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销售侵权商标产品数额不大

销售侵权商标产品数额不大

发布时间:2021-06-17 15:53:00

『壹』 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侵权商品金额为一万元以下、工商局对我处罚标准是多少谢谢!!很急!

你好,你这个最后怎么解决的?我现在碰到跟你一样的事情。。我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贰』 销售商标侵权商品8万元会判刑吗会判多久

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数额较大”,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 “数额巨大”。

法条链接:《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叁』 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侵权商标的产品金额为 三百元不知工商有怎样的罚款

1.您这种来情况属于商标法中故意为源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2.关于赔偿:正常是处5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不足5万的,最高赔25万。
3.如果是按你说的不知情,能够给出合理解释,比如进货价格、销售价格、进货渠道、销售手段等完全合情合理,确实属于不知情情况。那就只算侵权,不用赔偿。当然,这些都不能空口无凭,需要形成完整证据链。

『肆』 销售侵犯商标权的产品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你好,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未经商标权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来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1、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
2、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3、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
4、主观上的状态,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一般情况下,行为人非法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在认定是否侵权时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要件;而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认定是否侵权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过错为要件。
商标侵权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具体为:
1、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
(2)赔偿损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侵权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注: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赠礼道歉。
2、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
(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3、商标侵权的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商标侵权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照《刑法》第213条,追究刑事责任。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个人销售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214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套)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驰名商标标识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推销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依照刑法第214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伍』 销售假冒产品 一般罚款多少

1、假冒产品不是法律术语,假冒产品在法律上包括“三无”产品、不合格产品以及商标侵权产品等。
2、对于销售《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三无”产品、不合格产品等,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3、对于销售商标侵权产品,按照《商标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4、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法律依据:
(1)《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二条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商标法》
第六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陆』 侵权商标一般怎么处理销售的产品价值才30元

数额较小,个人觉得应该只是罚款吧。
一切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益的行为,都是侵犯商标权行为。而对侵权行为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抵制,现就有如下处理措施采取
根据商标有关规定,对于商标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 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2) 收邀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
(3) 消除现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
(4) 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印板或者其他作案工具;
(5) 如果采取前四项措施不足以制止侵权行为的,或者侵权利行为与商品难以分离的,责令并监督销毁侵权商品;
(6) 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根据情节处于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否则,要不 网上去 http://tieba..com/p/4313271848 细问,看律师行业的 或工作者法律人士的 分析情况如何的啊

『柒』 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侵权商标的产品金额为 一万元以下、工商局对我的处罚标准

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捌』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在什么情况下不承担赔偿责任

《商标法》四个相关法条立法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1.《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可以看出,该条规定没有设定限制性条件,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及“过错推定原则”,即不论销售者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只要客观上存在“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事实,就满足“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构成要件,侵权即告成立;并且,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原则,侵权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且,《商标法》第五十三条也规定了商标专用权人对侵权行为具有通过行政调解或诉讼进行索赔的权利。
2.《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可见,该条法律规定通过设定限制性条件,确定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其采用的大约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如果销售者“不知道”其销售的是侵权商品并且其“来源合法”并且“说明提供者”就无过错了,因为按该条法律规定就“不承担赔偿责任”了。这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原则确有着重大的差异。很难说《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是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特别补充规定还是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规定的否定。
3. 《商标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很显然,该法条规定,采用的也是“过错责任原则”,不是“明知”就不受本条款的约束。
由上述四个法条,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即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而由于其情节不同、主观态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或制裁。这一立法思想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无论如何,同一部法律不应当在规定某行为为侵权行为并且规定被侵权人对侵权人有通过行政调解或诉讼进行索赔的权利的同时又规定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商标法》上述四个相关法条采用的责任承担原则不同以及其逻辑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和具体操作上的尴尬。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三个关键词及其实践
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就出在这《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该条文就销售商标侵权商品是否承担赔偿责任规定中含有三个关键词,即:“不知道”、“合法取得”、“说明提供者”。
1.何谓“不知道”,如何让证明“不知道”;执法者可以采信的证据是什么。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没有要求销售者证明自己“不知道”销售的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从而加以排除其侵权行为。在实践中,不仅仅销售者难于客观证明自己不知道销售的是商标侵权商品,执法机关对其提供的证据也很难于予以确认。没有法律规定销售者要证明自己“不知道”,也没有法律规定如何才能证明。社会实践中,商品销售者一般不会去做也不懂得商标查询,更不要说“商标近似侵权”的查询和判断;并且,至少目前我们还很少见到供应商带着《商标注册证》正本行销产品的。
对于“不知道”这一法律要件主观状况很难判断。对于《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在实施细则里、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都没有予以规定和解释。在法律范畴,经常授予主体的相对方以主观判断权利——“应当知道”。这很难,不要说经营者,就是执法者也恐怕经常是“不知道”或者是“应当知道而不知道”也未可知。
2.何谓“合法取得”,如何来证明。
“合法取得”是相对于非法取得而言。所谓非法取得,一般说来无非贪污、盗窃、抢劫还有赌博等等手段非法占有,否则,都是合法取得。相反的,他人想证明其为非法取得就不会那么容易了。证明不了人家是非法取得,就只能承认人家是合法取得。这是符合我国进步了的法律思想的。
根据法律规定,也许还必须做这个证明。其实很简单,销售者一般可以提供交易发票、付款凭证等材料,这就足够了。
3.怎样“说明提供者”。
如本文开头所述:商品的提供者倒闭了,找不见人了。不行么?说明提供者了呀!该法条规定,无非是要经销商“供”出供应商。那么,老实交代该商品供货方的姓名、名称、住址或者提供相应线索,能够被查实的,就应该认为其“说明提供者”。
这个讨论很简单,一是经销商不需要证明自己“不知道”;二是他人不能够证明其商品是非法取得,就是“合法取得”,原则上也不需要证明了;三是商品总是人生产出来的,不是自己造的就有供应商,“交代”了就是了,然后,经销商自己就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就是商标专用权人诉讼到法院也没有关系。由此,虽然《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其行为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不但不必予以赔偿而且还可能有机会找到供应商索赔。问题是,如此法律规定,会不会使经销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更加肆无忌惮呢?
三种责任方式和经济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三种。对于侵犯财产权的,当然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是“赔偿损失”;商标权是财产权,商标侵权,当然首先应当是赔偿经济损失。如按照《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还有什么责任好承担的呢?商标专用权人还有必要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提起诉讼进行索赔么?
根据《商标法》规定,销售商标侵权商品即构成商标侵权;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那么,“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看来,《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既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相冲突又违背我国民法的原则,给法律实践带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商标法》关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承担之规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存在着采用责任原则的冲突和逻辑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商标法律实践、操作中一定的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的理顺和完善。
笔者认为从操作实践的层面考虑有必要在司法解释或后期立法中予以修订、明确,以期在适用本条款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更便于实践中的操作。

『玖』 我超市卖了厂家侵权商标的产品,我也要负法律责任吗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请求赔偿,被控侵权人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未使用注册商标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提供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也不能证明因侵权行为受到其他损失的,被控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9)销售侵权商标产品数额不大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一条归档,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对商标权属存在争议或者权利人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中止案件的查处。中止原因消除后,应当恢复或者终结案件查处程序。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阅读全文

与销售侵权商标产品数额不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