张三,李四,并众火伴一齐跪下,说道:“小人祖居在这里,都只靠赌博讨钱为生。这片菜园是俺们衣食饭碗。大相国寺里几番使钱要奈何我们不得。师父却是那里来的长老?恁的了得!相国寺里不曾见有师父。今日我等情愿伏侍。
㈩ 鲁智深几次大闹五台山,最终后果是什么
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最终对鲁智深只是稍加训诫;第二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出面方才将其喝止住,赵员外承诺维修损坏的亭子等,并承诺任凭长老发落鲁智深,鲁智深再也无法在五台山安身,只得离开。
1、第一次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在山上待了将近半年,久静思动下山散心,在半山亭碰到一个卖酒小贩。他买酒被拒,便踢倒酒贩,抢酒来喝。看守山门的和尚遵照寺规,不许醉酒的鲁智深入寺。鲁智深便借着酒劲,直接打进山门,一路打到藏殿。
监寺召集寺中火工、杂工等二三十人,要教训鲁智深,却被他打得狼狈逃窜。但智真长老最终对鲁智深只是稍加训诫。一众职事僧皆有怨言,认为长老纵容包庇鲁智深。
2、第二次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又待了三四个月,再次下山,到山下酒馆买酒喝。他回山途中酒劲发作,练起拳脚,竟将半山亭撞坍半边。守门和尚关闭山门,不许鲁智深入寺。鲁智深先是打坏门外的两尊泥塑金刚,打进山门后又大闹禅堂,引发“卷堂大散”。
一众职事僧请求智真长老出面不果,便绕开智真长老,聚集寺中杂工、仆役二百余人,要教训鲁智深。鲁智深“指东打西,指南打北”,一直打到法堂下,最终是智真长老出面方才将其喝止住。至此,鲁智深再也无法在五台山安身,只得离开。
(10)鲁智深投诉扩展阅读: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
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鲁智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其事迹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拳打镇关西”一节更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在元杂剧水浒戏中,鲁智深也有出现,其中包括《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而明代出身皇族的剧作家朱有炖则作有《豹子和尚自还俗》一剧。这些剧本中的鲁智深形象仍与《水浒传》中的不畏强权、不愿受拘束的鲁智深形象有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