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关查出10万侵权货物怎么处理
首先需要提供授权,如果无法提供授权就是仿牌,那就会被海关上缉私科,进行扣货处理,并且对进行罚款,另外还要跟被侵权公司协商好,不起诉,否则也是比较麻烦的。
海关处理侵权货物的程序完全不同。依申请扣押模式,海关只有暂扣20日不让通关的权限,并无调查处理权,20日过后,如果没有法院下发暂扣令(需要权利人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法院扣押,此时的扣押,实质上是当事人申请法院的扣押,海关仅仅是协助法院而已,原则上权利人要按照诉讼程序另行提供担保),海关只能放行货物。
依职权发现模式,海关扣押后30日内进行调查并做出是否侵权的认定,即使做出模棱两可的“不能认定是否侵权”,还可以依权利人申请再行扣押不超过20日,以等待法院的暂扣令
第一,如果将两种程序进行比较,依职权主动发现模式肯定是远远优于依申请模式,因为后者发现侵权线索机率非常低、启动程序非常苛刻、担保金额非常大、后续法院程序非常繁琐,所以实践中,该种模式启动海关扣押程序的案件非常少,每年不到1%。
第二,如果以更加严格的眼光审视这两种模式,该两种模式都是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没有效率的制度。首先,从程序启动来看,海关显得“不务正业”。海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之一,是监管机关,不是裁判机构,有主动积极的权力也有主动积极的义务制止知识产权侵权。但是从上述两种启动模式来看,即使权利人举报侵权或者自己发现有侵权信息,最终还得要权利人提出申请,如果权利人不申请,最终海关“只能放行”,这种状况与国家权力及职能基本配置相矛盾。其次,从错误扣押民事赔偿角度看,海关显得“不担责任”。两种启动程序,都需要权利人提供担保,即使扣押错误,一切损失和责任均由权利人承担,与海关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整个扣押程序中,海关仅仅是充当了一个发现、通知、出租国家权力并收取租金一个中介者。我们都知道,无须承担责任的行为是很恐怖的,也是非常没有积极性的,海关当局也没有动力主动研究风险预警体系与方法。
2. 货物侵权会被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出口侵版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权、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货物的,由海关依法没收侵权货物,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进出口侵权货物并非仅仅会受行政处罚,如相关行为涉及案值达到一定起刑点,也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内河水路货物运输中,承运人擅自将货物卖掉,货主可以告他侵权吗
承运人不经过货主同意私自把货物卖掉,处理掉,可以经运输合同进行赔付,和索赔。不过承运人一般知道这些后果,不会无缘无故乱卖发货人的货物,你那边是否有其它因素在里面呢?
4. 法律上规定对无主违法物品公告的时间到底是多长
法律上规定对无主违法物品公告的时间是一年。
对于无主财产,法院会发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第一百七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第一百七十六条》判决认定财产无主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5. 根据法律无主物品如何处理
第十七条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6. 商标侵权,货物没有没有销售出去,该怎么认定刑事责任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如果没有销售,社会危害性比较小,那应该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7. 把无主物品占为己有,是否违法
根据近年来新闻出现较多的,自家土地出土文物上交国家来说,无主的应该上交集体。占为己有为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