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投诉当地执法机关
向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所属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本系统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投诉工作。人事、监察、信访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行政执法投诉工作。
㈡ 请问怎么投诉民政局
补充回答:复
1、“我不知道什么是上制级部门。最好能告诉我个什么电话可以投诉的 ?”:
(1)可以找上一级民政局,比如你所在县或区所属的市民政局;
(2)也可以你所在县或区的政府、纪检、物价局反映。
(3)至于以上单位的电话:你直接打114查询,因为各地电话号码不同,无法告诉你你所在地单位的电话。
2、“12315可以么?”:12315不会管的,那是工商局设的消费投诉电话,而你这是行政事业性乱收费,不属于消协管。
12315可以么?
1、结婚证工本费就是9元,全国统一的。
2、至于照相的钱,需要自己拿,但是否照快照、快照多少钱,与民政局没有关系了,这一点投诉最好不涉及,当然,如果你有民政局与照相馆相互勾结、民政局指定必须到该馆照相、多收费后分成儿的证据,也可以连这一点一起告。
3、民政局多费的部分,就是104-9-34=61元,还是够可以的。
4、你可以找上一级民政局或是你所在县或区民政局的同级政府反映,最好的办法是找媒体投诉,确实是有些高得过分。
㈢ 政府部门怎么处理投诉
首先得明确投诉那个部门。如果投诉政府下属的某个局委,可以在回本级政府行风投诉在线网答站上投诉,上级管下级吗。如果投诉政府本身,那就必须到上一级政府网站投诉了,否则,向其本人告本人,没用。
其次,明确投诉的是部门集体还是某个公务员。如果仅仅是某些公务员自身违规违法,投诉到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的举报中心或者检察院举报中心更为快捷有效。如果是部门整体违规,投诉作用就不大了,只能向这个部门的上级机关投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有时候新闻曝光效果更好,)
㈣ 怎样向政府举报
大石桥市周家镇,青寨新村楼房漏水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解决,哪个部门负责?
㈤ 怎样投诉行政部门
按程序可以向上级人民政府上诉
㈥ 如何举报政府
1:找市委党委反映。
2:找外市媒体曝光,而且小媒体不行.
3:用真实姓名专在天涯,猫扑,QQ等大属论坛发帖,最好有照片说明.
注意:
1:情况必须真实.
2:证据必须确凿.
3:最好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真实情况。
4:事情不能太小,例如不作为,态度不好什么的你就放弃算了.
5:涉及拆迁问题,请自行放弃.
㈦ 怎样投诉当地政府部门办事不给力
第一,你必须要有足够的事实根据,有视频证据更佳。第二,投诉可以到当地政府部门的上一级,不可以越级投诉。第三,不能有过分的赔偿要求。第四,如果部门还有经济问题的话,可以到当地纪检部门投诉。
㈧ 到政府行政部门投诉应该给书面回复吗
本人浅谈一下政府机构在行政程序中不肯给书面答复的陋习
首先要讲的是信访
因为信访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投诉举报申诉这些都是信访的一部分无法分割。
只要是公民以各种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和申诉、举报、控告,依法应当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条例第二条)---------都是信访,关国家机关的范畴又非常大。
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例如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因为纪委和检察局合署,检察机关也是国家机关。
如果行政相对人有诉求,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提出获得书面答复的申请,遭到的拒绝的理由主要汇集有以下2点:
1:部门以“没有硬性规定”为由拒绝。
2:部门以“可以自由选择书面或者口头答复”为由拒绝。
国家信访条例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浙江省信访条例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予以解决;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无明确规定又需要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
其实条例说的很清楚,只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的理由合情合理,就算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硬性规定)-------如果遭到政府机构的拒绝,该部门已经违背了妥善处理的原则。
公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担心追责,奉行少做少错的办事原则,书面材料---能不给书面尽量不给,毕竟白纸黑字就是证据。作为公民还是要拿好书面证据才能切切实实的保护自身权益,否则真到了申诉甚至行政诉讼的时候,有关部门突然来个矢口否认会让你欲哭无泪!!
附相关条例
信访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