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向部分子女追索赡养费 法院一定会把所有子女列为共同被告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54、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把其列为共同原告。
可以看出:没有赡养纠纷案件中确定被告的规定。
赡养纠纷案件中如何确定被告,理论界有不同认识,且各有法律依据:
第一种观点:法院应该依职权追加其他没有被起诉的子女为被告,一并作出调解或判决;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尊重原告自由行使诉权,不能追加其他未被起诉的子女为被告。
司法实践中,法院的做法是:
在原告只起诉部分子女的情况下,法官必须履行释明义务,向原告说明赡养老人是每位子女应尽的义务,其有权起诉每一位子女。如原告仍坚持只起诉部分子女,法官应征求被起诉子女的意见,如无异议,即按原告起诉处理,如被起诉子女有异议,且能提出正当理由,则应依职权追加未被起诉子女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在涉及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纠纷中,多数案件原告不起诉出嫁女儿,只起诉儿子履行赡养义务。传统观念认为,女儿不分家产不继承遗产,所以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情,女儿只是凭其自愿尽义务罢了,对此,应尊重子女的意见,只要儿子们没意见,可以不追加女儿为被告。
另外,部分子女如自身丧失或无行为能力(如精神病、残疾等)或下落不明,其他子女亦谅解,也可不追加其为被告,再者,如原告起诉部分子女履行义务的份额是清楚地、无异议的,也就没有必要追加其他子女为被告。
总之,不同的案件会有不同的情况,只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就能达到案结事了,妥处纠纷的目的。
㈡ 赡养案件中,若原告只起诉其中一子女,是否还要追加其他子女为被告
需要追加的。这不只是抄原告说了算的问题。因为赡养父母不只是一名子女的事情。法院在处理赡养案件时,也要兼顾公平原则,父母的合理要求会得到支持,不合理的也不会支持的。比如:父母只要求一名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而对其他有负担能力的子女放弃要求,法院不会支持的。
这是审判实践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以你提的很有深度。不知道提问者是不是法官。如果不追加的话,法院还要询问原告其他子女的经济状况等问题,以确认起诉被告的给付赡养义务的份额。对于审清楚案件事实是不利的。
对于法律依据,法院可以把未列为被告的子女作为必须共同诉讼人,通知其参加诉讼。依据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民诉法若干意见第57条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法官答复
㈢ 赡养纠纷中是否需要把其他已经尽了赡养义务的子女列为被告呢
不需要,对方都尽到义务了就不能作为被告了。
㈣ 赡养案件是否应依职权追加共同被告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本文要阐述的问题是,在原告只起诉部分子女时,法院是否可以依职权追加未被起诉的子女为被告。 案例:老人李某某育有五名子女,其中三名子女在外地打工多年未归,不知具体送达地址,小儿子年纪尚幼,只有长女生活条件较好,故老人只想起诉长女李某。在此种情形下,法院是否要依职权追加其余四名子女为本案共同被告。 笔者认为法院应先征求原告的意见,如其明确表示不愿起诉其他子女的情况下,法院应尊重其意见,不能依职权追加其他子女为共同被告。观点依据如下: 第一,应正确理解“必须共同进行诉讼”即必要共同诉讼,它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而诉讼标的共同,即所争议法律关系的权利或义务是共同的,既可能是共同享有权利,也可能是共同负有义务。但具体到个案,如果一名或几名义务人已经履行其应承担的义务,而权利人和其他义务人因履行义务发生争议而进行诉讼,法院就没有必要通知已履行义务的义务人参加诉讼。 第二,赡养案件中的子女不属于“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赡养纠纷案件与继承纠纷案件不同。继承案件涉及到所有继承人的实体权益,如不追加全部有继承权人,就会导致部分人权益的丧失,这显然违反了公平原则。《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可见赡养案件中,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子女的这种义务是平等的。但赡养案件属于家庭纠纷,是基于人身权产生的,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可供晚年生活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精神上的关怀。