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厂家违反合同,代理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你们有代理合同的吧。你可以依据合同主张他违约,要求他补足产品的数量,依照合同的价格执行。因为他的行为造成损失了,你可以主张赔偿,要求其支付违约金。
当然由于你们要长期合作的,尽量协商优先,但一定要依据合同坚持自己的权利,告知他你保留自己起诉的权利。实在不行,就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是《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⑵ 代理商与厂家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厂家动不动就对代理商出罚款文件是否有法律依据
乙方附有直接责任,因为乙方是交易的对方,但是乙方可以追溯甲方的责任
⑶ 生产商如何处理与代理商的关系
第一,充分保障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利润是利益的根本,要保障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厂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手:首先,通过季度奖励、年终奖励等政策,既可以调动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又可以为经销商带来额外的利润,但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以防止经销商片面追求奖励而大量积压货物;其次,通过提供合理的产品组合建议,增加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这样做同时也可以避免经销商代理竞品给厂商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经销商积极性。传统的返点、折让、账期等方式,一方面会减少厂商利润或增加厂商风险,另一方面也易导致经销商为完成指标而大量积货,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间接激励方式满足厂商利润之外的其他需求,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首先,厂商可以定期召开经销商大会,经常走访经销商,通过沟通,了解经销商需求并帮助解决
第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管理,减少冲突。首先,经销商之间存在的窜货等水平冲突,要求厂商制定统一的价格和促销活动,平衡各地区差异;其次,对于厂商与经销商之间存在的回款等方面的垂直冲突,厂商可以针对回款时间给予不同的扣点,激励经销商及早回款;最后,厂商还可以通过控制经销商数量的方式,有效避免经销商之间的冲突。
第四,管理好经销商的下线客户,有助于经销商管理。关注经销商的下线客户,可以帮助厂商从微观上找到销量增减的原因和产品与市场的结合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经销商提供营销建议。
总之,经销商作为企业与市场连接的中介,在价值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厂商除了加强自身管理外,还必须关注并尽量满足经销商的需求,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厂商与经销商的共赢。
⑷ 我公司和我公司的代理商的客户没有合同关系,客户告我公司,有理由吗
得看具体案情。如果你公司欠代理商钱。而代理商欠客户钱。客户可以请求行使代位权,要求你公司付款。这是原则。除给付债务货物质量问题以外,其他都是得根据合同关系。所以你这案子得看具体案情而定。
⑸ 代理商怎么和厂商谈判
1、争取区域总经销权权总经销权是否能放给自己,范围是多大?业代是否有权决定?厂家的要求?客户有多少网络?能否上量?各种销售活动的配合能力?力争符合厂家的区域代理商要求,实现首期回款
2、要求独家经销能否保证在本区域市场独家经销,以获取较好的支持能否满足抢占市场份额的需求如客户在当地市场拥有绝对的占有量,可独家经营,反之则要达到让客户经营但不独家经营
3、给予一定额度的铺货是否能保证一定额度的铺货铺货后能否实现快速销售?首先保证不铺货,如确实需要就要协调好铺货的额度及对其的任务控制
4、自身扩张的需求能否提供更大的支持实现自我市场扩张,是否能保证市场秩序的良性运转可以进入,但需签署市场管控协议
5、只追求单台利润每一单销售能赚多少钱?不能上量,进入但需要在同市场引入竞争对手
7、找寻共同利益基础
找到谈判双方的共同利益基础是什么?各自可能坚持的部分和可以让步的部分是什么?最好将其划分为几个台阶,并制订好底线,预计好每一个台阶所能获取的筹码。
8、找寻双方可接受方案
