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解读刑法中对于录音录像侵权

解读刑法中对于录音录像侵权

发布时间:2021-07-30 03:26:28

Ⅰ 刑法中盗用他人版权是哪一条

刑法中关于盗用他人版权的规定是第二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专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属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Ⅱ 刑事诉讼法中哪些案件应当录音录像

新《刑诉法》规定,询问犯罪嫌疑人可以录音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的案件,应当对询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Ⅲ 未经同意被他人私自录音录像,这种行为违法吗

不是在公共场所,或非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擅自对他人进行偷拍或偷录的,涉嫌违法。

法条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3)解读刑法中对于录音录像侵权扩展阅读:

《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注:目前盛行的网络“人肉搜索”,也会造成侵权。法律中指出:“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而民事权益则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权利。

第六十二条【患者的隐私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八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第一百五十六条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Ⅳ 我需要中国刑法上,对于侵犯他人肖像权和侵犯他人隐私权,比如把别人照片,电话,公司地址等隐私泄露在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

Ⅳ 关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

刑法解释: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定义、量刑】
第二百一十七条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解释】本条是关于侵犯著作权罪及其刑罚的规定。
著作权是法律赋予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项权利既包括人身权,也包括财产权。著作权是一种智力成果,是民事权利的一部分,著作权问题产生的纠纷,主要是通过民事法律调整,但对其中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本条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且是以营利为目的。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以营利为目的”,是指行为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图书音像市场不断繁荣,出版活动也十分活跃。与此同时,一些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也越来越猖撅,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破坏了国家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秩序。因此,本条将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为打击重点,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本条规定的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区别于其他目的,如有些教学科研一单位复制他人作品供教学、科研之用;有些个人复制了音像制品或计算机某一程序是供个人观赏、学习、使用,没有将其作为商品进入商品的流通领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不构成犯罪。
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本条规定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本条对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具体规定为以下四种情形:(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著作权人”,是指著作权的主体,即著作权权利义务的承受者。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复制行为未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是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作品”,是指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美术、摄影作品,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计算机软件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专有出版权”,是指图书出版者依据其与著作权人之间订立的出版合同而享有独家出版权。(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录音录像制作者,通过对原著作品编辑加工,以声音图像直观感性的形式把抽象的原著作品再现出来,对再现出来的作品形式享有专有出版权。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是一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发行”,是指通过批发、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复制品。实质上是一种非法出版的行为。(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指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临摹他人的画,署上他人的名,假冒他人的画出售;二是以自己的画,署上名画家的名,假冒他人的画出售;三是把他人的画,署上名画家的名,假冒名画家的画出售,从中牟利。
3.行为人的上述行为,必须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对侵犯著作权罪,本条规定了两档处罚:即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Ⅵ 刑事案件录音可以作为证据吗

录音录像属于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依据司法解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录音录像,不能作为证据。
录音录像属于视听资料,是证据种类之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偷录的录音录像可以作为合法证据被人民法院采纳。在发达地区的法律纠纷处理过程中,尤其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录音录像有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希望通过录音录像取证方式获得证据,以便在法律纠纷处理中占据优势地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Ⅶ 刑事法律问题资询

1、刑事案件要经过立案、侦察等过程,需要时间

2、立案后,最好网上也追逃

3、两年了,警察有不作为的嫌疑,可以了解下案件进展的情况

4、带上当年案件的资料向上级公安机关、检察院或行政监察机关反映实情

Ⅷ 录音是否侵权


王某的行为不违法。

  1. 最高法院于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回规定:以侵害他答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过去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2. 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能否作为证据不能一概而论,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规定的方法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符合《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第70条的录音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8)解读刑法中对于录音录像侵权扩展阅读

证据规定明确,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要求各级政法机关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Ⅸ 中国新刑法电话录音是否能作为证据

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电话录音应该是属于视听资料的,可以作为证据。但必须注意证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法的证据要求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律对合法证据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证据必须具备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来源;
2、证据应当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予以收集;
3、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的解释》和《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的解释》,录音只要没有侵犯对方重大隐私,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证据。

Ⅹ 律师解读人人影视字幕组被查一事,他都解读了哪些事情

律师的解读是他们违反了刑法第217条的相关规定,这条规定是。如果以营利为目的话,只要有侵犯主权的情况和违法犯罪所取得的金额比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是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者拘役、管制。首先第1点,只要有未经著作权本人的允许,而去复制它发行的文字作品,音乐电视电影和其他的录像作品或者软件的话,那么是可以达到判刑标准的。第2点,有触犯其他人享有的专用出版权的书籍的话,也是达到判刑标准的。第3个是没有经过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本人授权或者许可的话,而去复制它发行的内容,那么也是达到标准的。第4点是如果有制作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话,也是达到立案标准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了解,不要去随意复制出版别人知识产权的内容,因为这是构成了侵权,而情节严重的是构成犯罪的,因为别人辛辛苦苦创作,而我们却简单地复制粘贴,这也是对别人努力成果的一种不尊重,如果换位思考我们也被侵权了,那么我们也相当地愤怒,所以为了社会良性运作,为了让广大作者能不断地努力出版更好的作品,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知识产权。

阅读全文

与解读刑法中对于录音录像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