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唐筛医疗纠纷

唐筛医疗纠纷

发布时间:2021-07-25 19:23:53

❶ 我17周去做的唐筛,结果是否正常!

不放心就去做一下羊水穿刺或者无创基因检测吧。淡定……

❷ 孩子正常产检,出生时手耳畸形,先天心脏病,唐氏综合症。

建议你先向医院交涉一下,看医院的态度,如果医院不愿意负责可以向当地所在区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咨询情况,要求予以调解,调解不成还还以起诉,但是前提是医院有过错,有没有过错可以做医疗事故的鉴定。

❸ 孕妇吃了盐酸西替利嗪片对胎儿影响

妊娠用药 胎儿不该被轻弃 妊娠关系着两代人的生命与健康,孕妇用药更应谨慎。母亲错误用药可能会对腹中胎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如致畸、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妊娠用药 很难避免 从孕前准备期到妊娠、分娩和哺乳,平均每位母亲要经历大约2年时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病很难避免,因此就很难保证母亲不使用任何...药物。其中还包括孕妇本身就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用药,如哮喘、癫痫、肝炎、甲亢、先天性心脏病等。此外,有一些孕妇是在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的情况下服用了某些药物。另外,妊娠本身也可能会给孕妇带来某种妊娠特有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情严重时就不得不用药物治疗。调查显示,约60%~70%的孕妇在妊娠期间使用过药物。 孕妇使用药物治疗,药物进入母体后,在发挥其药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母亲体内环境,这种改变的大小以及对胎儿的影响是由药量及药物本身决定的。因此许多药品在研发阶段要经过致畸试验,其结果在药品说明书中应该准确体现。由于担心药物的不良影响,许多孕妇会尽量避免使用药物,甚至病情加重也忍着。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袁锁中教授指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不积极治疗,某些疾病本身对胎儿的影响可能会比药物的危害大得多。袁教授告诫孕妇,有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胎儿就这样没了 许多孕妇当意识到服药可能会对胎儿造成损害时就会显得无比焦虑和担心,她们多数会到医院找妇产科医生或药剂师进行咨询,当然最关心的话题是“这个胎儿还能不能留下来”。孕妇此时最需要的是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是非常遗憾,几乎没有人能给她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排除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医生和药师没有可以作出答复的理论基础,尽管医药专家也很想帮助这些孕妇。医生在了解到孕妇的情况后,多数会参照孕妇所使用药物的说明书,如果上面注明“孕妇禁用”,他们会建议不保留胎儿,但多数药品的说明书是“孕妇慎用”或根本没有明确说明,这样医生和药师会根据个人的经验告诉孕妇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在没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给出一个模棱两可或纯个人化的建议,最终还是让孕妇及其家人难以选择。可能坚持到最后会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但多数家庭不愿意冒险,许多小生命就这样被“扼杀”在“莫须有”的结论下。 是盲目 还是无知 袁教授认为,这种现象突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方面:其 一,与我国的国情有关,在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的前提下,年轻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健康。其 二,与药物的滥用有关,在我国仿制药居多,尽管这些药物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证实是相对安全的,但滥用同样会造成安全隐患。其 三,与临床药师的知识欠缺和缺乏科学指导有关,过多强调经验性、个人化的知识,没有科学的实践依据,单纯依赖药品说明书不可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我国,对于“妊娠期间用药对胎儿的影响”问题,全世界都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只是简单地将所有药物分为危险度递增的A、B、C、D、X五类,A类药物对胎儿比较安全,B类药物相对安全,X类药物则是孕妇绝对禁止使用的。但是C、D两类药物的安全性则很难界定。如果孕妇服用了这些药物,那么对胎儿的影响同样不能确定。可见,发达国家的母亲同样会面临“忍痛割爱”的局面。 科学选择 延续生命 最近,国外专家的一项实践研究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在中国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与日本虎之门医院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记者了解到该医院从1988年4月开始一直从事“妊娠期间用药对胎儿产生影响”的研究,到目前已积累了7000多位服药孕妇的跟踪调查资料。这项活动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对于可能已被药物影响的胎儿不是一味地排斥,而是用科学的理论得出量化标准,从而尽力挽救胎儿。 17年来,日本的学者将药物对胎儿影响的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同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建立庞大的数据资料库,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常用药物。每一种药物的致畸率都可在数据库中检索,同时更加合理地将致畸率以服药时的妊娠月份来区分,这样使检索数据更具科学性。 对于每位前来咨询的孕妇都可将自己的情况详细填写在表格里,包括药物种类、数量、服药时妊娠月份等相关信息,药师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然后到数据库中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告诉孕妇,这个结果通常是明确的量化数据,孕妇就可据此来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十多年来,他们在帮助孕妇摆脱焦虑的同时也挽救了几千个胎儿的生命,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中,至今没有引起一起医疗纠纷,跟踪随访的3664位孕妇中胎儿的畸形率在正常范围内。

❹ 我29岁,怀孕17周+6去做了产前筛查,筛查项目:21三体综合征,筛查结果:,低风险 风险截断值:1:270,风险值:1:41

您好: 低风险就没必要做了。而且这个唐筛就没有绝对的结果,低风险就是合格了。没有100%无风险这种说法。 看到补充: 1、1:410就不用做了 2、就算高危人群也只是说胎儿更有可能是唐氏儿,在全部孕妇中约有1/10的孕妇筛查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1~2/100是唐氏儿,您才是低危,机率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3、大于1/270为高危人群,正常值是1/700左右。但是正常时也是有风险的。这个唐筛没有“没风险”这个层级,最好就是极低风险。 4、要确定胎儿是否为唐氏儿现在医学手段只有做羊水穿术。羊水穿刺后就是100%准确了。 (1)羊水穿刺术:抽取羊水,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检验细胞的染色体(检验胎儿的21染色体)。 (2)抽取羊水:取20ml羊水,风险是可能感染,羊水泄露,流产,流产的可能性(概率1/1000) 5、所以说羊水穿刺是100%准确的,但是有1/1000的流产可能,所以才有的唐氏筛查了。这么说您就明白了吧。 6、所以不用穿刺。

❺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是什么与一般产前诊断有什么区别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新一代产前检测技术。
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对母体外周血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括胎儿游离 DNA)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计算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此技术能同时检测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还可发现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色体缺失/重复。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无创,就是对胎儿没有创伤,这是相对于传统介入性检测的一个概念。这项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穿刺,缓解产前诊断实验室压力;减少因穿刺而导致的流产;减少孕妇焦虑;减少漏诊,避免医疗纠纷;检测孕周为12-24周,单胎、双胎、试管婴儿妊娠孕妇均可检测;结果不受孕妇年龄、种族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妊娠相关疾病影响。
但是这项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目前不能检测易位导致的染色体异常;不能检测罗伯逊易位型和嵌合体型唐氏综合征;不能检测基因遗传疾病;不能筛查开放性神经管缺陷;不能预测晚期妊娠并发症;如检测为高风险需考虑后续进行产前诊断。
同时需明确,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属于筛查范畴,而产前诊断属于诊断范畴,虽然拥有和产前诊断相似的准确度,但是仍然无法替代产前诊断。

❻ 唐筛结果:21三体是1:1100医生说1000是临界值,让我做无创。单子上明明写的1:270啊。

你好。因为唐筛是一种估计性结果,低风险的也有可能有问题,所以离着高风险比较近的算临界风险。医生也是怕漏诊,引起医疗纠纷。不过这个是概率问题,应该可能性较小。

阅读全文

与唐筛医疗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