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业委会物业纠纷

业委会物业纠纷

发布时间:2021-07-27 08:32:47

㈠ 物业公司与业主发生纠纷怎么办

解决方式:

一、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解决。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民事调解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和个人,由第三方依据双方的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

经双方同意并执行,由此化解纠纷。但此种方式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一方拒不执行约定的事项,则纠纷依然得不到解决。

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是借助主管政府的势力进行调解处理,但这种处理如一方不遵守执行,则要借助其他手段解决。

民间的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程序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不具有独立性。

二、通过仲裁的方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依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仲裁庭管辖物业管理纠纷的依据是当事人认定的协议。仲裁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有争议就提交仲裁,这叫仲裁条款;另一种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出现纠纷后临时达成提交仲裁庭的书面协议。

(一)仲裁协议要写明以下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待定的仲裁委员会。

注意:达成仲裁协议的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即使起诉,法院也不受理。

(二)仲裁处理的一般程序是:

1、一方当事人向待定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委员会于收到申请书后5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

3、立案后在规定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4、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答辩,双方按名册待定仲裁员。普通程序审理 时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双方各选一名,仲裁委员 会指定一名任首席仲裁员;案情简单、争议标的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仲裁员审理;

5、开庭:庭审调查质证、辩论、提议调解;

6、制作调解书或调解不成时制作裁决书;

7、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

与司法审判的两审终审制不同,众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

三、通过诉讼方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骤:

1、当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诉状,起诉到法院;

2、法院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辩状;

4、开庭:调查、辩论、调解;

5、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

6、双方均不上诉,则判决书生效;或一方不服提起上诉,进入第二审程序;

7、第二审审理: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此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述;

8、执行。

(1)业委会物业纠纷扩展阅读:

物业管理公司纠纷:

(一) 基于物业管理合同的纠纷

依据业主和开发商之前签订的或者由业主委员会于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的有关物业管理合同,双方确立一系列权利义务。如物业公司承担安全及服务义务。

如果物业管理公司颠倒市场主体的位置和不履行应承担的义务,管而不理,致使业主享受不到缴费后的服务。或者,业主因为种种原因拒缴物业管理费。

这些都可能引起纠纷。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物业管理市场体制发展不成熟,主要是物业管理公司不作为导致纠纷发生,进而引发各种极端事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法发 [2000]26号文件即《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第一部分的规定,这类纠纷本质上属于合同纠纷。应当按照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处理。

(二) 物业管理公司侵犯业主权益的纠纷

第一种类型中,物业管理公司也侵犯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但因为是因为基于物业管理合同发生,而且往往是消极侵权,所以将其单列。

第二种类型特指,物业管理公司的积极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例如侵占业主财产,阻挠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侵占业主共有房产等等。

这类纠纷一般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履行没有直接关系,属于一般侵权纠纷,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讲物业管理纠纷不加区别地规定为合同纠纷欠妥。当然,第一类和第二类往往会同时发生,出现竞合的现象。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由选择权。

(三) 开发商遗留问题引起的纠纷

业主入主后,还可能出现公摊面积不清、房屋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约定、开发商在卖房过程中的许多承诺未能按时兑现……严格地讲,这类纠纷与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直接关系。

而属于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但是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在业主入住以后出现,而且物业管理公司对物业的维护管理负有责任。

