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声音商标的纠纷

声音商标的纠纷

发布时间:2021-06-12 20:08:55

Ⅰ 关于李佳琦声音商标被驳回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李申请声音商标被驳回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很正常。商标只有你本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是不能够使用的,否则按照侵权处理。其实声音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不能够说你说了这句话就注册了,你的商标以后别人就不能够用了,这样子的话本身就是不合道理的。中华文字博大精深,那么发明文字的人,如果他也注册商标,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些人都不能够使用文字了,显然是不合适的,被驳回也是正常的。

当然了,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如果没有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和确凿的证据,那么估计就没有什么好争取的了。再说它的粉丝量也没有达到十几个亿啊,难道作为一个小学生作为一个初中生就不能够说买它买它了吗?话说回来买它买它是文字,说到底谁都可以讲,并不是说你音色不一样,就可以成为你独特的商标。

Ⅱ 李佳琦声音商标被驳回,你对“声音商标”有多少了解

直播是一个热门的新兴行业,不管是网红商家还是个人都纷纷利用直播带货,甚至有很多知名的一线明星都开始转行加入直播行业。李佳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了,他有着非常多的粉丝,每一场直播都特别的火爆。那么李佳琦惯用的口头禅就是,oh my god,买它买它,有爆料李佳琦正在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商标认证。

一、声音也可以申请商标吗?

对自己的所属物品申请商标是一件明智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模仿者,同时一旦出现模仿的情况,也可以利用法律的手段向对方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不过不少的网友都纳闷,为什么李佳琦会去用自己的声音注册商标?事实上除了文字图形数字等以外,声音也是可以用来注册商标的。

李佳琦是一位非常有魔性的主播,他的声音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你不由自主的掏出钱包去购买产品,关于这一点我先自己吐槽一下,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

Ⅲ 李佳琦声音商标被驳回,为何商标还分普通和有声音的

商标的分类有很多种,大家常见的是图形或者字母,或者两者的结合,这也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普通商标,但在2014年8月,经第三次修订的《商标法》就明确规定了声音商标,并从2014年5月1日开始生效。声音商标在美国等国家已经不新鲜了,但在中国却是新鲜事。

一、声音商标

根据相关公示结果显示,李佳琦申请的声音商标申请注册号为45217353,申请日期为2020年4月7日,声音商标的国际分类为广告销售。根据该商标摘要显示,本件商标以知名主播李佳琦人声念出“Oh my god,买它买它!”作为声音商标提出申请。

