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学生意外保险赔偿标准 因病死亡怎么补尝我女儿在因得病住院无较回家因病而死亡怎么补偿
你的女儿是因病死亡,而学校给你女儿买的是学生意外保险,这两个本身就是不相关的,所以如果你的女儿因病死亡,是不能得到学生意外保险的赔偿的。
② 学生之间的伤害赔偿纠纷如何解决
【案情简介与办案经过】三名初中学生把一名同校学生打伤,经各方多次协商调解,就赔偿问题终于达成协议。2007年秋季的一天,一个初一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孩子被同校同学打伤,希望我能到医院去一趟。我赶到医院,见到这个十四岁的男孩躺在床上,眼眶、嘴唇、脸上等多处皮肉受伤。他母亲介绍了打架经过:下午快上课时,三名同校高年级学生因其他琐事与被打男孩发生口角继而对其拳打脚踢致伤。我提出到学校去一下,一是进一步了解情况,二是要求学校对打人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处罚,同时请学校协助解决赔偿损失问题。通过学校了解到的情况是,打人的学生中为首的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好,但是学习成绩一般,以前也有过打架斗殴的行为。另两名学生是受为首的那名同学的指使,且家庭条件不好,其中一个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已经责令打人的学生写检讨,老师已对其提出严肃的批评,对于赔偿问题,只有一名家长到学校来过一趟,没有对赔偿问题表态,另两名学生家长干脆避而不见。后来又多次通过电话找那几名学生家长也没有达成协议。第三天下午,被打学生家长突然给我打电话,十分焦急地说:“陶律师你快来吧,那几个学生领十来个人来,威胁我们,还说要私了,你看怎么办?”我说:“你不要着急,我很快就到,你先不要和他们协商,等我到了再说。”他表示同意,我到医院后,见有十多个初中生模样的人在病房里,被打学生家长告诉我,领头的那个就是参与打架的学生,他领十多个人来,第一是要求私了,第二是威胁,扬言如果不私了,他就不放过被打的学生。我分析了一下形势及那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领头的学生说:“你让他们(和他一同来的同学)出去,我和你谈。”他说:“行”。他的同学出去后,他问:“你说要多少钱?我想办法去弄。”我说:“钱不是主要问题,而且赔偿问题我要和你家长谈。你还是未成年人,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也要吸取这次教训,不能轻易的就打架,打架对你没什么好处,而且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他说:“我已经十六岁了,我能弄来钱处理这件事。”我说:“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人是成年人,你还是学生,不到成年人年龄,经济赔偿问题只能和你的家长协商处理。”同时我又恳切的说道:“你不要担心你父母过于责罚你,普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长大成人,犯了错误,他们批评你,也是希望你能改正错误。现在你应当做的事就是,认识错误,吸取教训,专心学习,别的事都不应多想。”听了这话后,他说:“行,那我先回去了。”学生们走了之后,我们立即给那三名学生家长打电话,说有紧急事要商量,他们很快来了,其中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家长是委托他弟弟来的。我对他们说:“刚才你们的孩子找来十多个同学,声称他们能弄来钱,如果我们不同意私了,他们就采取报复行动。”介绍完情况我接着说:“如果我们只想要钱的话,可以同他们私了,但我们不能这样做,如果私了,害处是:一、孩子们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二、他可能会不择手段去弄钱,甚至可能会用违法犯罪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目的,三、这些孩子会认为有些事不需父母他们也能解决,这样一来会助长他们不服父母管教的心理。基于这几点考虑,现在把你们找来,我看应当尽快解决赔偿损失问题,使孩子们减轻心理压力,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受到教育,又能尽快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否则时间长了可能还会引发其他问题。”我接着指出,我们找他们这几位家长,不单纯是为了要点钱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与他们这几位家长沟通情况,希望通过这件事的妥善处理,以达到使孩子们端正态度,受到教育,以及今后不再犯同样错误的目的,把主要精力用于努力学习。我同时指出,孩子发生打架事件,家长应当积极迅速地协商处理,争取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采取躲避、拖延的态度是错误的。被打伤的孩子家长也介绍孩子被打受到伤害及影响学习等情况,这样双方很快达成和解意见,他们积极赔偿了医疗费、营养费、家长的陪护费等费用、损失,并向被打学生、家长表达歉意,说明今后要好好教育孩子,双方握手言和。最后我和几位学生家长一同到学校,向学校说明情况,学校表示今后要做好对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尽量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之后,学校与家长们就今后对学生如何教育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我也感到很欣慰。【分析与建议】校园伤害案件时有发生,处理不当,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学生学习,对学校教学环境亦产生恶劣影响。如果要解决好这些纠纷,又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如所涉主体有学校、家长、学生、老师、司法部门等,要解决的问题有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等,还要处理好惩罚与教育、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等。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及积累的解决纠纷的经验,积极参与此类案件的处理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这类案件的突出特点是涉案当事人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而解决纠纷主要是通过监护人(一般是家长)及学校协助来完成。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加上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纠纷。我结合本案及以前办案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在处理未成年人之间伤害纠纷过程中,有时家长不冷静,双方互相指责,矛盾进一步激化,给双方家长和孩子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对未来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律师参与处理这类纠纷案件,首先应端正态度,即不能单纯以追究责任或经济赔偿为目标,应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尽可能通过纠纷的解决使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以利于以后专心学习及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让未成年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同时做好家长们的工作,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理解和认同这些观点,为纠纷妥善解决打下良好基础。应把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处理这类纠纷的最重要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社会效益。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在处理纠纷过程中,把帮助孩子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为共同目标,使双方家长容易形成共识,达成协议。本案我方先是以实际行动表明我们不是单纯以索要钱财为目的,借机对几个孩子进行教育,使他们提高了认识,然后找到学生家长,通过一番言辞恳切的商谈,几位学生家长深受感动,各方很快达成共识,纠纷得以顺利解决。三、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对未成人的这一特点要有深刻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和未成年人接触时,始终坚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正确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作者 陶东辉 系辽宁辰阳律师事务所律师
