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理解先服从 后投诉的意思
先服从,就是先接受这项处罚或者这项服务,之后再投诉。
2. 商场制定规章制度,我们应该无条件服从吗如何投诉懂法律者进!
起诉吧。他们这样明显是违法的。你们之间是租赁合同关系,商场的制度应在签订合同之前声明,事后的变动需要与你们协商,而且也得合理。建议你们联合起来(有10人以上就能从当事人中推选代表,搞成代表诉讼,比较有震慑力),在当地找个律师咨询下,合适的话就请个律师,这种官事好打。只是得当面解答具体情况。很多东西是在这上面说不清的。
3. (转)如何处理不服从管理的员工
在一个单位里群体内部的冲突是常见的,管理者如果遇到不服从管理的员工,确实是一件头痛的事。但是当冲突摆在你的面前时,想躲过去是不可能的。惟一的方法是面对它,分析它,并想办法处理好。
1、采取正式谈话效果不一定好,可以私下找他,在聊天中,对他的业务能力给予肯定,对于他出色的工作给予表扬,同时告诉他,我需要你的支持。
2、当管理者对这个员工做了许多工作,但他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的情况,这时候,你就不必为他花费更多的时间了。此时可以明确地指出他的错误和缺点,如果他还是我行我素,不服从管理,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将他开掉。因为这种人留下来绝对是害群之马。
优秀管理者的工作不单是让上级领导看你是怎样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你的部下能知道你是怎样的管理者,有多大的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服从你。数种方法确实无效的“关键”人物,你可以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因为这是为了整体的利益,为了单位的发展,为了所有的员工,也是为了自己。
4. 对法院的二审不服从,如何向高院申诉,怎么个流程!
二审是终审判决,不能再上诉,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二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或是进行申诉,申诉指直接向上一级法院申诉,类似申请再审,或是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请求检察院向法院抗诉。
如果是民事二审判决的话,不服,向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再审必须有法定的理由,法院才会启动再审(审判监督程序)。
依据《民事诉诉法》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七十九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4)服从投诉扩展阅读:
审判监督程序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及其权限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1)此处的 “ 各级人民法院 ” 是指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
(2)该人民法院院长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3)审判委员会经过讨论作出本院再审的决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是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案情疑难、复杂、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情况的案件,也可以提审。
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1)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提出抗诉的,由控告申诉部门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抗诉后,由审查起诉部门出庭支持抗诉。
(3)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现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时。
可以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决、裁定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07、408条)。
(4)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①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②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③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④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06条)。
重新审判
开庭审理、不开庭审理与不得加重刑罚的情形
(1)人民法院审理下列再审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
①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
②依照第二审程序需要对事实或者证据进行审理的;
③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
④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加重刑罚的;
⑤有其他应当开庭审理情形的。
(2)下列再审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①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重的;
②1979年《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前裁判的;
③ 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
④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狱服刑,提押到庭确有困难的;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征得人民检察院的同意;
⑤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按规定经两次通知,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庭的。
(3)人民法院审理共同犯罪再审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再审决定书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书只对部分同案原审被告人(同案原审上诉人)提起再审,其他未涉及的同案原审被告人(同案原审上诉人)不出庭不影响案件审理的,可以不出庭参与诉讼。
(4)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刑罚。不具备开庭条件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或者可以不出庭参加诉讼的,不得加重未出庭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同案原审被告人(同案原审上诉人)的刑罚。
5. 怎么投诉10086
网上投诉方法:
一、可以上官网投诉,打开中国移动通信官网
(5)服从投诉扩展阅读
投诉与建议条款要求:
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用户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
3.中国移动通信投诉中心不公开用户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和笔名;
4.中国移动通信投诉中心保留删除恶意投诉工单的权利;
5.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6.用户须承诺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的等信息资料;
7.用户不能传输任何教唆他人构成犯罪行为的资料;
8.不能传输助长国内不利条件和涉及国家安全的资料;
9.不能传输任何不符合当地法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的资料;
10.未经许可而非法进入其它电脑系统是禁止的;
11.用户若在网上散布和传播反动、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的信息,本系统的记录有可能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12.所有发给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
13.服务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都会以此形式进行;
14.网络服务条款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解释相一致,用户和中国移动通信投诉中心一致同意服从高等法院所有管辖;
6. 如何投诉拼多多
(受害者曝光拼多多黑幕!入驻商家需谨慎!)
本人近日在拼多多注册商家店铺,并缴纳2000元保证金,由于初次接触网店没有仔细阅读条款正当平台举办返券活动,本人线下也有实体店,就让顾客从平台付款享受平台补贴部分,顺便能帮助提升新店销量,不料被系统风控告知存在套券行为处罚套券金额十倍罚金(2480元)而且不予申诉,联系客服人员也表示一切都在合作协议中体现我们必须服从没有申诉权利,完全霸王条款,而且处罚信息只有电脑PC端可以查看,本人很少使用电脑通常使用手机登录商家端,手机端从未出现过任何提示以及处罚信息,以至于该处罚已经判定后我又交易了几单才导致处罚金额如此之大,该系统存在严重掩人耳目嫌疑利用霸王处罚条款诈骗新手商家,多数入住商家在被接到处罚后才得知处罚如此之重简直重的离谱,并且本人在得知此情况后及时将交易订单全部退款取消还是被告知无法挽回,并且退款申请也不予通过,我搞不懂平台既然给我发补贴券那么该券的使用权不是在我本人吗,我自己的券我没有分配权限吗,凭什么我用自己的券买自己的东西就不行,换句话说你们平台为什么支持这种形式的交易却又要处罚,很明显该平台是有意图的布置该陷阱让新手商家上套好从中“合法”诈骗入住者资金,然后利用成千上万像我一样的受害者的“处罚金”实现平台的“正常”运营,拿着商家的罚金弥补消费者的购物补贴,这和非法诈骗集资有什么区别!望更多想入驻该网站的朋友们多加小心防范,尤其新手商家,已经很多商家反应该平台恶意处罚了,他们平台现在起步阶段要的是用户量所以他们只认消费者,只要有消费者投诉商家多数都是损害商家的利益来顾全用户,一个处罚都是10倍并且没有讲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让你血本无归,拼多多黑幕深,入驻需谨慎!
7. 经理投诉员工不服从安排,该怎么维护
第一是经理身上的问题,
经理不同于基础员工的地方就在于要会管理和运营,如用店面来举例,经理就要懂得当老板不在的如何让一个店正常的运营下去,对于他手下的基础员工他要知道怎么去进行管理,
第二是员工:员工之所以没能升值,就是在你身上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的,所以有两点,
一是不要不服,
另一点是不要想着越级,
这会让你在经理手底下会很不好混下去。
同意请采纳哦!
8. 如何投诉10086
网上投诉方法:
一、可以上官网投诉,打开中国移动通信官网
(8)服从投诉扩展阅读
投诉与建议条款要求:
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用户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
3.中国移动通信投诉中心不公开用户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和笔名;
4.中国移动通信投诉中心保留删除恶意投诉工单的权利;
5.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6.用户须承诺不传输任何非法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庸俗的,淫秽的等信息资料;
7.用户不能传输任何教唆他人构成犯罪行为的资料;
8.不能传输助长国内不利条件和涉及国家安全的资料;
9.不能传输任何不符合当地法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的资料;
10.未经许可而非法进入其它电脑系统是禁止的;
11.用户若在网上散布和传播反动、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的信息,本系统的记录有可能作为用户违反法律的证据;
12.所有发给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
13.服务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都会以此形式进行;
14.网络服务条款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解释相一致,用户和中国移动通信投诉中心一致同意服从高等法院所有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