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保护精神病人的法律或政策吗
精神病人由于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在心理行为上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最主要的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等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影响,或者削弱,或者丧失,从而使其有关法律能力受到影响。因此,当精神病人侵犯他人人身权益,扰乱社会治安,或受到他人伤害时,应对其作出特殊的法律规定。
我国对精神病人的保护性法律规定,常见的有以下一些。
(1)在民事案件中,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根据他健康恢复的情况,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对有精神病的可疑受害者、证人、检举人、自首者须进行鉴定,以确定其陈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引诱、教唆精神病人去违法的人,须负法律责任。
(4)为了保障精神病人的权益,应为他们设置监护人。在精神病人患病期间,应将他们安置在精神病防治机构加以治疗。
『贰』 精神病人放火,没有人需负责任吗
需要负一定责任。
『叁』 中国的刑法关于精神病人违法的规定
1、可以从轻、减轻
2、全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肆』 法律第几条规定精神病人不能当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伍』 国家有精神病人保护的法律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为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
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26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陆』 精神病人认定错误的通常可以向哪一类法院进行起诉
应该根据认定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或者刑事诉讼
『柒』 精神病人因犯病伤人,家属承担责任吗请列出具体法律规定
精神病人因犯病伤人,家属作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捌』 精神病人触犯了法律,该不该追究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自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和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另外,精神病人在发病时虽然不负刑事责任,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儿第182条规定,过去不知道有精神病的成年人,精神病突友时致人损害的,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如过去有精神病,其突然发病致人损害的3按照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关于精神病的鉴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呻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这里你要注意区分一个概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暂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从而在一种冲动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种犯罪行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迫使他不得不去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还是没有失去,所以激情杀人还是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样了,因为精神病人完全无法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们不能叫它行为,因为行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没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们的犯罪我们只能说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行为.
在分清楚这一点后,你就应该知道,因为事件是客观的,不带有任何主观因素的,因此法律对于事件的态度,是比较尊重的,也就是说,法律不会对一个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决,事件只是法律用来分析的阶梯.
因此,法律不会对一个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决,这是法的精神.
『玖』 在民事纠纷中,精神病人造成的财产损失应该怎么赔偿
精神病人造成的财产损失,应该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二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拾』 精神病人侵权责任
精神病人侵权责任:
由于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并不是一例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主要看其病情是否造成其对自己的行为不能理解,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法律属于称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属前者是完全无行为能力人其行为后果由监护人承担,属后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如行为时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则有监护人承担责任。因此精神病人的民事责任不完全象老百姓认为的完全不负责任,它是有条件的。同时在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下,也存在例外,即当行为人(精神病人)有财产但不足以全部赔偿时,如监护人是单位,则监护人免责。如监护人是《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人序列中的自然人时,监护人需承担行为人财产不足部分的赔偿责任。本案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侵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死亡赔偿金即包含了精神抚慰金,受害方不能在死亡赔偿金之外另行要求精神抚慰金。
我国《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上述刑法规定可以看出,对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进行刑事处罚,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