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校和教师常见的侵权行为有哪些
学校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时常有意无意地侵犯未成年学生的各种权益,以下诸种侵权行为应当引起老师们的高度警惕:
1. 学校提供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学校安全制度不健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不符合法定标准;学校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不宜从事的体育运动、劳动或其他活动,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身体权。
2. 学校强令学生征订刊物,推销学校指定的学习、生活用品,强令学生认购所谓“献爱心”贺年卡片;强行要求学生乘坐指定车辆,就餐指定食堂,购物指定商店;教师以上课做小动作为由扣押学生自用的书籍、玩具,以“少儿不宜”为由没收学生自备的手机、游戏机;学生车辆在校遗失,按校规“责任一律自负”,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财产权、自主选择权。
3. 教师怀疑学生偷窃财物或考试作弊,要求学生当众打开书包展示物品、相互或自我搜身,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名誉权;学校未经学生本人同意,私摄学生生活肖像,用于招生广告之需,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肖像权;学校将学生的投稿修改后,以校团委的名义发表,并参加评比活动,因此领取奖金,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著作权(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作品获利权)和荣誉权。
4. 教师以爱护学生为由,擅自开拆学生私人信件;学校按成绩高低顺序排列,张榜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教师怀着“奇文共欣赏”的心态,“演说”学生写得不好的作文,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5.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殊疾病,不宜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学校未予以适当安排;对于患有急病的学生,学校不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获得照顾权。
6. 学校对有残疾、相貌不端的学生借故不录取;歧视和刁难有不良记录的学生;把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后”、“边”、“角”,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平等权。
7. 学校不许少数民族学生做弥撒、做祈祷、佩十字架,要求学生放弃“装神弄鬼”的信仰,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权。
8. 学校要求学生有意见必须先向老师反映,不准避开学校越级上访,更不准向社会媒体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处理决定,不准学生申辩,视申辩为不服管教;学生在校园受到伤害后,学校不准学生随便诉之法律,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诉讼权。
9. 学校收缴各种代办费,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不让学生知悉;学校举行体检和测试,结果不让学生了解,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知情权。
10. 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时间补课,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休息权。
Ⅱ 牡丹江市14岁男学生体育课被撞十级伤残侵权同学赔多少钱学校赔多少钱
学校为学生缴纳了意外保险,如果发生意外应当及时的与学校沟通,并通知保险公司,并保存好医疗费用票据以备报销。
学生在体育课期间,造成了意外伤害,应当由侵权人的监护人和学校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由学校出面沟通侵权人的监护人要求其进行赔偿。如果对方不予赔偿,应当由学校现行垫付,然后有学校向其追讨。
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其法定监护人为校方,学校在学生上课期间,为做好监管责任,其行为存在过错。所以校方有义务为受害方的损失进行赔偿,但是赔偿金额应当由侵权方来出。
具体数额包括医药费,后期的治疗费用,赔偿金三大部分组成。具体数额无法确认。
Ⅲ 学生在校上体育课期间意外受伤,学校要负什么责任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终究明确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但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五)学校指导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单位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由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在司法实践中,只要有上述十二项情形之一,就基本可以认定学校没有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就要依法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寿的人身损害承担责任。
Ⅳ 孩子在学校体育课上受伤学校负全责么相关法律条文
1、“孩子在学校体育课上受伤学校负全责么?”:
(1)不一定,学校只负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2)孩子在上体育课时受伤,如果所做项目是国家规定的教学项目,如果用于体育教学的器材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如果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按教程规定尽到了相关管理和保护义务,如果学校在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并及时通知家长的,学校不存在过错,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学校在以上环节中有过错,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2、相关法律规定有: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注,此是教育部的规章,效力上要低于以上两个法律法规)
3、建议:如果你方找不到校方的教学设施不符合规定、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尽到照顾保护义务的证据的,不可能要求学校全部赔偿,看情形,学校能承担的赔偿比例或许还有协商余地,能协商再多要点就算了,而且我认为50%已经不错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Ⅳ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与被害人的法律适应有何区别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与一般的人身损害事故,都是侵权责任纠纷。基本的法律是《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及蕞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
Ⅵ 校园十大侵权行为
一、 来自学生之间的暴力、打斗行为。
二、 来自学生之间的欺诈、侵权行为。
三、 放学后,来自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害。
四、 厕所、校园死角学生聚伙吸烟、打斗行为。
五、 商店、食堂、小卖点的食品安全。
六、 由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七、 校园内部的丢窃,包括自行车丢失。
八、 失火、触电、溺水,中毒。
九、 理化生实验,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十、 课间、室外活动时行走、上下楼或违纪攀爬造成的伤害。
Ⅶ 学校体育课上孩子受伤了,老师怎么负责
即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将自甘风险条款纳入侵权责任编。
什么是自甘风险原则?
自甘风险原则是指,当事人已经意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或者明知将遭受某种风险,却依然冒险行事。那么,当风险出现时,就当自己来承担责任和损害后果的原则。
所以,当一个成年人和朋友一起踢足球、打篮球,一不小心被对方碰到受了伤,只要对方不是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当自担责任。
不过,如果是未成年人在学校体育课上受伤,责任划分则与成年人不同,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一是不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伤的情况。应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学校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二是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伤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学校如果没有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尽到了教育、管理责任,则不承担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当民法典正式生效后,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向法院起诉其他参加者承担赔偿责任,将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除非受害人有证据证明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存在重大过失。否则,法院将可能驳回该诉讼请求。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这就是说,如果老师的体育教学无违反规定、标准和程序的过错,就不会承担责任,如果有的话,会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Ⅷ 学校禁止学生踢足球是否侵权
足球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学校禁止学生踢足球违反了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相关精神。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反应和投诉。
教育部在2011年8月发表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规定提出,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将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就是为了保障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权益。
而国务院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Ⅸ 体育教学中相关法律有那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是中小学教学及体育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国家体委颁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体育运动竞赛制度》等
如果因为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人身损害的情况则会涉及《侵权行为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意见》等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