㈡ 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纠纷物业管吗

一般求助物业,物业可以帮助协调,毕竟是为业主服务的,但物业不是执法部门,只能协调不能强迫

㈢ 业主和物业产生纠纷,业主委员会有权帮忙吗

无论任何情况下,业主委员会都可以介入物业管理的运作,包括调解业主与物业管理的纠纷。

㈣ 发生物业纠纷业主该怎么做

一、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协商解决
《物业管理条例》中已经对业主、业主委员会及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和物业管理合同的规定,自愿平等地进行磋商,进而解决管理纠纷。
二、由第三人调解
这是指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将纠纷提交给第三人,由第三人来主持双方进行协商,促成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一般调解可分为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比如可以由物业公司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三、提交仲裁机关仲裁
这是指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双方发生纠纷后,根据我国《仲裁法》第4条的规定,依照物业管理公司中的仲裁条款或者纠纷发生后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请有管理权的仲裁机构即物业管理公司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以解决纠纷。
四、投诉
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发生纠纷时,业主可以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49条,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五、提起诉讼
业主通过以上四种方式仍无法解决纠纷时可以将纠纷诉至法院或直接向当地人们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以解决纠纷。
六、更换物业公司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能让业主满意,则业主可以更换物业公司。
按照我国目前的购房程序看,购房人要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同时在使用统一印发使用的格式房产买卖合同时,会有买方同意其购置的房屋由卖方或买方的物业管理公司代管的条款。因此,购房者须受到开发商为其选聘的物业管理公司所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束,并接受其物业管理服务。因此在实践中,许多物业管理公司通常以此为由,主张业主无权更换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广大业主有权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共同决定,但是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因此,作为小区的真正主人,广大业主有权重新选择物业管理公司为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㈤ 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发生冲突怎么办就是物业报复业委会怎么办

业委会是代表全小区的利益,发生冲突只能是小区利益受到影响了!证明业委会是负责任的。如果报复业委会的话。可以通过全小区业主的投票更换物业公司。给业委会强有力的后盾。不过全小区必须支持业委会。

㈥ 业主委员会能否做为民事案件原告起诉物业公司

问到点子上了,我恰好刚做过有关的一篇论文,现在把内容粘在下面,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根据对业主委员会法定职责的描述与界定可知,其在代表和维护全体社区业主的合法权益、配合与监督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协调社区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依现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赋予业主委员会以独立的法律地位,这种被动的地位缺失使得业主委员会不得不直接遭遇三个方面的尴尬局面:
其一,它使业主委员会面临着无法成为一个合格起诉体与应诉体的尴尬——业主委员会既代表全体业主合法权益又无法作为独立的法人主张其所代表的权益[1];
其二,它还使得业主委员会无法将原本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共有部位顺利地实现财产确权登记,这就无形中留下了方便物业服务企业(有时还涉及原房地产开发商等单位)恶意侵犯业主权益的漏洞——经常见诸报端、论坛的停车场/库收益纠纷、共有部位广告费纠纷甚至土地抵押纠纷等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皆缘于此;
其三,它令业主委员会无法代表全体业主行使其最大、最有力的否决权——解聘物业服务企业、重新选聘另外的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力。
如果能从立法层面上解决这个法律资格矛盾,赋予业主委员会以独立的民事法人资格,上述的三种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但也要注意,法律的公平性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所以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依法应诉、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等。
笔者在此次调研之初就注意到一则新闻,报道了2011年6月中旬在北京市怀柔区做的试点工作:
“……怀柔区于家园一区14、15、16、17号楼业主委员会主任丁淑元从泉河街道办事处和怀柔公安分局领取了编号为‘京怀业字第0001号’的《业主大会登记证书》以及业主大会印章刻制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于家园一区业主大会也因此成了全国首个取得独立民事主体资格的业主大会。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业主大会登记后将具备完全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成为真正的管理主体”[2]。
此例实质上是当地(北京市)政府采取的,旨在尝试解决业主委员会独立法人资格问题的一种“变通形式”。但是,准许业主大会取得独立民事主体资格,实质上是将非实体的业主大会实体化了,而具有“半实体”[3]性质的业主委员会却依旧被悬置空中,这种关系仍可能引发一些实际操作中的不便。无论怎样,我们都乐于看到,毕竟地方政府开始用心思考并勇敢地做出改革的尝试了,希望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国家立法机构能够进一步密切关注相关试点的实效,尽早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㈦ 业委会不愿与物业续约,物业不走,打官司后物业败诉,期间的管理费物业有权收吗

需要如下判断:
1、这段期限物业公司的服务是否正常开展。有无减少服务档次或者脱管
2、这段期限业主是否正常享受服务,有无正式通告物业公司撤场的书面函件
3、物业公司是否知道判决结果(或应当知道),这个很重要

如果物业服务了,且物业不知道判决(未送达、未通知),则你需要支付
如果物业服务了,业主没有要求对方撤场,则无论是否知道判决,则都需要支付
如果物业服务了,业主要求对方撤场,且物业知道判决,则无需支付

阅读全文

与业委会物业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计划 浏览:190
上海市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757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浏览:564
工程质量维修期限承诺 浏览:769
第四届山东省知识产权新年论坛 浏览:176
房产证上没有使用年限 浏览:867
谁创造了拼图 浏览:998
简单的土地转让协议书 浏览:708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