根据制定好的谈判各阶段的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冲突,分析冲突的真正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案一定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
三、促成谈判应具备的意识
区域市场经销商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首次谈判中重点需要从细节入手建立客户的安全感,谈判的过程中须根据其特点和核心利益点构建每一个谈判冲突的解决方案。谈判的阶段不同关注的点也不同,故谈判要紧抓每一个关键点,了解分歧的真正原因,才能为下一次的成功找到换取最大胜利的筹码。要想获得首次谈判的成功营销人员还必须具有以下的意识:
说好每一句话:怎么开场?在谈判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节奏?谈判出现冲突的时候如何及时回旋?如何让步?如何逼对手让步?说好每一句话才能保证顺利达成谈判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注意谈判环境的营造,谈判资料的准备,谈判参与人员的确定等。如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业务代表踏进客户办公室也不看旁边是否有竞争对手的人或者是其他就开始谈判。
斗智斗勇:谈判的过程是“施”与“舍”,“合作”与“冲突”的过程,是互惠的但不一定平等,不一定平等但一定公平。所以谈判的人要有斗智斗勇的意识。
注意总结:谈判每一个阶段结束后都需要进行对改阶段进行总结,哪些是双方能达成共识的?哪些是对方能再次让步的?那些是自己可以让步的?进行充分的总结后,在对下一阶段谈判的成功提交可行型方案从而最终实现谈判的目标。
具体来说,代理与经销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一)代理的双方是一种代理关系(代理销售,对商品无所有权),而经销双方则是一种买卖关系(以自己的名义购进货物,对商品有所有权)。 (二)代理商的收入是佣金收入,而经销商的收入则是商品买卖的差价收入。
代理与经销在合同关系的连续性和长期性、销售区域的固定性、交易量限制、对不正当竞争的限制等方面均有相同之处,所以在实际业务中,有的人会错误地将代理与经销混为一谈。
其实,你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商品同样也在选择你,申请经销权很象一个择偶的过程。
一.了解对方是否名花有主
首先要了解本区域有没有该品牌经销商,如果有,而你的实力又没有对方强,就没有必要再去争取了,但你可以向本地经销商争取更低一级的经销权。
二.考察对方人品
做市场调查,确定该品牌的是否有市场。
三.展开追求攻势
经过调查后如果没有该品牌的经销商,联系总部,了解该品牌的经销条件(如:年季销售额规定及保证金、返利政策、指定区域、首批定货等),再向该品牌总部提出经销申请,说明自己的情况,如:所在区域、业务类别、从业人员、资金实力、营销网络、经营状况等等。(注:某些小品牌不会要求你出示上述文件的,只要你首批进多少货就可以了,但凡正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公司都会要求你出示上述资料。)
四.是否门当户对
总部收到你的资料后,如果审核初步通过,会与你进一步沟通(包括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等),也许会请你去详谈,邀请你考察公司和工厂(你也可以主动提出考察要求),同时会派专员或就近的业务员来你所在的区域做考察调研。
五.婚前筹备
双方沟通之后,认为确有可能合作,总部会要求你提交商业计划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证件。
总部通过,签订合同,交纳保证金,首付进货,发授权证书或授权铭牌。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些强势品牌的择偶过程,厂家拥有完全的主动权,因为申请代理权的经销商太多。
在经销权的竞争中,风险与利益共存,有的经销商说,为了争夺某个品牌,几十万元公关费用砸下去,有时甚至连被考察的资格都没有得到。
⑹ 经销商和厂家谁的责任
什么情况啊?具体点
⑺ 经销商如何处理好与厂家的关系
作者: 唐江华 许多经销商在与厂家打交道时往往不知道怎样讨好厂家,给人的感觉整个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就算这个经销商身家上千万、过亿元有时也得忍气吞声来自厂家的“欺压”,更有许多经销商前期辛苦打市场,待市场稍有好转,经销权却易帜换人了。 气就气在许多经销商并没有弄明白个中的缘由,还在年年上演“苦情戏”,把自己搞得很受伤。那么,经销商究竟怎样跟厂家打交道才能得到厂家的青睐,不至于让自己受伤呢? 一、协助厂家做好市场规划并每年取得预期目标 只有对自己的市场不了解,对厂家的产品不了解的经销商才会被厂家忽悠,盲目接产品,然后又莫名其妙被更换,成为厂家的开路先锋却并不能享受丰收后的果实。