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概念升温、消费升级背景之下,家电企业的战争进入到下半场,已经从最初的价格战、营销战、渠道站、口水战发展到现在的技术站、产品站、专利战、创新战。家电企业发力争夺消费市场,阵营之间难免硝烟四起,首当其冲的便是产品专利问题。专利纠纷不断在国外,各大企业利用专利战围剿竞争对手的手法已十分娴熟,企业间不断升级的专利战已不仅仅是为了抢占市场或者获得专利费那么简单。国内企业逐渐意识到,专利战更大的作用是能为企业自身产品的快速推广和抢占市场赢得时间。当下刀光剑影的专利纠纷背后正是企业之间正面、公平的较量。近两年,国内外家电行业的专利战已成为常态。夏普与海信、格力与奥克斯、格力与美的都曾发生过相互怒怼的专利拉锯战,而美的与云米、TCL的专利矛盾更是直接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正面爆发。格力电器也与美的在空调专利上对垒,还被外界认为是家电企业竞争提升到新高度的标志性事件。2017年6月底,格力在北京起诉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索赔5000万元。随后美的开始反击,在一周内连续对格力空调发起3起专利诉讼,累计索赔额4000万元。专利战的熊熊战火也燃烧到了今年的AWE展会现场。在展会第一天,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就云米科技旗下云米洗碗机涉嫌侵犯美的专利权事件进行现场调查。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还对TCL公司涉嫌侵犯美的空调无风感技术专利权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到冰点。除了国内企业之间就专利侵权问题大打出手外,国外企业也动作频频。美国企业iRobot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337调查,掀起了一场波及全球市场的扫地机器人专利大战。iRobot在指控中指出,全球11家企业侵犯其6项专利权,其中不仅有美国、加拿大等竞争对手,也涉及3家中国企业。企业如何应战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和专利态势,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企业要具备较强的专利意识,一旦设计研发出新技术,一定要尽早提交专利申请,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错失拥有专利的先机。在专利类型上,除发明专利外,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也很重要。其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保存好能够证明竞争对手产品获利情况的财务账册和资料,以证据说话,不要惧怕对簿公堂。事实上,专利纠纷是一场拉锯战,消耗的是双方的元气,企业一定要做到证据齐全、积极应战。对于资源和创新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技术的创新上,以获得最大的创新效益,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专利资源,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真金白银。
2. 说格力举报奥克斯,到不如说格力举报近段时间的中国制造的方方面面,比如美的,海尔等一些低价产品,
同行就是冤家,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
3. 有谁知道格力和美的打官司的事
最终结果出来了,格力获胜,美的赔款200万元,哎,想不到美的竟然做出这种事,以后还是相信格力,少买美的的产品,一个失去诚信灵魂的企业估计也做不出什么好的产品。。。
找到官方的判决书,大家看看吧: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美的公司与格力公司之间的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作出终审判决,认定美的公司侵权行为成立,应立即停止销售侵权的空调产品,并赔偿格力公司经济损失200万元。这场侵权纠纷已持续3年之久。
广东高院的判决书显示,2007年4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格力)研发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控制房间温度变化,从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技术,即“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同年4月,格力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并于2008年9月获得专利证书。
2007年8月至11月期间,格力先后向市场推出应用了该技术发明专利的卧室空调“睡梦宝”、“睡美人”等系列产品。
2008年,格力发现在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国美电器(微博)北京朝外店等商场,正在销售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称美的)生产的梦静星系列空调产品。格力认为,美的该系列产品侵犯了格力所拥有的“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的技术发明专利,2008年12月,格力以美的涉嫌侵犯发明专利权为由将美的告上法庭,要求美的立即停止对格力的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
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并于今年4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美的在其生产的KFR-26GW/DY-V2(E2)等4款空调器产品中擅自使用涉案发明专利方法,侵犯了格力发明专利权。
美的不服一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广东高院最近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予维持。美的公司的上诉理由和上诉请求均不成立,依法予以驳回。法院作出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记者了解到,此案诉讼期间,美的曾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格力“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发明专利无效。2009年9月,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相关决定,维持格力该项发明专利权有效。
