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证明委托加工双方合谋销售侵权产品
您好,要证明合谋,也就是说双方具有共同谋划的意识与行为。在委托加工双方,要证明合谋一方面,看有没有双方故意串通一气的记录,如微信聊天,手机短息,甚至是对于合谋利润的的分成约定等等,都可以证明。
如果没有书面以及确凿证据的话,可以通过推定来进行证明,如一个正常的理性人不会选择的做法,而一方当事人却选择这样做,那么就没有排除合理怀疑,具有合谋的可能性。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B. 将别人委托加工的产品占为己有构成什么罪
如果是因为委托加工人拖欠加工费的原因,将别人委托加工的产品占为己有是行使留置权的自力救济行为。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而将别人委托加工的产品占为己有是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侵占罪。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对已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在债权未能如期获得清偿前,留置该动产作为担保和实现债权的权利。留置权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债权人依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2)须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有牵连关系。(3)债务必须已届清偿期。
C. 我企业按照乙企业要求为加工定作了一批产品,现在该产品设计侵犯他人专利和商标,请问我承担什么责任
一是按照《专利法》的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版题的规定(讨论稿) 第三十五权条规定:承揽合同的承揽人由于接受定作人的委托而实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的,承揽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定作人无相应的专利实施许可的,应当停止侵权,并与定作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承揽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许可人无权实施的,应当停止侵权,有关赔偿等其他民事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理,即由定作人承担。《合同法》第353条款:受让人按照约定实施专利,使用技术秘密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让与人承担责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你加工的只是专利内容的一部分,则加工人不承担侵权责任。二是按照《商标法》的侵权。《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条对于“商标使用行为”进行了界定,“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现有法律没有对贴牌加工的代工行为是否属于商标法下的“商标使用行为”进行规定。因此,你完全有理由不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D. 受委托定牌加工方发生商标侵权行为应负何种法律责任
受委托定牌加工方发生
商标侵权行为应负何种法律责任? 《关于执行〈专商标法〉及其〈属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 受 委 托定 牌 加 工 方 是 指 接 受 他 人 的 委 托 , 根 据 委 托 人 要 求 加 工 生 产 某 种 牌 号 的 商 品 , 自 己 并 没 有 这种 牌 号 的 商 品 销 售 权 的 一 方 。 受 委 托 定 牌 加 工 方 发 生 商 标 侵 权 行 为 时 , 应 根 据 委 托 加 工 合 同, 与 委 托 方 各 自 承 担 相 应 责 任 。 受 委 托 加 工 方 在 订 立 合 同 时 , 有 义 务 要 求 委 托 方 提 供 有 效 的授 权 证 明 , 否 则 , 构 成 共 同 侵 权 , 负 相 应 法 律 责 任 。
E. 有人委托我长制造了某种商品,过后发现委托方属于专利侵权行为,请问一下我方接受委托制造是否也属于侵权
《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这上面写的很清楚了,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你们生产制造了,不管你们是否知道该产品为侵权产品,或者与委托方有什么协议,都不能免除你们的侵权责任。
当然了,你们被诉侵权后,可以要求追加委托方为侵权责任人,或者对委托方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F. 这种委托加工的产品能否在法律意义上算是我们公司自己的产品
根据产品质量法和质检总局关于产品标识的规定,生产者应该在产品上标示真实的产地,否则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我们给企业的建议一般是:虽然产品可以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但是最好留有一个环节放在你们自己的工厂进行,比如贴标签或其他小加工的环节。这样可以避免面临的行政处罚风险。 你们也可以租赁对方生产场地、设备、人员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具体可在双方的加工合同中加以约定,以合法规避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G. 生产商受委托生产,能免除商标侵权的责任吗
《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这上面写的很清楚了,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你们生产制造了,不管你们是否知道该产品为侵权产品,或者与委托方有什么协议,都不能免除你们的侵权责任。
当然了,你们被诉侵权后,可以要求追加委托方为侵权责任人,或者对委托方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H.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属于自产自用性质,视同销售处理,缴纳增值税。 我想知道
在这里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具体地说是指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做账时:借:固定资产/相关费用,贷:产品销售收入等,待: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销售金额应该为对外销售价(或市场价)而非成本价。同时再作相关的销售成本结转则可。
I. 受他人委托加工伪劣产品的如何定罪处罚
一、生产伪劣产品罪的行为有哪些
本罪的行为表现为生产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具体有以下几种:
1、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做人要讲诚信,做商人要讲商誉,也要讲究诚信。鉴于诚信原则,生产的产品也需要符合宣传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否则就很有可能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
二、处罚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以上的,处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武昌区律师网页链接
J. 我方委托他人制造产品,出现专利侵权怎么办
《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专规定的以外,任何单属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生产制造了,不管是否知道该产品为侵权产品,或者与委托方有什么协议,都不能免除你们的侵权责任。
被诉侵权后,可以要求追加委托方为侵权责任人,或者对委托方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