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固定是哪一年
四固定”是1962年发布的。
这是中国60年代初国家重要的农业政策之一。以土地改革确权和农业合作化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草原)、牲畜、农具、劳动力进行统一调整和固定,本着属地原则,兼顾有利生产、方便管理,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划归就近的生产队集体所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20条)。四固定的基本精神是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教训,稳定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产生了一些土地山林的所有权变动,因而成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所有权权属确定的基本依据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凡经四固定确定权属的以四固定确定的权属为准,未经四固定确定权属的,参照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权属以及现管范围确定。
“四固定”也指班轮运输的基本特征,即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费率。
2. 宅基地纠纷处理原则中1962年“四固定”指的是什么
这个“四固定”农村土地分配原则,是指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的制度,还有一个制度是“三包”即包工、包产、包成本,该时期简称为“三包四固定时期”。
3. 请问土地权属上的""四固定时期是什么时期:
土地权属上的“四固定时期”是指19世纪50年代时期。其中所谓的“四固定”是指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中“对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必须固定给生产小队使用的规定”。
四固定,这是中国60年代初国家重要的农业政策之一。另“四固定”也指班轮运输的基本特征,即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费率。
(3)三包四固定土地纠纷扩展阅读
”四固定“内容最早出现在1959年4月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纪要《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中。1961年3月和6月,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修正草案”中进一步予以修改和充实。
第一次用“四固定”一词进行表述的是196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四固定”证虽然可以作为有效的依据,但是其适用是有前提条件的。
即争议的当事人应当是在合作化时期为同一合作社、公社或生产大队,否则应以土地证或土地清册作为依据。合法有效的山林权属证书、登记底册是认定山林权属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有时发证手续不严格,出现错发重现象,甚至纠纷未处理清楚就先发证的情况。
4. 1962年农村土地分配(四固定原则)是哪四固定
四固定,指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牲畜、农具、劳动力进行统一调整和固定。
四固定是中国60年代初国家重要的农业政策之一。以土地改革确权和农业合作化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草原)、牲畜、农具、劳动力进行统一调整和固定。
四固定本着属地原则,兼顾有利生产、方便管理,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划归就近的生产队集体所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20条)。
四固定的基本精神是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教训,稳定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产生了一些土地山林的所有权变动,因而成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所有权权属确定的基本依据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凡经四固定确定权属的以四固定确定的权属为准,未经四固定确定权属的,参照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权属以及现管范围确定。
(4)三包四固定土地纠纷扩展阅读
案例:
广东湛江部分市县违规将土地收归国有 引发多起纠纷
在广东省湛江地区的一些市县,政府在处理集体土地、林地纠纷时,居然以“双方均无权属证明”为由,违法将集体性质的土地、林地收归国有,近年来引发多起纠纷。
就此,广东高院给多地政府发出《司法建议书》,希望政府“慎用确权归国有的处理方式,树立作为权属争议裁决机关居中裁决、化解纠纷的公平、公正形象”。
省高院的理由是,根据我国土地改革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立法精神,除了大森林、大荒山、大荒地、大盐田和矿山以及举办国有农场、林场的山林地等确定归国有以外,对于农村周围的林地、荒山、荒地等应当尽可能地确定给附近的农村集体所有,贸然将争议土地所有权确认归国有,理据不足。
参考资料
网络-四固定
中新网-广东湛江部分市县违规将土地收归国有 引发多起纠纷
5. 我国六十年代初农村使用土地的一项政策:"三包四固定",请问什么是“三包四固定”
所谓的“四固定”是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进行土改,事后还建立了合作社,所以,在63年以前,大寨的劳动管理以包工制为主,有“三包一奖四固定”等一套定额管理办法,即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减产罚和定土地、定劳力、定农具、定牲畜。
6. 四固定是哪一年
“四固定”是指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的制度,还有一个制度是“三包”即包工、包产、包成本,该时期简称为“三包四固定时期”。
7. 三包四固定登记土地有效吗/
你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林地?如果是林地根据<广东省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当事人未持有林权证或者林权证确定权属有错误的,下列材料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证据: (一) 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二) 土地改革时期,《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土地清册。 (三) 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政府将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小队使用时(即“四固定”时期),人民政府确定的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 (四) 20世纪80年代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时(即林业“三定”时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社员自留山证、社员责任山证及林业生产责任书等有关确定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 (五) 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协议及附图。 (六) 人民政府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林权争议裁决、处理决定。同一人民政府对该林权争议有数次裁决、处理决定的,以最后一次裁决、处理决定为依据;同一林权争议上一级人民政府有裁决、处理决定的,以该裁决、处理决定为依据。 (七) 人民法院对同一林权争议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决。 (八) 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设立时,该单位的总体设计书、设计文本所确定的经营范围及附图。” 由此可见,三包四固定时期的资料、文件,在现在未持有林权证或者林权证确定权属有错误的,是可以作为处理争议山林的依据。
8. 三包四固定的历史起因
“三包一奖四固定”这一项政策是何时截止,在当有一段时间修建水库,有大、中、小三种。现在对大、中型水库的迁移居民进行补贴50元每人每月。在当时的情况下,对迁移的居民的土地政策又是怎么样呢?是他们到那里都可以吗?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回答 共1条 2009-4-9 09:47 夏至线0819 | 九级
所谓的“四固定”是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进行土改,事后还建立了合作社,所以,在63年以前,大寨的劳动管理以包工制为主,有“三包一奖四固定”等一套定额管理办法,即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减产罚和定土地、定劳力、定农具、定牲畜。 参考资料:http://hi..com/wangni503/blog/item/ee31f2bf7ef0a50919d81fb9.html
赞同0| 评论
9. 改革解决中的“四固定”土地是否有图纸
是应该有四至界线标注合同存在的,如没有,那是经营者与承包人之间合同标的不完善,可要求重新界定添加合同内容就行了!
10. 什么是三包四固定它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是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进行土改,事后还建立了合作社,所以,在63年以前,大寨的劳动管理以包工制为主,有“三包一奖四固定”等一套定额管理办法,即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减产罚和定土地、定劳力、定农具、定牲畜。
(10)三包四固定土地纠纷扩展阅读:
运作程序:
土地整理的基本程序应当包括整体区域的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编制土地整理规划,论证规划方案,筹集整理资金,实施规划方案等基本步骤。
1、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
基础调查和资料收集是指对整理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规划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现状、中低产田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土地产权状况等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对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整理任务,进行资金需求量预测,设计技术途径等。
3、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结果,确定土地整理应实现的目标,安排土地整理内容,拟订整理技术方案、产权调整和权益分配方案,提出方案实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