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南冠号南极之旅纠纷

南冠号南极之旅纠纷

发布时间:2021-06-13 13:38:13

❶ 第二个征服南极的是谁,为什么他的这次远征震撼那么大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左图: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国南极探险队队员赫伯特·庞廷拍摄的。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断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星期日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关于斯科特临死前的书信(茨威格)

那些书信写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却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气。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也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

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宝贵的遗产——儿子,他关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他仍然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不是感到遗憾。“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怀着最诚挚的友情给那几个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精神作证。尽管他自己即将死去,他却以坚强的、超人的感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死去是值得纪念的,这样的时刻是伟大的——去安慰那几个伙伴的遗属。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的信纸。

(摘自《夺取南极的斗争》,舒善昌译)

美科学家为英南极探险家正名

新华网2001年9月14日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一位科学家日前推出一本新书。这本新书提出的观点是,近90年前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进行的南极探险活动之所以失败,罪魁祸首并不是斯科特决策的失误,而是变幻无常的寒冷天气。

以前的评论总是说,是斯科特的决策失误导致他和他的4位队友用雪橇拉着设备,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后,最终走上黄泉路。但是在本月新书《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苏珊·所罗门说,1911~1912年的冬天,长达几周最低温度为-37°C的天气要比往常的天气寒冷得多,正是这严寒的天气打乱了斯科特经过周密研究的探险计划。

身为大气研究化学家的所罗门分析了寒冷天气对斯科特一行人的设备所产生的影响,并检查了她从世界各地找到的书籍和日记对当时的天气状况的记载。所罗门本人1999年因发现南极洲上空臭氧层减少的原因而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极洲进行臭氧层研究之前,就开始阅读斯科特和他的队友写下的日记。

所罗门把这些信息与南极洲自动气象站过去17年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其中一些数据收集的地点距斯科特的探险路线仅几公里。自动气象站显示的数据表明,这些年里,只有1988年的气温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极探险时一样低的温度,而且持续的时间一样长。所罗门对斯科特一行采取的正确决策和失误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这并不是在为他(斯科特)贴金”。

所罗门说,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规模较小的探险活动和历史记录的基础上,估计到了南极洲的天气会十分糟糕。

他们因此计划在雪橇上使用帆来增速,以便能够“一路飞奔回家”。所罗门称,这个计划很不错。在斯科特南极之行的几周前,由罗阿尔·阿蒙森率领的挪威探险队已登上南极大陆,他们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达南极后,才意识到他们为此行要付出的代价。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两名队友在距大本营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两名队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纽约时报》登载的有关所罗门研究结果的文章引发了读者的来信,该报后来发表了其中几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队友面临的是同样寒冷的天气,他们成功的原因只不过是准备更加充分,因而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人。

他们此次 去南极极点被称为"伟大的悲剧"他们的精神很伟大他们充分表现出一名敢于为人类献身的英雄的精神与对事业的执著和伟大的集体主义.
南极探险经过
95年前,英国海军上校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挑战。遗憾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壮志,并在返回途中因供给不足在饥寒交迫中全军覆没。95年后,剑桥大学首次向世人公开了斯科特在走向死亡前写给家人的书信,以纪念这位英国探险家。
探险英雄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向南极点发起冲刺。当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队供给不足,饥寒交迫。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终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皑皑冰雪中。
早在最后一次南极远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经是英国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间首次进行南极探险,相关游记《发现之旅》曾是英国最畅销的书。而他最后一次南极探险的悲壮故事更是激励了一代代英国人。
临终遗书
斯科特给妻子凯瑟琳的最后一封信分几天写成,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这位探险家在信的开头写道,他和队友“身体很好,充满活力”。随后,他告诉妻子,“亲爱的,这里只有零下70多华氏度,极其寒冷。我几乎无法写字。除了避寒的帐篷,我们一无所有……你知道我很爱你,但是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无法再看见你——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对”。
随着处境恶化,斯科特更加绝望,他在信中劝妻子改嫁:“如果有合适的男人和你共同面对困难,你应该走出悲伤,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诉妻子,面对死亡,他没有任何遗憾和后悔,“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斯科特非常挂念当时仅3岁的儿子彼得,他写道:“可能我无法成为一个好丈夫,但我将是你们美好的回忆。当然,不要为我的死亡感到羞耻,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出身,他会感到自豪。”他还嘱咐妻子要培养彼得,让他热爱自然,喜欢户外活动。
慷慨捐赠
这封遗书写于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遗孀”。1913年,人们在斯科特遗体旁发现了它。
斯科特的祖母达斯拉·斯科特说,遗书表明斯科特身处绝境时仍充满勇气和斗志,“看着这些字迹,你无法相信它们是在遥远的南极,在严寒中写下的。我热泪盈眶”。
这封遗书连同斯科特在探险途中所写的其余300多封信件,已经由斯科特的儿子,已故爵士彼得·斯科特的夫人捐赠给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
研究所所长朱莉安·多德斯韦尔说:“我们非常感激斯科特家族;要不是他们慷慨捐赠,斯科特临终前最心酸的家书很容易就会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
据英国《泰晤士报》11日报道,这些书信将从17日开始首次完整展出,公众可以亲身解读探险家悲壮的心路历程。