但在2020年12月4日,李佳琦公司曾申请注册的“oh my god,买它买它!”声音商标被国家的相关管理机构驳回。

Ⅳ 腾讯声音商标二度夭折 申请声音商标为什么那么难

只有我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在规定商标侵权行为时未提混淆之虞,而是直接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这一立法模式虽然在司法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却导致了我国部分法院过于僵化的以商标近似、商品类似作为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从而违背了《商标法》的立法目的与价值。笔者认为,商标侵权的判断应以混淆可能性为标准,正确看待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在判断中的作用。一、商标侵权判断应以混淆为标准 (一)商标权的客体决定了商标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 客体决定权利,在划定商标专有权边界,确定商标侵权判断标准之前需要明确的是商标法保护的客体是什么。商标并不仅仅是指由文字、图形、字母等或其组合而成的“符号标识”,它还包括所指向的商品或服务,以及最为重要的商誉。商标的这三个要素是统一的有机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构成商标。在这三者之中,商标法真正保护的不是商标标识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商誉,即标志与产品来源及经营者信誉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商品及其提供者,不能发挥识别机能的符号标识不是“商标”。只有通过经营者的使用,某一标识才能逐渐成为凝聚消费者购买经历以及产品质量等信息的载体,成为商标权人商业信誉的象征。正所谓“商标是商标权人最可信的图章,商标权人通过它来保证附着该商标的商品,它传递着商标权人或好或坏的名声……名声就像脸一样,是其拥有者及其信誉的象征”。通过使用后的商标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标识符号,而是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了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保证它们能达到消费者所期望的水平。这种基于商标而产生的信赖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让他们放心地选择即将购买的品牌而无需调查,同时也使得商标成为经营者推销商品的无声推销员。然而,作为商标权人的经营者、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不断的投资使用商标并保证商品质量的稳定,正是因为这些投资和努力都能得到回报,即商标成为了一种品质的保证,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这些商誉不会被他人冒用或盗用。因此,商标法不是保护符号的法律,而是保护标志和商品、经营者之间固有联系的法律。由商标权的客体决定了,只有混淆才更直接地指向商标侵权的本质,混淆才会破坏标志与产品来源及经营者信誉之间联系,而商标的相似仅仅是一种外在表象。对于侵权者通过使用他人商标将自己的商品伪装成他人的商品的行为,只有达到了使消费者产生误认的程度,才能够真正的侵占商标所有人的商誉。仅仅将商标近似作为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容易导致判断结果与消费者认知的背离,在消费者不会发生混淆的场合,由于法律实施的结果,创造了消费者的印象。如在一些商标纠纷案中法院完全根据两个商标的近似、商品类似做出侵权判决。这样实践的结果就是把商标法的保护对象由商誉转为商标标识本身,商标注册就可能成为“符号垄断”的手段,而这正是与商标法保护商誉的立法目的相冲突的。 (二)混淆标准有利于商标制度周延性 以混淆作为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与商标的正当使用制度上相通,更具有逻辑周延性。和任何权利一样,商标专用权也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第三人对商标标识的描述性使用及指示性使用上。上述使用之所以具有正当性,是因为这些使用仅限于说明描述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或是表明经营范围,并不会影响商标功能的正常发挥,也不会侵占到商标权人在商标上所累积的商誉。具体而言,在描述性使用的场合,商标权人的商标多是直接表示商品特点的普通词汇或是地理名称等,由于使用获得显著性得以注册。但这些商标的原有含义仍然存在,商标权人无权禁止第三人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使用标识。如将表示产地的“金华”二字用于“金华特产火腿”,并不侵犯“金华火腿”的商标权。“灯影牛肉”作为四川省达县著名牛肉商品土特产的名称,将其使用在牛肉商品上作为商品名称也不会侵犯“灯影牌”商标的专用权等等。描述性使用要求使用人是不可避免的使用,出于善意且不存在借用他人商标的信誉的行为,并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与将混淆作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是具有同一性的,第三人对标识的使用一旦跨过合理界限就会从正当性使用转化为侵权使用,而划定这一界限的标准就是是否引起相关公众的混淆。第三人的使用如果导致了相关公众的误认,就可能存在借用他人商标信誉,破坏商标功能的行为,从而排除在正当使用之外。可以说,混淆标准的建立使得第三人的使用被完整地划分为侵权使用和正当性使用,保证了制度上的周延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商标近似、商品类似作为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商标的正当使用制度就会遇到阻碍。因为依照一旦满足商标近似、商品类似条件就构成侵权,上述列举的情形就很难归为正当性使用,甚至大量不会造成混淆对标识的使用的情况都会归为侵权之列。二、双重相似于混淆 我国商标法司法解释在规定侵犯商标权行为时使用了“误导公众”等措辞,但又将“易使公众产生误认”作为商标近似的规定,使得二者的关系颇为模糊。笔者认为相似性的判断应当采用客观标准;在商标侵权行为的判断中,混淆是个更为丰富的概念,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不可替代混淆也不必然导致混淆。 (一)商标近似、商品类似不等于混淆 商标相似性的判断应仅仅针对符号本身。两个商标是否近似就是指两者相比较后,文字商标在音、形、义方面是否有部分要素相同或相似;图形商标在构图、颜色,文字与图形结合商标的在整体结构方面是否相似。相似性的判断应以客观比对为标准,不宜引入混淆作为参考,因为一旦在商标近似的认定中考虑混淆可能性就会导致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认定混淆需要考虑商品或服务是否类似;另一方面,是否有混淆可能性又是衡量商品或服务是否类似的因素。