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古代投诉罪名

古代投诉罪名

发布时间:2021-07-29 06:30:54

① 在古代陷害举人判什么罪

首先要明确的是,陷害本身就是一种罪。叫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不论是陷害任何人,原本都是法律所不能姑息的。
举人,为一种士人的身份,等级在“生员”之上。举人有时也被称为乡进士。雅称为“孝廉”,俗称“老爷”。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但不一定能当官。因此,举人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
在古代,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例:甲诬告乙杀人,乙被判处死刑,后查明乙并非罪犯,即处甲死刑。陷害诬告举人,罪过比陷害普通人更重,因为这有可能导致举人丧失进入仕途当官的资格。

② 腹谤罪是古代什么罪名

我估计是哪个昏庸的皇帝弄的, 可能是说自己在心里想诽谤人就应当有罪。
与诽谤的关键区别是是否行为表现了出来
基本不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法律只能调整行为, 不能调整心理.

③ 古代法律里有家里人犯罪家人举报也会定罪,这是哪个国家的法律

中外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有此类规定。
中国古代法中一般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

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④ 中国古代四大罪名叫什么

四大罪名不知道,我知道十大罪名,十恶不赦么。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齐律》(由北齐尚书令、赵郡王等撰写)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齐律》曰:"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八议制度也是《齐律》首创的被后世广泛借鉴的律令之一,是专门为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齐律》明文规定:犯重罪十条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重罪十条"把以上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经过隋代《开皇律》与唐代《唐律疏议》对之的进一步的修订,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罪名说法。它的主要内容有:
1)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3)谋叛。指背叛朝廷。
4)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
5)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
6)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7)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
8)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9)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
10)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⑤ 有哪些事情现在稀疏平常在古代就是违法的罪名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历史会有五个公认的社会发展形态,第一个是奴隶制社会、第二个是封建制度社会、第三个是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第四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五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随着社会制度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以前儒家思想就是精神指导,儒道甚至可以凌驾在皇权之上。然而到了近代,法制渐渐压过儒道,到了现代时期,我国大体上是采取众家之长,主张法制治国,而儒家渐渐变成了我们的行为道德规范。

⑥ 古代都有什么罪名

古代七大罪名; 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反,指企图推翻当时王朝。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父母、尊长。不道,指杀戮无辜 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不孝,指不孝父母,祖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不睦,指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内乱,指亲属之间通*或强*等。 “十恶”成为不赦之罪,故为“十恶不赦”。 现代用来比喻罪大恶极,不可宽恕

⑦ 古代有一条律法:亲人犯罪隐瞒不举报算合法。举报算违法的律法叫什么

古代社会以宗族、礼法为基础,人治大于法治,亲亲相隐在古代是被提倡的,举报犯法的亲人反而为世俗所不容,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十恶不赦的重罪例外。

⑧ 古代多少可以成立的罪名

中国古代主要罪名——“六赃”

“六脏”是六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的总称。

受财枉法,指官吏收受财物导致枉法裁判的行为。

受财不枉法,指官吏收受财物,但未枉法裁判的行为。

受所监临财物,指官吏利用职权非法收受所辖范围内百姓或下属财物的行为。

强盗,指以暴力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窃盗,指以秘密手段非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坐赃,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因事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

概括一下:“六赃”分两大类,一大类是职务犯罪,如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另一大类是侵害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如强盗、怯盗、坐赃

“十恶”

"十恶"原来叫做"重罪十条"始见于<<北齐律>>,到隋朝时正式确立在<<开皇律>>中,更名"十恶",均是违反封建皇权统治与纲常礼教的大罪,所以一旦触犯,便处以极刑,且不适用封建的"议","请',"减",赎","当","免"等减免刑罚的制度,也不适用"秋冬行刑"的制度,即所谓"绝不待时"."十恶"具体内容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不敬","不孝","不睦","不道","不义","内乱".

中国古代夏、商的主要罪名

1) “昏、墨、贼,杀”“己恶而掠人之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2) 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军法“不用命戮于社”不执行王命者在土地庙前处决。

3) “刑名从商”商朝的罪名已比夏朝极大完善。最为突出的是对于政治性犯罪的惩罚。最突出的是镇压乱政罪和疑众罪,属于思想政治罪范畴,可以任意解释,后世历代王朝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形式上以此来诛杀异己,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之一。

⑨ 在古代比较严重的罪

大不敬一般是坐斩,现在人看来犯的一般都是小事(比如盗窃皇帝用具),死刑已经很重了,不至于罪及他人:
《汉书·申屠嘉传》:“ 通 ( 邓通 )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清 昭连 《啸亭杂录·赵勇略》:“公复不平,屡上疏争, 珠 主使其党人御史 龚翔麟 劾以大不敬,宜坐斩。”

阅读全文

与古代投诉罪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