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新闻侵权类的书籍

新闻侵权类的书籍

发布时间:2021-06-26 21:45:41

A. 民事法律中的新闻侵权包括哪些

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不存在行政法意义上的侵权,因为报社不是内行政机关,但可容以从民事和刑法上去说。

首先,要看侵权的稿件是否是记者的职业行为。如果记者是以一般的身份发表评论性文章,例如在副刊上发表,不能认定为虚假新闻。

如果记者属于采访时不细致导致的新闻失实,则报社承担侵权责任,这属于记者的职务行为,属于一般侵权。

如果记者属于捏造事实,有诽谤的故意,被侵权人可以以诽谤罪提起诉讼,报社和记者列为共同被告。 此外,根据现有的司法判例,如果记者接受他人款物而而已捏造事实,可以认定为受贿罪(这从封口费的最近案例可以看出,在这里记者被认定为准国家工作人员)

B. 新闻方面的专业书籍有哪些推荐

我上新闻系时,基本看的都是这些书。希望能给提问者参考。 三种报刊:《读书》月刊、《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

《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或《中国大网络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二、新闻理论

任何一本马、恩、列、斯的论新闻的正式出版的著作。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或任何一本中共中央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以下为可以快读的书)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新闻传播学原理》,童兵、展江、郭青春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 版。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新闻传播学》,黄旦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新闻理论》,刘建明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主编,新华版。

《新闻的价值》,[美]杰克.富勒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著,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三、新闻史(可以快读)

任何一本综述中国新闻史,包括广播电视史的著作。

《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世界传播概览》,洛特菲.马赫兹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新闻传播史》,程之行著,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1995年版。

新闻法的书(如何没兴趣往此方面发展,任何一本比较全面论述的即可)

四、新闻业务(太多,采、写、编、评、摄等,任选一二种即可)

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版

郑兴东《不要这样写……》人大版

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

黎信、蓝鸿文主编《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

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

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

林永年《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

安德鲁.博伊德《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版

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版

五、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

《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未来之路》,[美]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社会调查教程》,人大版。还有好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C. 推荐几部可读性强一点的新闻传播学类书籍

《娱乐至死》 尼尔 · 波兹曼

D. 新闻侵权的相关书目介绍

书名:新闻侵权
作者: 卢大振,卢建明 著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2-1
内容提要
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普通受众,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同多少带有一些负面影响的“新闻侵权”发生关系。但是,我们所置身的这样一个大千世界,却又实实在在地经常发生新闻侵权事件。该书具体内容:什么是新闻侵权、新闻侵权知多少、新闻侵权如何认定、怎样预防新闻侵权、如何应对新闻侵权纠纷等。

E. 有哪些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看的专业书籍

《新闻写作教程》 《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教程》《传播学引论》《人类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 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模式论(第2版)》《传播研究方法》《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传播学概论》
有以下书籍:《新闻报道与写作》MelvinMencher,清华大学出版社。世界主流新闻传播学院的通用教材,最经典的新闻教材,可以找最新版本。《是如何讲故事的》威廉·E·布隆代尔华夏出版社。《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刘其中,新华出版社。《本报近日出击》(三册)卢跃刚罗强烈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焦点访谈红皮书》梁建增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既然当记者》解国记著,新华出版社。

F. 求推荐新闻、传媒方面的人门书籍

首先不推荐你考新闻学院,本人就是新闻学专业,我们学校新闻学在全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现在即将毕业,也不是很好找工作,进媒体需要关系。

但是如果你很热爱学习新闻,那就另当别论了,新闻学专业包括三个方面: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
新闻理论(入门书籍):《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是党的宣传思想,随便看看就行,看多了会烦。

新闻史(入门书籍):《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较多,不要求细看,也是随便看看就行。

新闻业务:就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这方面的书很多,选书的时候注意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就行了,因为人大新闻在全国是最好的,它的书很权威。至于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现在可以不用学习,本科毕业的人这两门学的也不是很好。

至于你说的新闻学概论可以看,也是入门级的书,我推荐复旦大学李良荣老师的,李良荣老师我见过,是做学问很认真的人,要记得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上面你说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传播学系、 广告学。其实这些知识有很多都是相通的,一般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需要提醒你一点是无论你学习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传播学系、 广告学中的任何一门都必须好好学习这本书:《传播学概论》(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比以上我所给你说的新闻学入门书都重要,几乎是新闻学院最重要的一门课,一定要认真学习,多学几遍,看懂吃透,如果你大学上新闻学院,这本书将对于你大学学习,以后考研都会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这本书几乎全国的新闻学院都会用做教材。记得一定要看!!!

此外,多看看电视新闻,都市报,看看人家怎么主持节目,怎么报道新闻,怎么写作新闻,注意比较以下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区别等,培养新闻敏感。

G. 新闻截图用于出版图书构成侵权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版权法》保护。这权一点无论文字作品,还是图片作品,都不例外。在书报刊出版物中,如果使用的图片属于时事新闻,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就可以不经作者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也无需为作者署名,但要按照法律规定注明图片的出处,即注明原拍摄单位的名称。

在辨识图片是否属于时事新闻时,必须注意与新闻作品相区别。首先应当明确,时事新闻也是一种新闻作品。其次,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这就是说,时事新闻与其他新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时事新闻是新闻媒体对“最近期间”或“当前”发生的国内外政治或社会事件的报道。如果不是“近期”或“当前”的新闻报道,或者已超过这一时限,就不是时事新闻,而是新闻作品了。

