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品安全法对于滥用药物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消费者因食品、药品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因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可以分别起诉或者同时起诉销售者和生产者。
消费者仅起诉销售者或者生产者的,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三条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 食品、药品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或者药品的赠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未对赠品支付对价为由进行免责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消费者举证证明所购买食品、药品的事实以及所购食品、药品不符合合同的约定,主张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六条 食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应当对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承担举证责任。认定食品是否合格,应当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以地方标准为依据;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以企业标准为依据。食品的生产者采用的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以企业标准为依据。没有前述标准的,应当以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第七条 食品、药品虽在销售前取得检验合格证明,且食用或者使用时尚在保质期内,但经检验确认产品不合格,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以该食品、药品具有检验合格证明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审查、检查、管理等义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致使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消费者请求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食品、药品遭受损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食品、药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与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请求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未取得食品生产资质与销售资质的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挂靠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者与销售者,生产、销售食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挂靠者与被挂靠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虚假广告推荐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遭受损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故意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食品认证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生产、销售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生产者与销售者需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首先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五条 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食品、药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依法请求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消费者与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推荐者、检验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参照适用本规定。
❷ 食品安全法96条是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
我理解的96条属抄于侵权责任。首先从责任主体上看,违约责任局限于合同当事方,而96条所针对的对象显然并不局限于合同当事方(如消费者与商家买卖双方),其责任主体更为广泛。从立法内容看,96条只规定了赔偿责任,并没有包括到其他违约责任,在特定主体情况下(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规定了十倍赔偿,远远超出了合同法意义上的赔偿或违约责任。因此我认为是侵权责任,属于与侵权责任法相对应的特别法。
❸ 民事方面涉及惩罚性赔偿的问题,涉及侵权责任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什么时候两倍赔偿,什么
我是从事相关工作的,具体操作中,2倍赔偿和10倍赔偿的选择还是根据当事人的协商,受害方要求过高,不能超过货物10倍价值,有上限·没下限!因为受害方是掌握主动权的,他可以要求10倍以内的赔偿。
❹ 新食品安全法赔偿标准
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依据《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4)食品安全法合同侵权扩展阅读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❺ 案例分析 民事法 食品安全法
1、根据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自行选择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索赔。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请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索赔,实际项目都是一样的,数额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根据食品安全法,除要求赔偿损失外,消费者(被侵权人)可以向生产者(厂家)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如果销售者明知该啤酒掺有异物,仍然销售,根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可以要求销售者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侵权责任法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❻ 食物中毒赔偿标准新食品安全法
针对食品安全案件中食品生产者、销售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为合同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为侵权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根据具体情况既可附加于合同责任又可附加于侵权责任中。三法所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在构成要件、赔偿范围方面各有不同。在构成竞合的情况下,在合同责任内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应为特别法;在侵权责任内部,应当允许受害人根据个案选择适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或《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
塑化剂饮料、瘦肉精火腿肠、皮鞋胶囊……食品安全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食品安全案件中,消费者往往只能获得赔礼道歉、全额退款或一般的损害赔偿。面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单个消费者,低廉的违法成本使企业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已然让位于经济利益的优势。因此,食品安全案件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已成为法律为消费者合法权益设置的最后屏障。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食品安全法》出台以来,学界关于其中惩罚性赔偿规范构成要件不明确、赔偿标准过低、过于固化的诟病一直不断,对该两法以及《侵权责任法》有关惩罚性赔偿条款的适用关系也莫衷一是。解释这些条文,厘清条文间的适用关系,实现法律内部自治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目的,是本文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❼ 以买卖合同纠纷为什么用食品安全法判
虽然案由是买卖合同纠纷,但并不影响法院以《食品安全法》来判决。
因为当事人如果违反食品安全法,合同是无效的。其次,如果原告是消费者,可以以食品安全法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者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❽ 《合同法》里哪条可以要求对方按《食品安全法
你的问题可能是买卖合同纠纷问题。
1.当与超市之间成立买卖合同关系,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对方提供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构成了违约,有权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3.此如因对方提供的是不合标准的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有权解除合同,要求对方退款。
4.《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供参考。
❾ 食品安全法148条明知怎么认定
销售者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应当进行审查的事项,应当是其可以直接识别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规定的明确具体的事项。涉案食品中的橄榄油是否属于“特别强调”的有价值、有特性的成分,是否应当标注含量,没有明确规定。在此情况下,要求销售者判断涉案食品中的橄榄油是否属于“特别强调”的有价值、有特性的成分,是否应当标注含量,对销售者过于严苛。因此,不能认定销售者主观状态上构成“明知”。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7)京02民终5695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李正亮,汉族。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物美综合超市有限公司兴华大街店,营业场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华南里1号楼1-3层。
上诉人李正亮因与被上诉人北京物美综合超市有限公司兴华大街店(以下简称物美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2016)京0115民初1897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6月9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李正亮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物美公司退还李正亮货款176400元及十倍赔偿1746000元,共计1940400元;一、二审诉讼费由物美公司承担。事实与理由:
1.一审法院事实认定错误,物美公司属于对涉案食品中的橄榄油成分进行特别强调的情形。涉案食品包装的标签标注内容采用字号、颜色、图案等方式对橄榄油进行了强调,但产品标签上未标注添加量,违反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以下简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的4.1.4.1的规定。《GB7718-2011实施指南》中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第4.1.4.1条的释义应同时满足特别强调和有价值、有特性两个条件。特别强调,即食品生产者通过对配料或成分的宣传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配料或成分的重视,以文字的形式在配料表内容以外的标签上突出或暗示添加或含有一种或多种配料成分。有价值、有特性,即暗示所强调的配料或成分对人体有益的程度超过该食品一般情况所应达到的程度,并且配料或成分具有不同于该食品的一般配料或成分的属性,是相对特殊的配料。在满足特别强调的前提下,只要具备有价值、有特性中的一点就应当进行定量标示。橄榄油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格均高于芥花籽油。涉案商品标签上橄榄与芥花籽的并列关系显而易见,其对橄榄油进行了特别强调,应当标明橄榄油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2.一审法院法律适用错误。涉案产品对橄榄油进行了特别强调,违反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1.4.1条的规定,一审法院判决其不违反食品安全标准没有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60号判决,明显适用法律错误。3.一审法院应当支持李正亮要求十倍赔偿的诉
❿ 食品安全法中的假一赔十是否适用于食品加工的承揽合同 列如 某品牌
这个应该适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安全责任是经营者和生产者,品牌公司和工厂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委托生产,工厂并没有将所生产的调料包做为食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双方应当在签定合同时对产品质量、交付时间,违约责任做约定,按合同办理。
食品安全法中称的生产者,在这里就指得是品牌公司,因为最终所有委托生产的东西都是以公司的名义提供给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