参考地址:http://www..com/s?wd=%CB%B9%BF%C6%CC%D8%B5%C4%C8%D5%BC%C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斯科特的日记

❷ 作文:我的南极之旅

早就听说南极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冰天雪地,企鹅成群,还有科学考察站,便十分渴望到南极去看一看。

去年寒假里的一天,我、哥哥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去南极的旅途。

我们乘远航船到了南极。啊,南极真冷呀!只见到处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真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哥哥高兴得跳了起来,说:“我们可以尽情地玩打雪仗的游戏了!”这时,一只挺着大肚子、穿着黑衣裳、走路一摇一摆的企鹅来到我们身边,咕咕咕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南极!”远处,还有一群企鹅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显得非常神气。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乔治岛。只见蓝蓝的天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座精致的建筑物矗立在我们眼前。站里的叔叔闻讯后都出来迎接我们,爸爸高兴地挥着手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就是长城考察站,有很多国家的考察队员,他们长年在这里工作、生活,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吃过晚饭,站里的叔叔带我们去西海岸看象海豹。它们小脑袋、大身子,又肥又胖,一双大眼睛老是泪汪汪的。有只象海豹长着锋利的牙齿,粉红的舌头,样子怪可怕的,看到我们,张开大嘴张牙舞爪地吓唬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害怕。

晚上,考察站的叔叔和我们举行了联欢会。我和哥哥即兴为大家表演了节目,博得了叔叔们热烈的掌声,几个外国朋友兴奋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叫“OK!”我觉得今天是我们南极之行最难忘的一天,我情不自禁地对叔叔们说:“等我长大了,一定来接你们的班。”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到了和南极说再见的时候了。这里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自己渐渐地喜爱上了南极这个地方。

再见了,南极!

我爱你,南极!

❸ 去南极旅游需要签证吗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所以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理论上直接入境南极是不需要签证的。
但是,中国没有直飞南极的航班,必须通过飞抵第三国家搭乘南极邮轮或者飞机的方式抵达南极。
一般来说,南极旅游最常见的方式是从阿根廷最南端乌斯怀亚出发,穿越雷克海峡一路南行。所以前往南极之旅,你需要提前办理美国签证和阿根廷电子签证。
此处划重点,经中青旅资深签证专家了解到:因为行程需要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转机美国,最后落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故需要提前办理美国签证。另外,有了美签以后,你可以避免繁琐手续的阿根廷纸签,仅需护照原件,直接申请阿根廷电子签,入境阿根廷。
特此声明:如果办理美国签证和阿根廷签,一定要找正规办理中心,以免耽误行程。

❹ 宠洛邮轮南冠号是破冰船吗

庞洛邮轮是“全球极地探索最佳邮轮”,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庞洛邮轮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不同的航海方式,更是一种将优雅、精致和健康融合起来的生活方式,让旅行者能够体验到真正的邮轮生活和探险旅行。南冠号邮轮是法国著名设计师Jean-Philippe Nuel的杰作,奢华和优雅品味完美结合,尊贵、私密、愉悦的格调,让人仿若置身于属于自己的私人邮轮。 L’Austral是来自法国的庞洛邮轮(Campagnie Du Ponant)的最新成员,2011年5月才簇新下水,是目前行走南极最新、最大及最豪华的邮轮,这跟昔日到南极要挨苦坐船的日子,我们今天真是幸福许多。只是说L’Austral虽是目前作南极游的最大型邮轮,其吨位也仅是一万吨左右,客满也只有二百人左右,这跟现时排水量达二十二万吨、可载客五千四百人的世界最大邮轮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船虽不大,可是最小的客房也有约二百平方呎,配上雅致内装、法国名牌浴室用品及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餐饮服务,南极游从此变成乐事。对大家来说,更重要是不论置身客房还是船上的公众地方,都可透过Wi-Fi网络跟世界联系。
您是要走南极航线么 可以参考这条线路 http://www.7sea.com.cn/html/lines/04/12338.html

❺ 去南极旅行如何选择邮轮

去南极旅行选择邮轮类型需要根据人数而定,具体介绍如下:

注意事项:

1、如果是100人以下的小船,则单次登陆可以保证一个上午或者下午都可以100%登陆游览。这样就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你可以更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我自己喜欢拍照,上次在南极就在一个巴布亚企鹅的聚集地,蹲守贼鸥偷蛋的场景。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终于抓到这一张照片。时间充裕很重要。

2、如果是100人以上的大船,就会存在轮换登陆的情况。200人的南极邮轮,一般的操作方式是:分为两批。第一批100人登陆,第二批100人左右坐冲锋顶海上巡游。2个小时左右,两批更换。每一批的登陆时间大概2小时左右。同时,由于人数更多,从邮轮到冲锋艇,再到岸上的接驳时间,也会更加长,会缩短游览时间。




❻ 南北极是不是已经被大国瓜分了

南极会被瓜分吗?

