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银行理财产品不当销售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消费误导以及不如实全面告知,但不属于法律范畴。受道德谴责以及事态严重受所在单位处罚。
Ⅱ 银行理财产品法院可以执行扣除吗
法院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执行银行理财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Ⅲ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涉及哪些法律法规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1、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3、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外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和托管业务市场准入事项的通知
8、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
9、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Ⅳ 被告的银行帐户的钱买了理财产品了,可不可以对理财产品的冻结
财产保全的方法:1、查封2、扣押3、冻结4、法律规定的其它方法。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所以,财产保全的范围,不能超过申请人请求的范围,或者不能超过争议财产的价额。
一般情况下:只是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
被申请人银行账户下的理财产品是否冻结可以向相关法院提出申请。
Ⅳ 网络银行理财产品纠纷应由哪个法院管辖
当地法院都可以受理经济案件!
Ⅵ 在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时消费者应该怎么进行维权
一要“到专区”。银监会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网点专门区域销售理财产回品与代销产品。消费者答购买相关产品时,应到相应的理财专区或理财专柜办理,在理财专区之外销售的都是不规范产品。
二要“防风险”。消费者应选择在银行官网上可以查询到的正规产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购买,切忌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产品风险。
三要“找对人”。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应找银行网点内具备理财或代理销售业务资格的销售人员办理。监管部门规定,非银行业机构人员不得在银行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活动。
四要“看双录”。监管部门规定,银行业机构需在销售专区内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消费者应配合银行录音录像,完整客观地记录产品营销推介、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消费者确认和反馈等流程。依照规定,录音录像将保存到产品兑付后6个月。在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当时实际情况,便于化解纠纷解决矛盾。
Ⅶ 银行理财产品相关法律法规
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外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和托管业务市场准入事项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Ⅷ 理财产品有纠纷怎么办
想要维权,必须证明自己当初被误导了,一切都需要证据。
录音录像。因为很少有人在买理财产品时会特意录音,一般情况下是拿不出这种证据的,事实上,由于大多数误导发生在银行,所以多半会被监控录像拍到,声音则有可能一起录下,遗憾的是,如果没有立案的话,银行一般会拒绝提供监控录像。然而,一旦拥有这种证据,形势立刻就会逆转,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是非常合适的。
其他记录。如果实在没有录音,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保留了购买产品时的相关文件,比如宣传页或利益演示之类,或许可以通过当初留下的笔迹证明销售人员描述过的一些内容,但这种证据同样难以找到。
是否被代签字?某些金融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签名而已,还需要客户签署表示了解风险或其他内容的文件,比如保险产品会要求客户亲笔在合同中书写“了解收益是不确定的”这样一段文字,而误导你的销售人员很有可能并未让你书写,那么情况一定是你被代签字了。这时可以主张自己并未被销售人员提示过风险,当代签字被确认之后,事情就好办了。这个道理适用于其他“该有的东西却没有”这类情况。
电话回访也有录音。买了保险产品除了要额外写一段话,在犹豫期内保险公司还会进行电话回访,从而了解你是否真的知道相关风险,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回访电话都是敷衍了事,对方说什么都是“嗯”的回答,由于回访电话都有录音,反而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但有一种情况另当别论,即回访电话本身就有违规问题,比如并没有明确告知风险。
Ⅸ 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载体和依据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按照法律载体和依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委托代理型(合同法)、信托型(信托法)、基金型(基金法)、有限合伙型(合伙企业法)和公司型(公司法)。因为委托代理型资产管理业务遵循合同法,所以这种业务也可以称为契约型。
市场上有人将基金分为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有限合伙型基金、信托型基金;也有人将基金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比如,基金业协会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将私募基金分为契约型基金、合伙型基金、公司型基金。
因为广义上所有的法律都是一种契约,所以可以将所有的基金都认为是契约型的。本文不纠结于如何分类这个问题,主要通过对银行以外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载体和依据进行梳理,并与银行理财计划进行对比,试图说明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乱象丛生的根源所在。(猎律网)
Ⅹ 民事纠纷案,在银行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法院在强制执行时可以采取冻结吗
可以。
在银行所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属于投资型理财产品,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保险类理财产品是否可以执行,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其属于经营型产品,债券、股票、基金具有相同的营利目的,可以被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10)银行理财产品法律纠纷扩展阅读:
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它们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执行人。
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