故其不能等同与物权、债务纠纷,能实物化的平均分配。有赡养能力而不赡养老人的子女,不能以其他子女未尽义务而作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理由。在实践中,最后也容易变成相互推诿,导致家庭矛盾更一步激活。这明显是与立法精神相违背。 第三,根据民事诉讼中“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没有当事人的起诉,就不可能引起诉讼的发生,法院既不能强令当事人起诉,更不能在当事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进行审理。原告对某一对象不愿状告,是对自己权利的放弃,如果这种放弃并不违反法律或损害他人权益,法院应依照“不告不理”的原则,对此不作处理。 第四,权利人有自由选择的处分权。赡养案件中的原告不要求其中一名或几名子女通过诉讼程序来履行义务,是对自己实体权利的处分,其表现形式即为没有将该部分子女作为被告。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若追加该部分子女为被告,则剥夺了当事人的处分权。老人作为权利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明确表示放弃追加其他子女为被告时,法院不需要依职权追加其他子女为共同被告。 总之,法院在审理赡养案件中,盲目的追加其他子女为共同被告,不利于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如本文开始时的案例,老人的三名子女在外打工多年,至今未归。老人并不知道这三名子女的具体地址,也不清楚他们在本地是否还留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追加这三名子女,只会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利于保护老人的权益。另外,追加已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为被告,人为地给这些子女增加诉累,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使他们与原告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法院)
㈤ 赡养纠纷必须起诉全部儿女吗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因赡养费起诉的,所有子女应当为被告。
例如内:父亲a起诉儿子b支付赡养费,容a有bcd三个子女,则法院应当追加c和d为共同被告,一同解决赡养费问题。
如:
老父亲a无工作能力和收入来源,需要bcd三名子女赡养,其中c平日就照顾父亲,每月管吃管住还给零花钱,而b和d则各找理由拒绝赡养,a起诉b和d
时,c也应被追加为被告,但因为c确实履行了法定义务,因此法院应判决bcd各自承担相应的义务,而c可以就已经付出的部分对抵判决的义务,如法院判决每
个子女每月支付老父亲200元,而c平时已经给父亲每月300元零花钱,则c可以视为已经履行了义务。
很多父母,能干活的时候不帮忙带孙子,不帮衬点,老了不能动了却要人赡养。
㈥ 赡养费纠纷需要追加被告吗
子女抚养权是婚姻破裂家庭争议最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子女抚养权包括两种内,第一种:婚生子女抚养权;容第二种:非婚生子女抚养权。从法律的角度讲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主要依据对孩子今后教育以及吃穿住行的供给能力而定,年龄较大的孩子主要考虑孩子的意愿。
㈦ 父母追索抚养费需要以所有子女为被告吗
追索赡养费必须把所有的子女都列上吗这个问题作如下回答: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因赡养费起诉的,所有子女应当为被告 例如:父亲起诉儿子支付赡养费,父亲有三个子女,则法院应当追加另外两子女为共同被告,一同解决赡养费问题 按照立法角度来说:赡养父母是子女的天职,也是法定义务,所有子女都应当承担;同时,对可能出现如父母偏心或其他情况,导致个别子女负担过重的问题,法律对此也需要加以平衡,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在赡养费案件中,父母起诉的,所有子女均应为被告,法院应就赡养问题一并解决,已经履行义务的,则可以扣减义务 如:老父亲无工作能力和收入来源,需要三名子女赡养,其中一个平日就照顾父亲,每月管吃管住还给零花钱,而另外两个则各找理由拒绝赡养,父亲起诉他们两个时,另一个也应被追加为被告,但因为他确实履行了法定义务,因此法院应判决三人各自承担相应的义务,而照顾父亲的可以就已经付出的部分对抵判决的义务,如法院判决每个子女每月支付老父亲200元,而照顾父亲平时已经给父亲每月300元零花钱,则他可以视为已经履行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