这无疑成为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不断循环问题,导致两者的关系更为混乱。将相似性判断限制在客观标准内,把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应作为混淆可能性的考虑因素之一,而不是再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近似、商品类似的判断标准,这样能够使两者的关系在逻辑上更为顺畅。事实上,混淆可能性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如“黑人”与“白人”商标,以一般的审查标准论,二者不应当属于近似商标,但我国商标审查部门考虑到“黑人”商标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当消费者看到同一种商品上的“白人”商标时,会误认两者有关联,进而造成产源误认,因此,认定两者为近似商标,不予注册。上述裁定的结果无疑是恰当的,但以存在混淆可能性为由认定两商标近似却未免牵强。审查机关对商标相似性的认定应当遵循客观原则,两者在音、形、义上无相似的要素就应当认定两者不构成相似商标,而无须以混淆可能性推导出商标近似这一并不符合一般消费者认知的结论,审查机关完全可以直接以存在混淆可能性做出认定。商标近似与商品类似不必然导致混淆的产生。美国在McGregor-Doniger诉Drizzle一案中就商标近似性与混淆可能性提出两项重要原则:第一,即便两者商标非常近似,也并不必然导致混淆。第二,在评估两件商标的近似性时,重要的问题是看近似性对潜在购买者的影响。最终该案中法院认定两件商标虽然相似,但不存在混淆的可能性。这一原则说明:首先,混淆可能性的判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除近似程度外还包括商标的注册与使用情况、显著性与知名度、费者的认知程度等。近似商标的使用的确增大了消费者发生混淆的可能性,但是消费者仍然可以通过对商品价位、店面装潢以及营业地点来区分不同的商品来源。如现代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商标标识均是H,仅存在角度上差异,但由于消费者对此类价位商品的高度谨慎使得将两者混淆的情况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其次,在商标诉讼中,判断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并不是判断混淆可能性的必经前提。商标近似、商品类似的认定从来都不是商标诉讼的主要目的,而是解决是否存在侵权问题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认定过程中应当始终以混淆可能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法院不必就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得出明确的结论。如果通过其他方式就可以解决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根本毋庸考虑商标、商品是否近似或类似的问题。 (二)混淆比相似性更丰富 混淆包含了狭义混淆、广义混淆,售前、售后混淆等不同样态,是一个远比相似性更为丰富的概念。混淆由最初仅限于产品的直接出处,随后逐渐延伸到出处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赞助关系,完成了从直接混淆向间接混淆的扩张。混淆时间起初限于购买之时,后来逐渐向购买前和购买后延伸,出现了售前混淆和售后混淆。其中,售后混淆不仅扩大了判断混淆可能性的时间范围,还将判断混淆的主体从购买者扩大到旁观者。相应的,混淆概念的不断演变使得世界各国建立了更为丰富的商标侵权判定体系。如美国1962年修正《兰哈姆法》,删除了第43条中的“消费者对该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这样只要商标的使用行为“可能导致混淆、误解或欺诈”就可构成商标侵权,商标侵权由最初的来源混淆扩大到了关联与赞助混淆。同时美国参议院解释:“因为该规定实际上既包括实际的消费者,也包括潜在的消费者,为了避免对法条中该用语的误解,删除‘消费者’这个词”。这也就意味着,对商标发生混淆的主体,既可以是实际的消费者,也可以是潜在的消费者,消费者发生混淆的时机,即可以在购买时,也可以在购买之前或者购买之后,从而为售前混淆与售后混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中BrookfieldCommunication lnc V.WestCoast EntertainmentCorp一案即是运用“初始混淆理论”的经典案例。在该案中,法院认为寻找原告产品的上网者有可能被带到被告的网站,并发现与原告相似的产品,许多最初意欲使用原告产品的消费者将可能使用被告提供的替代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不正当地获取了原告凝聚在其商标上的商誉,因此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可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域名、链接式广告、弹出式广告等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层出不穷,以相似性作为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很难全面准确地涵盖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商标侵权行为。而混淆这一概念演变至今,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将整个商品的销售过程囊括在内,还入了实际购买者、潜在消费者等众多主体,更因其准确的指向了商标侵权的本质从而能够涵盖破坏商标功能的各种行为,较之以相似性建立的单一的侵权体系具有更大的制度空间。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看来,我国《商标法》以相似性作为侵权判断的标准存在诸多缺陷,在实践中已成为公平处理个案的障碍,容易使得侵权的判定结果与市场脱节,违背消费者的认知。时值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之际,笔者建议我国应该明确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理清混淆与相似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对《商标法》第52条第1款可作出如下修改:“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与此相对应,对驳回商标注册申请事由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商标法》第28条修改为:“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导致公众产生混淆的可能,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作者:余静,原标题: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尊重作者版权,转载请保留作者署名。

