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上市软件委托开发合同纠纷,法院判决被告享有著作权,登记行为效。
1、案情介绍
原告是本市一家公司,被告是外省一家公司,争议起源于一套软件。原告称其与被告签订了《软件委托开发合同》,涉案软件的著作权为原被告共同所有,诉请确认原告为涉案软件著作权人,被告对涉案软件的著作权登记行为无效,同时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申请撤销涉案软件的著作权登记证书。距开庭还有半个月,被告才找到击水律师事务所,这给杨雪律师增加了难度。著作权案涉及太多专业知识,再加上被告是大公司,机构庞杂,杨雪律师沟通起来更加困难。最为关键的是,此案并不是原告与被告的唯一案件,而是诸多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一个,这意味着,此案的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他案件的判决。
2、法律分析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一条规定:“接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无书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
3、判决结果
一审宣判,确认原告为涉案软件的共同著作权人,而原告提出的要求确认被告登记行为无效及要求被告立即撤销登记证书的诉请没有获得支持。
4、律师建议
击水律师事务所杨雪律师认为,涉案作品是被告独立开发,依法享有著作权,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便自动取得。《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9条规定,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原被告签订的《软件委托开发合同》约定,本项目软件系统的专利申请权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本案中约定了专利申请权共有,不等同于约定了著作权共有,也不因约定了专利申请权或独占使用权,著作权就发生了转移。律师认为,既然合同未约定著作权,且知识产权并不是特指著作权,故针对委托开发的软件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其软件著作权并没有发生转移,仍然归被告所有。
被告对涉案作品的著作权登记行为合法有效,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也没有违反与原告的合同约定,被告是依法享有涉案软件的著作权人,没有侵害原告的任何权利。
Ⅱ 委托合同纠纷超过诉讼期怎么上诉
你说的是起诉还是上诉?是诉讼时效还是上诉期?上诉是一审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后,当事人不服向上级法院提出的。上诉期是法定的,超过上诉期,一审判决或裁定即生效;如果还不服,只能申请再审。
如果你说的是起诉,按《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对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人仍然可以提起诉讼,对方在审理中不提出时效抗辩的,法院不会主动对是否超过一般的诉讼时效进行审查,原告仍可能胜诉。如果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法院查明原告的诉讼请求确实超过了诉讼时效的,将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Ⅲ 我与律师事务所委托合同的纠纷
当初签订代理合同时没考虑到二审可能改判低于一审判决的数额吗?
代理费按照二审的判决结果的4%收取。你认为应该怎么理解?
Ⅳ 委托合同纠纷需要那些举证
委托合同成立的证据
委托合同履行的证据
Ⅳ 法院起诉案由委托合同纠纷写成租赁合同纠纷会不会影响判决
您好,民事诉讼案件中 ,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原告在起诉书中表明案由回,可能在实践中有些法答院要求当事人标明案由。但是仅仅因为起诉书中案由的书写错误,一般是不至于影响实体判决的,在法院进行庭审的过程中,法官会进一步明确原告的诉求与案件事实 ,因此,一般不会影响判决。
相关法律:根据《民事诉讼法》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二)原告诉讼请求以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受诉法院名称,起诉的年、月、日,起诉人签名或盖章。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