③ 学生在学校死亡怎么索赔
1、如能证明学校未尽及时求助义务或能证明该生疾病与学校教育管理其他失职或过错行为相关,学校应予赔偿;2、事主若在晚上睡觉时死亡,学校救助延迟系因客观原因 难以及时发觉,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若在白天非正常休息时间睡觉死亡,可以此认定为学校有过错而要求其予以赔偿。
3;学生自杀
如果有遗书或其他证据, 证明是学习压力,或者是学校老师的过失,可以向学校索赔。
这里有案例。
黔西南州民办盘江中学高一学生杨某某于2004年11月26日凌晨2时在家中服毒自杀身亡(本报曾作详细报道)。4月5日,记者从黔西南州教育局获悉,盘江中学已和死者家属达成调解协议,学校除负责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死亡赔偿费共计34224.18元外,另外支付了死者家属5775.82元。
据介绍,盘江中学是经黔西南州教育局审批成立的一所私立高中。杨某某留下遗书服毒自尽后,立即引起了黔西南州政府班程农州长的高度重视,黔西南州教育局成立了联合调查组。通过走访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杨某某亲属,查阅杨某某的遗书,调查组认为:导致杨某某同学自杀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过重。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盘江中学责成有关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坚决杜绝体罚学生的现象再度发生。同时对高一(1)班刘××老师作出了记大过处分的决定。
④ 学生在校死亡有什么赔偿标准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有看护学生的义务。如果学校存在过错,导致被害人受伤或者死亡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由于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
一、赔偿的条件:
1、首先学生在学校死亡,学校不一定会承担责任。
2、学校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学生的死亡和学校的失职、管理不到位等过错有因果关系,否则没责任。
3、学生的死亡不是因为学校的过错造成,而是其他人造成的,则由责任人直接承担。
4、学校在自己的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直接侵权人承担的直接责任。
学生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一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常规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
(2)残疾赔偿:赔偿残疾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
(3)死亡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助费;
(4)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用金钱补偿因受伤或死亡而给受伤学生或死亡学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抚慰费。
二、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标准
根据《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重申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原则。由于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也不是行政机关,因此,学校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既不是无过错原则,也不是公平原则,只能是过错原则。
最高法院1998年公布的《民通解释》第一百六十条已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学校是否有过错,是决定着学校是否承担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准则。
《教育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判断学校有无过错,其标准就是学校是否依法履行了教育法律规范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
教育部为执行教育法律先后颁布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环境秩序管理规范、班主任工作规范、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实验课规范、体育课规范等教育管理的法律规范。
学校的行为违反了这些规定,即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有过错。学校行为违反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的规定造成学生伤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学生患病死亡赔偿纠纷扩展阅读:
案例:学生在校因病死亡学校救治不积极担责3成
陈唯浩系綦江某职教中心学生,在校期间生病但未能及时救治,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后陈唯浩父亲将其送至医院救治,但终因病情严重而不治身亡。陈唯浩父亲以学校救治不及时为由将当事学校告上法院。近日,重庆市綦江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学校承当30%的赔偿责任。
据了解,2012年11月12日早自习时,班主任发现陈唯浩脸有点肿,便询问陈唯浩并叫其到医院检查,但陈唯浩未到医院检查。次日早自习时,陈唯浩脸肿未有好转,班主任又叫其到医院检查,但陈唯浩仍未就医,班主任当天拨打了陈唯浩留给学校的家长电话,告知了陈唯浩病情。
11月14日,陈唯浩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班主任要求陈唯浩要么到医院治疗,要么回家,并再次打通了家长电话并告知病情加重情况。陈唯浩父亲于当日下午到学校将其接回家,后病情更加严重,11月15日送达当地医院,当日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法院审理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依法应承当相应责任。被告学校在知道陈唯浩生病后,虽多次劝导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多次联系其家长,但在陈唯浩病情逐渐加重家长又未在场情况下。
未采取积极、稳妥、谨慎的措施及时救治,仅口头劝导陈唯浩到医院治疗或回家治疗,消极等待陈唯浩家长到学校接人,存在一定过错,与陈唯浩死亡的不良后果有一定因果关系。因陈唯浩家长对其死亡有重大过错,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学校承当30%的赔偿责任。
⑤ 学生在校死亡应得哪些赔偿 赔偿标准是多少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有看护学生的义务。如果导致被害人受伤或者死亡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由于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
学生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一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常规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
(2)残疾赔偿:赔偿残疾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