本世纪以来,关于南极的法律地位,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提出的“扇形原则”,即以南极点为中心,以径线为边界划分区域,两条经线范围内的区域为某国所有。二是阿根廷、智利国提出的“先占原则”,把南极当作无主地加以占有。三是第三世界国家主张的“南极及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应由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在平等的基础上分享。”1959年,应美国倡议,在华盛顿召开了美、苏、英、法、澳、日、阿根廷、智利等12个国家参加的“南极会议”,签署了《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参加会议的12国成为原始缔约国,加上此后加入的波兰、德国成为协商国。协商国不但在南极协商会议上行使否决权,其本国政府对协商会议所作的决议也有否决权。而一般的加入国只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协商会议,无表决权,具有“全年站”时才可成为协商国。我国于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极条约》,于1985年建立常年科考站,同年10月取得协商国资格。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点:一是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二是促进科学调查方面的国际合作;三是保持现状;四是定期举行“南极协商会议”,协商有关南极的共同利益问题。

极地之旅 《南极属于谁》之瓜分南极洲
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的探险家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的不同区域,并且设下了对其主权要求的各种标记,包括插国旗、投放表示主权要求的金属物和容器等,从而为本国政府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提供了依据。接着,就有7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万年冰封的平静的大地笼罩上国际纠纷的阴影。这7个国家分别是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和阿根廷,他们要求主权的范围都是以南极点为终点,以经线和纬线为边界,呈大小不等的扇形。他们像切西瓜一样把南极洲瓜分了。而各国对南极洲要求主权的理由却荒唐滑稽,例如,英国仅仅在罗斯海里转了一圈,就对比其本国领土大许多倍的罗斯属地提出了主权要求。相对英国人来说,法国人似乎比较谦虚些,他们根据迪蒙·迪尔维尔对南极洲沿海地区的发现,而对阿德利地区这块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这正如对月亮望了一眼,便对整个月亮提出了主权要求一样,荒唐又荒唐。
究竟什么是主权?法学家定义说:“主权表示一个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基本权利。主权可以支配一定空间里的一切人和物。”这里的一定空间是领土、领海、领空。因此,构成主权的两个最基本条件,一是空间;一是接受权利的客体,即人和物,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空间而没有人,提出空间则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月亮和火星上的空间很大,但至今没有人对它提出主权要求。对于南极大陆来说,情况也是如此。这里只有短期来考察的科学家和支援人员,没有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即没有人,因此对南极洲提出主权要求是毫无意义的。
虽然,对南极洲提出主权的国家没有任何充分的证据,但他们却不会自己宣布要求无效,那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因此就目前形势来看,虽然不可能爆发一场战争来解决南极洲主权的纷争,但是局部的争端仍将不时发生。

❼ 南极不再“南及”,赴南极长城站旅游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申请

随着现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成为了这些热爱旅游的人的目的地。南极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但是最近发布了赴南极长城站旅游活动申请指南,也就是说,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普通人也可以到南极去旅游。那么想要到南极长城站去旅游,我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三、要有足够的资金。
普通旅游本身就要花费很高的费用,去南极旅游更是这样,因为现在才刚刚开放,所以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而且里边的接待人员也有限,他们不能拒绝游客的进入,所以只能严格把控申请条件。
赴南极旅旅游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可以为南极带来丰厚的收益,还能让国民一睹南极的风采。

❽ 2012年11月5日,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从广州出发,开启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之旅,将于2013年4月返

科考队员在乌斯怀亚(68°W、54°S)观察到日出时间为该地地方时4:00点,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日落时间为20:00,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0:00-4:00=16小时,同一日相对应纬度昼长之和或夜长之和等于24小时,由此可以判断该日我国漠河的昼长为8小时,根据12+昼长/2=日落时间=16点.
故选:B.

❾ 侣行南极之旅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其实旅游卫视也是支持他们一行人的.楼主可以搜索 环球婚礼300天 这是侣行的另外的版本.有侣行很多未播出的片段.望采纳.可追问

阅读全文

与南冠号南极之旅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