4. 格力和美的打官司2015年
好戏在后头,楼主慢慢看
5. 格力告美的侵权索赔5000万,究竟是怎么回事
1、格力公司来系涉案专利自的权利人,被告美的公司制造、许诺销售、销售以及被告天昂公司许诺销售、销售的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
2、格力公司采用涉案专利制造的“U尊”产品曾获国内外多个奖项并受到市场青睐,而美的公司低价销售被诉侵权产品,侵蚀了格力公司的市场。
3、原告格力公司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并由被告美的公司赔偿其经济损失5000万元。
最新的进展是,美的公司已经提交民事管辖权异议申请书,合议庭正在对该案进行进一步审理。
按照ZDC消费调研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市场空调占有率方面,格力以44%高居第一,之后是美的和海尔。
6. 格力起诉美的,奥克斯侵权,是专利战还是营销炒作
两方面都有,格力、美的、奥克斯肯定都是有专利的,而且专利诉讼是很费时费钱的,一般这种大品牌都是专利相互交叉许可使用。所以也是有炒作的因素在。
7. 格力质疑美的弄虚作假,事件始末如何
6月1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显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移动招标中弄虚作假,被取消资格。事件于7月初经过媒体报道后,引发巨大讨论。
7月4日凌晨,格力电器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被取消中标资格”一事。声明中称,经内部核查,该事件属申报过程中的材料整理失误,并非目前网络所传为达到中标目的虚标技术参数、虚标能效参数的行为。
格力表示网上存在恶意诽谤是同行企业所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其中,格力电器在声明中提及的广东某某同行企业,暗指美的集团,是美的举报格力在投标中“造假”。
7月6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开质疑美的弄虚作假,包括发票信息不一致、技术参数不符合招标标准两点。
并表示格力曾就相关问题多次向中国移动反馈,为什么在存在这么多问题的情况下重庆美的还能屡次中标,甚至屡次唯一中标?格力将结合其他问题再次报送中国移动,以求公平对待和公正处理。
(7)格力美的专利侵权扩展阅读
格力、美的缠斗多年,空调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都地处广东,前者位于珠海,后者位于佛山,两家公司相距仅100多公里。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围绕技术专利、商标等发起的互诉案超过10余起,主要聚焦知识产权侵权,累计索赔金额近亿元,互有胜负。
“早期格力起诉美的较多,后来美的起诉格力较多,中间两家互有起诉”。一位家电观察人士表示,格力和美的诉讼范围多是实用新型专利,且并非涉及双方全部产品品类,不能直接表明一方的创新水平高于另一方,更多还是在舆论上占领高地。
格力掌门人董明珠更是屡屡亲自上阵,炮轰美的“没诚信”、“小偷”,比如“一晚只需一度电”这一近乎家喻户晓的美的宣传语,就在董明珠怒斥明显欺骗消费者下,改成了“一晚低至一度电”。
而对于此次“中标虚假”事件,对格力影响更大。此前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格力本次招标产品是格力近年来主推产品,此次被取消中标资格,也会影响同类产品在其他项目中的招标。此外,格力电器多年来积累的形象也会受损。”
而更多家电研究人士也表示,此次事件如果真的是美的在背后举报格力,这其实是一件毫不奇怪,意料之中的事。而且,是美的期待已久的“大胜”。因而,格力电器正在强力反击。美的集团后续如何接招还不得而知。
8. 谁才是小偷:董明珠骂小米美的 格力被曝剽窃专利
格力董明珠没有进军智能家居啊,是小米和美的合作啊!美的一直是格力的竞争对手,格力一直说美的偷他们的概念和技术,而小米也被指侵犯人家专利,甚至在印度受禁,所以格力董明珠就说他们两家合作是俩小偷在一起,组成了小偷集团,才赌气说的!
9. 谈谈美的和格力互指对方专利造假有何见解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认为,我国是空调制造大国,但企业尚未掌握空调压缩机、制冷机等核心技术。这与我们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地位不相称,中国空调企业应当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将自主创新作为今后行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在有序推进技术的标准化战略、加快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标准化、专利化速度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国空调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价值。
10. 格力质疑美的弄虚作假是怎么回事
7月6日上午消息,格力电器今日发布公告回应“格力电器被中国移动取消中标资格一事”称,重庆美的发票信息不一致,质疑美的弄虚作假。
此外,格力方面还表示,重庆美的相关技术参数不符合标准,但却屡次中标,甚至是唯一一家中标的供应商。
此前,针对格力电器被中国移动取消中标资格一事,格力集团发布声明回应称,经内部核查,该事件系格力区域经销商项目组投标人员在提交申报业绩证明材料时。
把我司中标的“华为团泊洼8号地块工业项目(一期)”当作了“华为团泊洼8号地块工业IDC项目(一期)”整理申报。属于申报过程中的材料整理失误,并非目前网络所传为了达到中标目的虚标技术参数、虚标能效参数的行为。
(10)格力美的专利侵权扩展阅读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希望行业龙头企业回归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更注重技术创新和用户运营,进一步提升用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才是行业发展的未来。不宜把精力耗在相互揭短上,为行业树立健康发展、公平竞争的榜样。
而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空调行业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2020年一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209.09亿元,同比下降49.01%;净利润15.58亿元,同比下降72.53%。美的集团实现营收583.56亿元,同比下降22.71%;净利润48.11亿元,同比下降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