(3)死亡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助费;
(4)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用金钱补偿因受伤或死亡而给受伤学生或死亡学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抚慰费。
下面是国家规定: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标准和赔偿依据
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标准和赔偿依据,是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家长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教育部第十二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从法的形式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
所谓学生,一般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由于历史原因,学生在我国已成为学龄青少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身份,一种特定的社会称谓。作为自然人,学龄青少年除了具有公民的社会身份,学生是其主要的社会身份。人们通常把在大中小学校读书的青少年公民,不论其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受到伤害,都称为“学生伤害事故”,且把事故与学校的责任挂钩。因而,哪些学生伤害属于学校责任事故的范围,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因为,学龄青少年除了在学校学习,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活动,划清学生人身伤害是学校的事故还是非学校的事故的界限,不仅是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要求,也是正确区分学龄青少年的公民身份和学生身份的要求。教育部《办法》第二条按照学校教育管理标准,除了规定《办法》的调整范围,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确定了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学生伤害事故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学生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校园内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校舍、场地和设施内的活动中造成的人身损害,就属于学生伤害事故;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发生的伤害事故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所以不能用校园围墙的界限来区分学生伤害是否为学校事故,而要从学校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来区分。就一般情况,走读学校的管理职责始于学生上学,终止于学生放学。因此,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和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以及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都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而且,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造成在校学生的人身损害,从责任归属上判断,也不属于学校应当负有管理职责的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
2、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
在校学生是指取得国民教育体系内公办和民办的全日制学校学籍的在读学生。一般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的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国民教育体系外的学校的在校学生的伤害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比如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的学员的伤害事故就不是《办法》所指的学生伤害事故。
3、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损害事故
人身损害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伤或者死亡。单纯的精神损害,如精神障碍性疾病,则不属于《办法》所指的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学龄青少年的伤害事故,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对于这类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可能会负有责任。
二、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标准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办法》第八条根据《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重申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原则。由于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也不是行政机关,因此,学校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既不是无过错原则,也不是公平原则,只能是过错原则。最高法院1998年公布的《民通解释》第一百六十条已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学校是否有过错,是决定着学校是否承担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准则。
《教育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判 断学校有无过错,其标准就是学校是否依法履行了教育法律规范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教育部为执行教育法律先后颁布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环境秩序管理规范、班主任工作规范、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实验课规范、体育课规范等教育管理的法律规范。学校的行为违反了这些规定,即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有过错。《办法》第九条列举了十二项学校行为违反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的规定造成学生伤害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事故情形。反之,学校依法正确地履行了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则学校不承担事故赔偿责任,《办法》第十一条、十二条、十三条和十四条列举了学校履行了管理、保护职责以后,对于因其它原因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不承担事故责任的情形。
历来自杀、自伤行为,均视为行为者对其身体的自主处分,属直接故意,故皆由其本人负责,这是司法审判所遵从的一项法则,理论和实务界对此并无异议。因此,学生自杀或不满教师的正常批评而自杀,不为学校有过错,故学校不承担责任。当然,有充分证据证明学生的自杀、自伤是由于教师体罚学生所致,则学校要负一定责任。故而《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明确规定:学生自杀、自伤的,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无法律责任。