经销商接产品时一定要先了解市场,看看厂家这个产品在自己所在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好是带着厂家的这款产品走访一下自己关系好的二批商或生意伙伴,听听来自市场一线最真实的声音;也可以让一些同行的厂家驻地代表帮助自己参考,或者到临近已经有运做该款产品的经销商处去拜访、考察,总之,了解得越多越好。 真正做市场的厂家是很喜欢经销商这样做的,对市场负责就是对厂家负责,没有哪个厂家愿意自己的产品像流星,莫名其妙起来又莫名其妙消失。一旦了解清楚所接产品就要协助厂家拿出具体的市场开发规划,分阶段做,越详细越好。厂家一般也有自己的市场开发规划,但他的这个规划是共性的,是针对厂家的全国市场或者重点市场做的,有时并不适应你所在市场的需要,如果你照搬执行,市场的起势可能就没有那么快,或者根本就不可能会起来。更何况你的规划与厂家有冲突时,把矛盾摆在前面就避免了以后合作过程中再来扯这些事要好得多,也更能得到厂家的理解,还树立了一个非常懂市场的经销商形象。 规划做得好就要实现规划中的预期目标。很多经销商在忽悠厂家投入时吹得天花乱坠,一旦厂家照其所说投入后却又没有让市场冒出半点水花,根本不是他事先所忽悠的描绘,这样的经销商就算市场最后被厂家强行运做起来了也难逃被更换的命运。你的规划和你的最终预期目标实现总是八九不离十,厂家才会认可你是真正懂这个市场、懂这个产品情况的经销商。 二、保持与厂家高层的定期沟通和汇报 许多经销商因为经常与驻地经理打交道,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厂家高层的面,也就忽视了与厂家高层打交道这个环节。如果你这个市场能够有非常多的亮点,也许会让高层更多地来拜访你、更多地关注你,但你前期的运做支持又怎么得到高层的重视呢?全国市场那么大,真正非常有亮点的市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保持与厂家的高层定期沟通和汇报就显得很有必要。怎么沟通? 1、学会用电子邮件。把你对市场的看法、市场的现状形成文字发给厂家高层;如果市场上存在问题,就要拿出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供高层参考,而不是问高层领导怎么解决问题; 2、学会发信息。年节期间的祝贺信息要发,平时的市场信息更要发; 3、偶尔打打电话。这种电话就不要提问题了,因为电话里面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非常少,你的电话就是经常邀请高层到自己的市场走走、看看,他来不来是他的事,你的邀请很重要,会让他觉得你很需要他,有一种被满足的感觉。同时,他真正有时间来你的市场时,你还怕你的一些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有些经销商认为与高层打交道就是要送礼、要送红包,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思想。如果你与高层形成了这种关系,实际上是给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是很不划算的,除非你想做短期经营,在这个厂家捞两笔就收手,否则,你难保不掉入陷阱出不来。 因此,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健康的交往方式。 三、力争成为厂家的年度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代理商 成为厂家的重点市场才会有机会成为当地品类经营的前三名,打牢自己的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赢得厂家更多的市场支持。厂家的支持毕竟是有限的,以中国市场的物大地博,指望所有的市场都能够起效,无异于痴人说梦。成为厂家的重点市场有哪些条件呢? 1、你的市场容量够大,厂家的投入有足够的产出回报; 2、你有专业的团队配合厂家的投入。关投入没有人去执行,这种投入很轻易就打了水漂,而依赖厂家临时组建团队来执行,因为磨合问题,市场的启动就没有那么快; 3、驻地经理是厂家认为能够担当重点市场操盘的理想人选; 4、你的网络资源很好,有一个较好的平台。譬如自己的直控酒店较多,自己的下线网络、支持自己的核心网络较多,能够一声召唤就愿意跟随自己走的,愿意帮助自己接货的饿分销客户较多等; 5、你的信誉度很好。与其他的厂家合作时没有什么不愉快,现在的其它品类合作厂家给予你的评价较好等。 一旦有机会成为重点市场就要把握机会,给到厂家理想的回报,这样,你接下来再度成为重点市场才有可能。年年都是厂家的重点市场你就是想不赚钱都不行,这个时候你不赚钱就意味着厂家没有回报,是两厢情不愿的事了。 而成为重点产品代理商主要是基于市场起来后厂家的分产品经销策略来说的。市场未起来前,厂家一般不会动这个心思,市场一旦起来,基于市场风险和进一步整合市场优质经销资源的需要,厂家一般会拿出新的产品招募新的合作经销商。这种事情,你不要去阻拦,更不要背后使拌去搅和这种事情,市场不是一个人可以独吞的,有人帮你一起来守这个市场,你要感谢人家才对。你需要把握的就是尽可能成为厂家在该市场的重点产品代理商,每年需要重点运做和投入的产品要想办法牢牢抓在手里,市场的大头在你这里,又有这么多经销商朋友帮助你一起运做这个市场,你还担心什么呢?难道你想让那些优质经销商资源去经销竞争品牌与你发生正面冲突? 