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原告末起诉就死亡由谁提起诉讼
受害人死亡的,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一、被害人死亡后的适格原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二、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Ⅱ 侵权赔偿中受害人死亡的原告如何确定
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内位分立、合并的,容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Ⅲ 被害人已死亡,如何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一般情况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就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的规定,其近亲属有权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名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但未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近亲属。笔者认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应该是对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财产有继承权的人。我国继承法规定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继承权 。所以,如果被害人死亡时,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应该作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那么,被害人的每个近亲属是否都拥有独立的、完整的诉权呢?一种意见认为,每个近亲属都有权就被告人给已死亡的被害人造成的全部物质损失单独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多个近亲属还可以作为共同原告人共同诉讼。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将被害人的所有继承人列为原告人,可以由继承人中的一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但其必须经其他继承人合法授权。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如果允许近亲属中的一人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对全部损失提起诉讼,则侵犯了其他继承人的诉权。而将全部赔偿均判归提起诉讼的人,也可能侵犯其他继承人的实体权利。将继承人都列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既能保护全部继承人的合法诉权和实体权利,也不会影响法院的诉讼效率和增加当事人讼累。这是民事案件中处理被害人死亡人身伤害赔偿案件时确定原告的通常做法,附带民事诉讼加以采用较为合理。
Ⅳ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死亡后,起诉时原告应为"受害人"还是其第一顺序继承人
应该为其第一顺序继承人,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权利能力从出生起到死亡时止,所以不能以受害人的名义起诉,而应该以其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名义起诉.
Ⅳ 如果人身伤害侵权纠纷的被害人死亡,民事起诉状中原告的身份仍为该被害人。请问这句话是对还是错以及理...
不对,应当以该受害人的继承人为附带民事原告人。
Ⅵ 侵权致人死亡的, 死亡公民的继承人有诉讼实施权,请问这是哪条法律规定,要具体法条
1.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委托诉讼代理参加诉讼。
2.自诉回案件中,答被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提起自诉,其地位等同于被害人,也是刑事自诉人。
此处注意:由于被害人已经死亡,其诉讼主体资格已经不存在,此时近亲属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自诉,自己就是自诉人。
《刑事诉讼法》第88条对此也有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注意:近亲属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自己就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高法解释》第84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Ⅶ 被侵权人死亡时,其近亲属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因人身权益被侵犯引发,具有专属性,不可以转让或继承。但有两类例外情形:一是如果被侵权人死亡前,已经与侵权人就精神损害赔偿达成书面协议,则该精神损害赔偿已经转化为一般债权债务关系,可以转让或继承;二是被侵权人已经向法院起诉的。对此,《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8条第2款作了相应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值得借鉴。此外,除了转让和继承,在受害人致死的情况下,与其关系亲密的亲属应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这个范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近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都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在被侵权人死亡情形下,允许被侵权人的近亲属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理念。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的原告时,在无新的规定出台之前,仍应根据《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7条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的规定,将有权起诉的原告区分为第一顺序: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第二顺序:其他近亲属。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的主体时,才能允许由其他近亲属以原告身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Ⅷ 被害人死亡如何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通常包括案件事实和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 一般情况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人就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的规定,其近亲属有权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名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但未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近亲属。笔者认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应该是对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财产有继承权的人。我国继承法规定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继承权。所以,如果被害人死亡时,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应该作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那么,被害人的每个近亲属是否都拥有独立的、完整的诉权呢?一种意见认为,每个近亲属都有权就被告人给已死亡的被害人造成的全部物质损失单独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多个近亲属还可以作为共同原告人共同诉讼。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将被害人的所有继承人列为原告人,可以由继承人中的一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但其必须经其他继承人合法授权。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如果允许近亲属中的一人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对全部损失提起诉讼,则侵犯了其他继承人的诉权。而将全部赔偿均判归提起诉讼的人,也可能侵犯其他继承人的实体权利。将继承人都列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既能保护全部继承人的合法诉权和实体权利,也不会影响法院的诉讼效率和增加当事人讼累。这是民事案件中处理被害人死亡人身伤害赔偿案件时确定原告的通常做法,附带民事诉讼加以采用较为合理。 相关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通常包括案件事实和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 在这里应当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与诉讼标的区别开。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请求法院裁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它是诉的一个要素。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则是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既包括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又包括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可见,诉讼标的只是诉讼法律关系客体内容的一部分,绝不能将它们划等号,两者的属性和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均有差异。
Ⅸ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原告末起诉就死亡由谁提起诉讼
受害人死亡的,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一、被害人死亡后的适格原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二、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