教师正确地履行了体育课的教学职责,学生在体育课或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学校也不承担事故责任。这是《办法》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究其原因,这类事故属于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风险。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对抗性及人身危险性,出现正当危险后果是被允许的参与者有可能成为危险后果的实际承担者,这在法学理论上称为“受害人同意理论”,司法界早已有此规则。基于此,学校不承担体育活动中人身伤害的责任。然而,学生参加学校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校级比赛或者在学校运动队训练期间受伤,虽然学校没有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学校应参照工伤事故的处理规定,负责受伤学生的治疗费用,其根据不是体育活动的风险规则,而是源于“雇主规则”。
《办法》对自杀和体育活动中的学生伤害的规定,实为对众所周知的法则的重申,并非教育行政机关所独创,其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依据
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是指致害人经过归责之后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的不利后果。所以,关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依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事故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根据;二是指当事人承担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前者《办法》第二十三条将其归结为“依法”,根据《教育法》和民法确定的过错归责原则来确定学校以及其它事故当事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解决事故当事人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后者《办法》第二十四条则规定应当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来确定赔偿的范围与标准,解决负有事故赔偿责任的当事人赔偿多少的问题。两个方面共同构成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
学校应不应当承担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根据《办法》第二章的规定来确定。学校依法应该赔偿多少呢?则要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学生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一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常规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
(2)残疾赔偿:赔偿残疾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
(3)死亡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助费;
(4)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用金钱补偿因受伤或死亡而给受伤学生或死亡学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抚慰费。
目前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范围包括这四个方面。赔偿的具体标准根据不同时期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所不同。不久前生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具体规定了上述四个方面13项的具体赔偿标准,比如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学校或者教育行政机关可以参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标准在与受伤害学生或其家长协商或调解时确定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标准。
总之,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涉及《教育法》和民事法律的问题,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应当依法确定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标准和赔偿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校和开展素质教育。
⑥ 学生在校意外死亡赔偿
如果学生在校死亡是自杀,且自杀的原因和学校没有关系,学校也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是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
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或者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学校或者老师引起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⑦ 学生在校心脏病死亡有没有赔偿,学校应该负什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学生在校期间突发心脏病死亡,学校是否有责任,需要分类看:
第一:学生家长和本人如果知道故意隐瞒,又未在学校体检,
第二:学校体检本来可以检出的而未检出
第三:确实属于心脏突发事件,事前无法预知
如果您的情况属于第一种,那么学校无需承担责任;
如果属于第二种,那么学校是有过失责任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属于第三种大家都无法预知的心脏事件,那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援助,而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⑧ 先心病学生在教师家中补习时猝死后教师需要赔偿吗
近日,吴中法院针对一起在老师家补习英语时,先心病患儿小张猝死的案件认定老师对小张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事事发前并不知情,小张病发时老师的应对方法也无不妥,不应对本起事故承担责任,判决驳回了家长的诉讼请求。
吴中法院查明,小张出生时即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事后去医院进行了两次修补手术,但未完全治愈,还有早搏现象。2008年11月2日,两原告以此为由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并被获准。被告有偿为包括小张在内的学生补习英语,事发前并不知小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事,事发当天也没有对小张言辞激烈。
法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本案两原告认为被告对其子小张实施了人身损害侵权时,应当举证说明小张的死亡与被告的侵权行为有因果关系。结合小张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病发症状及抢救记录,在没有证据证明其死亡另有原因时,可推断小张死于先天性心脏病。被告对小张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事事发前并不知情,小张病发时被告的应对方法也无不妥,故被告不应对本起事故承担责任。两原告称被告对小张言辞过于激烈,未提供任何证据,本院不予采信。最终,吴中法院判决驳回两名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⑨ 学生得了重大疾病死亡保险公司能赔偿多少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可以看一下当时保险的说明
一般来说,死亡都会有一个最高的赔偿金。大概是30-100万。
当然得具体看合同是如何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