这个问题想得通的经销商才有机会做大,也才能够真正得到厂家的喜欢和支持。 四、处理好与厂家驻地经理的合作关系 这个问题许多经销商都想得到,也是这么做的。但处理好与驻地经理的关系不是你请他吃两餐饭、送两条烟就能处理好的。怎么办? 1、帮助驻地经理每年完成厂家下达的任务是最重要的。没有哪个驻地经理任务没完成会有好脸色给经销商看的。 2、多在厂家领导面前表扬驻地经理的勤奋、能干、会做市场。驻地经理在厂家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你得到的支持和好处就越多,你就是要帮助驻地经理在厂家面前讲得起话。 3、驻地经理的一些小费用主动帮助其承担。每个驻地经理都有一些难言之隐,有些费用可能自己开口说做了,结果到厂家领导那里时又不能报批,这个时候的经销商就不要逼迫他,还可以主动帮助他承担,只要有机会,驻地经理就会还你这个人情。 4、形成定期沟通机制,帮助驻地经理解决市场问题以及与自己公司的协调。 驻地经理一心一意帮助自己做市场能够赚钱的还是自己,驻地经理最多得到的就是一个发展,如加薪、晋级等,因此,双方的合作越好对双方的利益就越大,而彼此之间的冲突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但对于某些不做市场、贪得无厌的驻地经理经销商也绝对不能姑息,要积极向厂家举报并收集证据进行检举,除非你不想做这个产品了,否则你就不要与自己的经销权和直接利益过不去。 五、帮助厂家做好售后服务,配合厂家处理好当地职能部门的关系 经销商如果认为服务只是厂家的事情,那问题就大了。做服务一是可以直接树立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经销形象,一是可以增加回头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另一个就是帮助厂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厂家的印象分大增,自己谋得利益的机会也大增。 优秀的经销商还有自己独立的售后服务部,尤其是家电行业。那种出了问题就往厂家身上推的经销商是最愚蠢的。 我认识的一个经销商在一次职能部门抽检产品时被告知产品存在一点小问题,要按照要求罚款。这个经销商当时立即就把这个问题往厂家身上推,也没有出面去协调,结果等到厂家来出面处理时,被相关职能部门狮子大开口开罚单,虽然后面几经协调,厂家在这件事上还是处于被动,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如果这个经销商当时主动一点,以自己的身份积极协调,就不可能让厂家受到很大的损失,因为职能部门对经销商的处罚和对厂家的处罚是截然不一样的,这已经是一个“潜规则”。近段时间,厂家找了个理由把这个经销商给更换了,我估计这个经销商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自己被更换的真正原因。 六、理顺与厂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厂家的职能部门也很多,譬如广告部、策划部、市场督导部、财务部、计划部、物流部等,经销商如果不注意这些职能部门的协调,表面上来看,关系不大,实际上关系大得很。随便说几点大家就明白了: 1、财务部的协调不好,你那些可松可紧的费用也许就没有没有了; 2、广告部的预算是有限的,他可以投放在你这个市场,也可以投放在别的市场,广告拉销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明白吧? 3、市场有了倒货,督导部说没空过来,就算过来了他说查不出来是哪里的货?你去看着别人赚钱吧; 4、物流部说车子紧张,汽油加不到,你急需的货被别的市场发走了;你不急需时,你的仓库又被塞得满满的; 5、你报的计划被计划部告知货物没有了,因为他把你的计划调配给其他的经销商和市场了; 6、策划部的方案里你需要分摊的费用总是多些,因为你的市场特别。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说你要向厂家领导投诉,你拿证据出来啊,领导不可能认为自己的团队就都是这样不可救药了,那不是打他的耳光吗?因此理顺与厂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怎么做? 1、抽时间拜访。去厂家办事时顺便到相关职能部门走动走动; 2、配合驻地经理协调这些职能部门的关系。驻地经理知道这些职能部门的嗜好,不妨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 3、职能部门来自己的市场公干时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以显重视,最好一起吃餐饭,聚聚,顺便了解一些厂家其它市场的情况。因为从这些人嘴巴讲出来的东西有时比驻地经理讲出来的还真实可靠; 4、多协助这些职能部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做厂家的独家代理 我这里所说的独家代理不是说独家代理厂家的所有产品,事实上这样的厂家还是很少的,也是不现实的。我说的独家代理是指自己经销的行业品类就只做这个厂家的,没有竞争厂家的产品。