H. 新闻侵权主要有哪些类型

新闻侵权的主要六类:
一是新闻报道内容失实,这是最主要的新闻侵权类型。
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闻作品中基本事实不真实,即新闻作品中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符,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毁损,构成侵权;第二种是新闻作品中反映的内容不全面,所反映的内容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是事实的一部分,即主要内容、基本内容贬损他人名誉,造成其社会评价降低。
北京某报一名记者在报道一起坠楼自杀事件时,没有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但其在文章中称,经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得知该坠楼女子为精神病患者,在家受到哥哥的虐待。文章刊登后,死者家属非常不满,将报社诉上法庭。经审理,北京一中院终审判决报社承担侵权责任,并公开致歉,赔偿损失3500元。
二是新闻报道评论不当。
对新闻媒体来说,舆论监督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媒体的报道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批评和建议,能对违法行为形成一种制约、威慑的力量,使被监督者从中受到启示,正视自己的错误,进一步完善自身。新闻报道评论不当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报道事实基本属实,但在语言上使用了侮辱、谩骂或其它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言词;另一种情况是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进行随意评论,造成对他人社会评价的贬损,构成侵权。但是,如果报道内容基本属实,仅是个别评论的词句表达不当,且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不能认定为侵权。
某杂志因刊登北京一作家撰写的文章被诉上法庭,该文章对另外一名社会知名人士使用了诸多贬损性语言。经法院审理,认定该杂志刊登此篇文章的行为构成了对该知名人士的名誉侵权,被判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5000元。
三是未经核实转载其它媒体报道,事后证实报道不实,构成侵权。
如北京某报从网络媒体转载报道称,某演员因病去世,实际上该演员正在剧组拍戏。该演员愤而将报纸诉上法庭,法院终审判决该报的行为构成对这名演员的名誉侵权,向其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万元。
四是在报道中采用与报道内容无关的照片,或者未经同意采用照片,构成侵权。
北京一中院就审理过这样一起肖像权纠纷案。陕北老汉张大爷在村口晒太阳时,被正在陕北采风的摄影家抓拍下来。后该照片刊登在一家杂志的封面上,陕北老汉遂起诉该杂志和摄影师侵犯肖像权。法院支持了陕北老汉的诉讼请求,陕北老汉终于维权成功。
五是过实报道或暴露他人隐私导致侵权。
为追求猎奇、招徕读者,或为扩大影响、哗众取宠,未经他人同意在媒体上宣扬他人隐私,使其人格评价降低,构成新闻侵权,或因过失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如某篇报道本为表扬某人在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却将此人不愿让人知道的污点披露出来,进行前后对比,本意是好的,但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构成了侵权。
六是褒扬性的新闻报道同样容易引起新闻侵权。
无中生有地任意拔高,对当事人而言不但没有抬高声誉,反倒引起社会的非议,造成精神痛苦。批评可能脱离真实,表扬也可能脱离真实。表扬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也会导致侵权。

I. 新闻侵权主要有哪些现象,请以现实中的案例加以说明

新闻侵权是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对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的侵害。

名誉是指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新闻以虚假或攻击性的内容指责公民有不道德或违法行为,损害其名声,就构成对该公民的名誉权的侵害。未经本人同意,新闻对个人私生活的报道,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新闻单位没有征得稿件作者同意,擅自删改文字内容而造成差错,或改变表达方式发表,也属侵权行为。同时,报刊私自将稿件转交其他报刊发表而又没有征得作者同意,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9)新闻侵权类的书籍扩展阅读:

叶挺家属起诉侵权者案宣判的重大意义

28日上午,叶挺将军家属起诉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名誉侵权一案一审公开宣判。该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画”曾发布含有侮辱烈士内容的短视频,篡改叶挺在狱中写就的《囚歌》并加入低俗语句,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院判决摩摩公司公开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的第一案,这一判决充分昭示了国家惩治侵犯英烈名誉行为的坚强决心。

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标注了战火年代的时代坐标,镌刻在民族丰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广泛的社会道德认同。英烈的形象和荣誉,既是后辈儿孙的宝贵财富,更是凝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源。我们必须营造全社会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围,树立英烈名誉不容侵犯的正确意识。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长期处于和平年代、远离硝烟炮火,一些人对英烈的敬仰逐渐“褪色”;甚至有人心怀恶意,诋毁攻击英雄,美化侵略历史、发表辱华言论,挑战了人类道德底线,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一些网红、“大V”以戏说、娱乐为幌子,以动漫、段子、综艺等形式调侃英烈,混淆了文艺创作和侮辱诽谤的界线。暴走漫画此前也以“习惯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去表达观点和态度”作为辩解,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文艺作品的戏说、虚构不可逾越道德的红线;调侃戏谑更不能以误导青少年作为代价。挖空心思制作恶趣味内容,其心心念念的还是流量和金钱,自家生意盈利不少,伤害的却是全民族的共同情感。诋毁先烈、质疑历史,归根结底还是泛娱乐化和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

英烈的名誉与历史的清白,需要全社会自发守护,更需要亮出法律的牙齿予以捍卫。近年来,从法院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的名誉权,到“精日”分子因不良言行被行拘,勇于向亵渎历史的行为亮剑,彰显了法律的正义与庄严。

今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行为敲响警钟;随着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件的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建立,起诉主体从亲属扩大至检察机关,让此类行为难钻法律漏洞,有效保护了英烈的形象,体现了以法律捍卫历史的高度共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烈士纪念日,再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个个国家纪念日,推动着勿忘历史、崇尚英雄的活动汇聚成潮。

在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纪念祭扫、主题学习、红色旅游、制作动画等各类活动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这也提示我们:树立正确英雄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既要靠法律树起保护英烈权益的铜墙铁壁,更要通过教科书、宣传片、影视剧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历史,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风气。

阅读全文

与新闻侵权类的书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
江苏哲力知识产权招聘 浏览:186
温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54
英树创造101投票 浏览:596
农业银行卡有效期怎么看 浏览:194
中威客车侵权 浏览:831
佛山市联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