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赡养老人问题纠纷
法律规定,没有尽扶养义务的,可以不分或少分。注意三点:一是先是不分,再是少分;二版是“可以”,没说一权定强制性的;宅基地是不可以继承的,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子是可以继承的,因房子的所有权再去申请宅基地使用权。
2. 赡养纠纷必须起诉全部儿女吗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因赡养费起诉的,所有子女应当为被告。
例如内:父亲a起诉儿子b支付赡养费,容a有bcd三个子女,则法院应当追加c和d为共同被告,一同解决赡养费问题。
如:
老父亲a无工作能力和收入来源,需要bcd三名子女赡养,其中c平日就照顾父亲,每月管吃管住还给零花钱,而b和d则各找理由拒绝赡养,a起诉b和d
时,c也应被追加为被告,但因为c确实履行了法定义务,因此法院应判决bcd各自承担相应的义务,而c可以就已经付出的部分对抵判决的义务,如法院判决每
个子女每月支付老父亲200元,而c平时已经给父亲每月300元零花钱,则c可以视为已经履行了义务。
很多父母,能干活的时候不帮忙带孙子,不帮衬点,老了不能动了却要人赡养。
3. 一些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纠纷问题!急!
1.是否过份不是法律该管的问题;
2.房子如果属于你姥姥夫妻共有,你姥他无权
单方处理,所写的遗赠协议无效;
如果是你姥爷人所有,则遗赠有效,除非你姥爷
自己撤销,否则他人无权干涉;
3.你姥姥的丧葬费及其他费用跟你老舅无关,
即使发生继承,也应该是由你姥爷和一群子女共
同继承;
4.再重复一次,如果要通过法律解决此事,就得按
法律规定来做,是否符合情礼不在法律考虑范围.
4. 关于赡养老人的纠纷问题
的确够乱的,首先是你爷爷一辈(爷爷+奶奶),然后你父亲一辈(你大爷+你二爷+你父亲+你姑姑几个),最好到你这一辈(你+你大爷的女儿),争议在于你大爷女儿想要你大爷的遗产,而你雀不想给他们,两间房子对么?
首先,从第一辈开始,你爷爷去世,不知道有没有遗嘱(书面的那种),你奶奶作为顺位第一继承人,所以的财产已经到你奶奶的名义下了。所以只要你奶奶健在,这些财产的所有权还是在你奶奶的名义下,所以你大爷立下的遗嘱是无效的,他根本还没有取得这份遗产(两间房子的所有权),所以你大爷的子女也无法履行你大爷的遗嘱取得遗产。
再次;或许你们经过争吵,那么好吧,对方等你奶奶去世了再来继承遗产,但是具体情况我不是非常明白,只要子女未尽赡养义务,老人有权剥夺改子女的继承权。所以你要想这两件房子不分配给你大爷的女儿,你就必须举证你大爷一家在你爷爷去世后为尽到赡养义务,那么后续的你大爷的遗嘱什么的都是无效的,这样也达到你的目的了。
最后,怎么才能说明他们一家未尽到义务呢?这需要举证,你奶奶的自述,你周围邻居的证词,已经你父亲其他兄妹的证词。只要大家都能证明你大爷一家确实在以往对你奶奶不是很待见,也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比如各种经济补助啊,衣食住行的帮衬啊,那么我想你懂得了(以上都是有目共睹的,好举证的)。
最后一步,把以上数据提交法院申请剥夺你大爷及其子女的继承权的,费用你们几个子女平分;一切平定了,乘你奶奶健在,一起去公证处立下遗嘱,这样什么都如你所愿了。
就这样吧,我也不是专业律师,参考一下吧。
5. 赡养老人的问题纠纷
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我有一些建议:
1、一分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
2、一分惊喜,制造戏剧化效果,往往很多矛盾在玩笑中灰飞烟灭。
3、二分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为家庭做一点,少为自己考虑一些。
4、二分沟通,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矛盾激化。
5、四分豁达,人生短暂,应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勾心斗角,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
当这一大问题解决了,家庭的柴米油盐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6. 关于老人赡养的纠纷
可以继续在小儿子家住,让大儿子付应该在他家住旳四个月旳费用
7. 有关于赡养老人的纠纷
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不付赠送费得有正当、合理、合法的理由。父子血缘关系不因离婚等而消除,不能成为不尽赡养义务的理由。
8. 关于老人赡养的复杂的家庭纠纷
如果是在村子里最好找邻居或者村长和解一下,说服教育为主。让这两个儿子知道老人的不容易。孝顺是我们最基本的品质。如果你舅舅的孩子以后也这么对待你的舅舅,心里怎么个感受??家和万事兴,做媳妇的也要多体谅老人。对待老人也更要有耐心。如果经人和解还是不行的话,那只能让法律来主持公道了。
9. 赡养纠纷案件应该注意什么
赡养纠纷的特殊性
1.主体的特定性。与侵权行为所引起的侵权之债相比,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均具有特定性,侵权之债的权利主体是受害人或近亲属,义务主体是侵权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0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因此赡养纠纷案件的权利主体是老年人,义务主体是老年人的子女或其他具有赡养义务的人。除此之外赡养案件具有人身相关性。与其他财产案件相比赡养案件最大的区别是赡养纠纷具有直接的身份权性,而非其他基于债产生的权利。
2.数额的可变更性。随时时间的推移,在被赡养人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的情形下,比如被赡养人生病,物价上涨等因素出现,可以要求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增加赡养费的要求。
3.时间的久远性。赡养纠纷的发生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是矛盾尖锐到其他个人、团体都无法解决而使被赡养人请求于救助的最后底线——诉讼。而赡养案件的判决也非一次执行兑现,而是至被赡养人死亡才得以终结。
4.矛盾可调和性。虽然赡养纠纷案件发生原因复杂,主要与亲情关系和家庭财产分配等密切相关,刚起诉到法院时矛盾尖锐,似乎不可调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互相谦让,加之亲情的动力,赡养纠纷最终是可以调和的。
5.内容的丰富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对老人的赡养内不光只是供吃供穿,而且还包括对老年人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在精神上给予慰藉,还应当满足老年人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下的特殊需求。
赡养纠纷案件诉权保障存在的冲突
1.老人无能诉讼与急需救助的冲突。许多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
2.程序的复杂性与老人急需处理之间的冲突。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在受理时不仅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在受理后,为了保障被告的权利,还要依法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有的被告在外打工,拒绝回家领取法律文书或者下落不明,法院还要适用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如被告需要答辩、举证,还要给予举证期,对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等一套长达几个月甚致一两年的复杂程序。
3.儿女的赡养能力与老人特殊需求之间的冲突。
4.子女参差不齐与裁判平均化之间的冲突。
5.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需求之间的冲突。
6.农村风俗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
7.老年人的先予执行权未得到充分的保障。
8.被告滥用诉权损害原告的权益、浪费司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