譬如,经销商经销的白酒就只有一个厂家的,也许这个厂家在这个市场上还有其他的经销商,但你经销的白酒就只有这个厂家的。 经销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集中精力把自己经销的品类做成所在市场前三名,在获得市场影响力、赚取足够利润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厂家更多的支持。对这样的经销商厂家一般都会倾力支持,扶持经销商做大做强,因为厂家没有后顾之忧,不担心资源被竞争品牌借用。之所以许多经销商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赌了一口气,认为厂家可以找多个经销商,我就可以接多个产品。当然,也有经销商是自身认识不清楚,认为多接产品就能够多得到资源,这种小聪明在正规厂家那里是不受用的。 八、不贪污、截留厂家的市场费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销商贪污厂家费用好象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其实,真正靠贪污厂家费用做大的经销商实在是太少了。经销商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你的市场如果没有费用也能够运做好,这样的好事可能就不会轮到你了,尤其是市场启动和发展阶段,贪污的费用越多,市场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市场不成功,你能得到的好处又有多少呢?弄请了这个道理,经销商不要贪污、截留费用就好理解了。 当然,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大力度的促销往往对市场是一种伤害,这个时候经销商能够多争取一点费用支持,会做的经销商就会把多余的费用转化成自己的利润,同时也能够按照厂家要求完成期初的市场任务。 举个例子,娃哈哈在某市场已经是高度成熟的产品了,这个经销商为了迎接春节旺销向厂家申请一次5%的渠道促销力度,预计做300万销售。按照厂家理解,5%的促销力度可能属于正常,因为其它市场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就批复了。经销商拿到批复后,把这种力度进行了转换和截留,一是5%的促销品用自己经销的其它产品替代,采购价加上返利就已经赚了一笔;二是自己所在的市场因为高度成熟,为了价格体系稳定,经销商把力度缩减到3%或4%,力度缩减后市场照样可以实现300万的销售,而且市场情况更稳定;经销商节约下来的1~2%就成了自己的利润。对于这种贪污、截留厂家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⑻ 急!!!关于经销商和厂家发生的纠纷该怎么处理
有开票的话那还不简单,但是不知道你和他们是怎么签的合同、你的货进了多长时间,根据合同约定和开具的发票可以和他们理论,公了私了要看你们怎么解决了!如果量少的话就算了,不够官司钱!多往他们厂长那跑两趟应该也可以解决,跟他们说话要硬点,不要说是小经销商就比他们矮多少,这世界上做房门的多了去了!不过,我估计你所合作的也不是什么正规的厂家,与厂家合作你考察他们厂的信誉了吗?这个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很简单!
⑼ 客户和厂家交易,让代理商收钱,后来厂家跑了,客户该不该向代理索赔
这要看协议上有没有三方协议及说明,如没有要看证据了。
⑽ 如何规制代理商和产商之间的客户群纠纷
代理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而不是买断企业产品的,是厂家给予商家佣金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所代理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厂家,而不是商家。因为商家不是售卖自己的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所以产品的后续服务责任在厂家,而不在代理商。厂家的这种行为在商业领域是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将导致失去这个区域的市场。所以你还得弄清楚,这事是不是厂家的意思。因为后续服务,多半也是代理商提供的,所以,你我认为中间有问题。如果是生产商决定中断后续服务,可以向主管单位进行投诉,但解决难度较大。我一直怀疑不是厂家的问题,而是国内经销商的问题,因为厂家不可能那么蠢,请注意,代理商和经销商是不一样的,合约和国内签订的,到底是什么合约。要弄清楚他是否是经销商,如果他是经销商,则三方责权是对等的。经销商是拥有商品所有权的,厂家没有义务直接向终端客户提供服务。一般是厂家将服务出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将后续服务提供给终端客户。如果是因为经销商欠款导致厂家不向他提供后续服务的资源,那么所有的损失应当有经销商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