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老板以有煤矿承包给我们的合同诈骗,可否支持3倍以上的赔偿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B. 用电话如何举报云南地方煤矿违法、违规生产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举报电话:0871-63137968,我也是煤矿工人,如果是违法、违规生产,出于义愤,你就举报,如涉及泄私愤、伤人又伤己,劝兄长自重!另外,为了你个人安全,建议你买个查不到你个人信息的手机卡,举报的时候你对整个举报过程录音。
C. 在煤矿工作七年,在煤矿更换承包公司后,没有通知上班已有两个多月,是否可以起诉讨要工龄工资
新公司!应!安排!你工作!或补偿!你每年!四个月社平工资!加保险!
D. 煤矿承包给自然人,承包人是否承在劳动关系
煤矿承包给自然人,承包人是否与煤矿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一般不会存在这样的纠纷问题,因为承包人取得了煤矿的经营权,由其经营、管理、组织生产与受益,他就是劳动用工的主体。不应与煤矿存在劳动关系。
在务实操作中需要看,承包人与发包人的合同约定与承包人所处的法律地位。如果承包人只是一种内部管理机制,法人与法人代表没有变更(承包人不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人属于其它人,这样情况应认定为具有劳动关系;如果承包人在承包经营中,法人代表变更了,通过工商登记承包人为法人代表了,这样的情况不存在劳动关系。
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主要应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法上的隶属关系。所谓劳动法上的隶属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存在“从属性”,“从属性”是劳动关系的最大特性。“从属性”包括人格上、经济上的“从属性”。“经济从属性”表现在劳动者通过劳动换取生活资料,体现出劳动力与劳动报酬的交换关系。“人格从属性”主要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时,将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内让渡给了用人单位,受用工单位的指挥与控制。
E. 云南省哪个矿综采工作面对外承包
1、若是通过专业承包,并且通过招投标,则安全责任主要由包工队负责,矿方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2、若是劳务承包,则安全责任由煤矿方负责。
F. 煤矿承包给一家有资质的公司一项工程之后公司又把工程承包给包工头身上工人受伤
啊?什么呀?有点混乱……你到底想说什么?
是不是工人受伤了怎么办吗?
毫无疑问工伤赔偿呗!
该咋办就咋办呗!
G. 我爸爸是一名煤矿工人!因为家庭原因,16岁就在云南省昭通市小发路煤矿!国家煤矿.当了一名井下工人.
人民法院起诉就有人办了
H. 非法转让乱秩序,依法处罚理应当——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非法转让探矿权案是怎样
2009年6月下旬,云南省红河州国土资源局矿管分局勘查科在正常业务办理工作中发现,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与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涉嫌非法转让探矿权,遂将有关材料转执法支队进一步调查。据查,2008年3月21日,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甲方)与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乙方)签订转让协议。双方约定:甲方将自己的汉泥扒煤矿探矿权(有效期为2007年10月31日至2008年10月30日)和其中已普查的成果转给乙方持有,乙方负责对甲方前期投入、成果等费用给予人民币100万元的补偿。另外,在甲方进行前期投入的过程中,与施工方马丽发生的山地工程施工费用人民币50万元由乙方全部负责支付,甲方原与马丽签订的协议自行终止。甲方负责将本协议约定的矿权变更为乙方持有。签订协议后,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支付给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人民币80万元,并在上述探矿权区域内投资400余万元探矿,开展实际勘查工作。2009年5月27日,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三方签订《补充协议》。其中约定: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将汉泥扒煤矿探矿权转让给丙方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正在三方欲将汉泥扒煤矿探矿权再转让给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时,由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及时发现,以上协议未履行。
红河州国土资源局经调查认定: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将汉泥扒煤矿探矿权转让给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的行为,不作非法转让论。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与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未按规定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探矿权转让审批,先行私下签订转让协议,并已实际履行,探矿权主体发生实际转移,构成非法转让探矿权的违法行为。
对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非法转让探矿权的行为,红河州国土资源局鉴于转让协议中涉及的100万元补偿费,主要是槽探、硐探、地质填图、测量、化验等实际发生的费用,另外50万元,是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委托马丽负责部分探矿工程而应该支付的工程款,没有非法转让的违法所得。据此并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如下处罚:责令改正讳法行为;处以3万元罚款
【分析】本案是一起非法转让探矿权案件。
本案涉及矿业权的两次转让:一是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将取得的探矿权擅自转让给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并且已经实际履行;二是其后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与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三方签订探矿权转让协议,约定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将汉泥扒煤矿探矿权转让给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由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及时发现,该协议未履行。
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并依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认定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将探矿权非法转让给石屏县广源矿业有限公司的违法事实成立。鉴于转让协议中涉及的100万元补偿费,主要是槽探、硐探、地质填图、测量、化验等实际发生的费用;另外50万元,是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委托马丽负责部分探矿工程而应该支付的工程款,没有非法转让的违法所得。据此依法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处以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定性、处罚都是非常正确的。而对上述矿业权再次转让蒙自县芷村石灰窑煤矿有限公司的事实未予认定,是因为仅仅签订了转让协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及时,尚未实际履行和实施。因此,从事实情况看,尚未形成非法转让探矿权的事实,对此未进行行政处罚,是符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