Ⅳ 据说李佳琦声音商标申请被驳回,声音是否能申请商标

声音能注册商标。2014年5月1日起施行,原来受条件技术限制,我国并未将声音、气味等列入可申请商标标识范围。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此条明确了声音可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这说明,日后,广大消费者熟知的qq消息声、诺基亚、英特尔等常见的声音标识将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声音注册商标也是一种保护措施,此前就曾出现过新闻联播的片头声音被利用到广告中去的情况,如果注册了商标,将声音保护起来,这种广告就可以追责。这进一步拓宽了商标注册的载体,使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其原创、有显著性的声音进行注册,营造其商业价值。

Ⅵ 声音可以作为商标吗

可以的,商标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回音等,以及上述答要素的组合。
说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吧,腾讯公司就注册了“嘀嘀嘀嘀嘀嘀”作为商标,虽然审查被驳回了,复审也失败了,腾讯公司又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支持腾旭公司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说,腾讯的“嘀嘀嘀嘀嘀嘀”是国内首个经司法判决确认的声音商标。

Ⅶ QQ"滴滴"能当商标吗 知产法院受理首例声音商标案

这个目前还不能清楚的知道,因为这个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曾伴随一代人青春记忆的QQ信息提示音“滴滴滴滴滴滴”最近陷入商标纠纷。昨天,记者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获悉,该院正式受理了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关于“滴滴滴滴滴滴”(声音商标)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案。该案是我国新《商标法》将声音纳入可申请注册商标的范围以来,首例声音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诉讼案。
用过QQ的人都知道,当有消息传来时,系统就会发出“滴滴滴滴滴滴”的提示音。2014年5月4日,腾讯公司将这一提示声音作为声音商标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指定使用在第38类的电视播放、 新闻社、提供互联网聊天、电子邮件、信息传送等十项服务项目上,商标局作出不予注册的决定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请求。
2016年4月18日,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驳回复审决定书,认为腾讯公司提交的证据虽能证明QQ软件享有知名度,但申请商标的声音仅为软件包含的标识某一功能的声音,申请商标为“滴滴滴滴滴滴”声音,该声音较为简单,缺乏独创性,指定使用在电视播放、信息传送等服务项目上缺乏商标应有的显著特征,难以起到区分服务来源的作用。据此,作出申请商标不予核准注册的决定。
腾讯公司不服,于法定期限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腾讯公司诉称,腾讯QQ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有消息传来时播放的“滴滴滴滴滴滴”声音即为申请商标的声音,申请商标能直接对应腾讯QQ即时通讯服务。申请商标“滴滴滴滴滴滴”为六声音响,不冗长也不简单,具有声音商标应有的显著性,能够起到区分服务来源的作用,同时申请商标经过长期使用,知名度和显著性不断增强,相关公众能够有效识别;被诉决定错误地将“独创性”作为声音商标的审查标准,于法无据。
腾讯公司认为,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错误,请求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决定。
来源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720/c40606-28567837.html

Ⅷ 申请声音商标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和流程

我们平时所了解的知识产权大多数都是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版权、著作权等,用声音注册商标的并不多见。那么申请声音商标需要哪些条件?
(一)声音的商标注册应满足实质条件,具备显著性和非功能性显著性是商标保护的灵魂,声音商标应当与普通商标一样满足显著性要求。《商标法》第九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断标准是,消费者在一般注意情况下能否从听觉的角度根据声音标识实现对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区分。对于那些不能实现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通用性声音,如普通的鸟鸣狗叫、喇叭声、爆竹声等,则不能获得核准注册。
(二)声音商标的注册也要满足非功能性的要求标志的功能性是指该标志的特性是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要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而必不可少的。例如,普通的atm机在出钞时会发出“哗啦啦”的数钞声,这种声音就属于功能性声音,因此不能注册为atm机商标。
注册商标的流程是怎样注册商标大致分为六个步骤,准备的资料不繁杂。
(一)选择注册方式一种是自己到所在地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另一种是委托一家经验丰富的商标代理组织代理服务。
(二)查询在注册前,最好先找一家比较权威的查询公司,可以大大减少商标注册的风险,提高商标注册的把握性,一品标局提供免费商标查询服务。
(三)准备资料准备商标图样10张,长和宽不大于10厘米,不小于5厘米,商标图样方向不清的,应用箭头标明上下方;如果是个人提出申请,需出示身份证并递交复印件;若是企业申请,则出示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并递交复印件;盖有单位公章及个人签字的填写完整的商标注册申请书。
(四)开始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人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与中国签订协议或与中国共同参加国际条约或按对等原则办理的国家的外国人、外国企业。
(五)申请日的确定由于我国商标注册采用申请在先原则,一旦您和其他企业发生商标权的纠纷,申请日在先的企业将受法律保护。接下来就是商标审查、初审公告、注册公告三个程序。需要强调的是,经过商标局初审通过的商标,要在刊登公告三个月后误认提出异议才可以注册完成,该商标即受法律保护。已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可以申请商标续展注册。
(六)领取商标注册证

Ⅸ 李佳琦声音商标申请被驳回,被驳回的理由是什么

被驳回的理由就是李佳琦申请的声音商标不具备显著性,也不满足申请声音商标所需要具备的硬性条件。其实李佳琦申请自己的声音商标的出发点是友好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权益考虑,也是为了消费者考虑,希望能够通过商标的注册从而约束某些故意使用声音的商家停止虚假行为。但是就“oh my god,买它买它!”这一句话来讲,无论是前面的英文还是后面的汉语,都是使用率极其广泛的词汇,这本身不具备显著性。

但是了解情况之后,李佳琦的声音商标却存在这些质疑的问题,god是英文,本身带有一种神明的信仰,这和我国的理念不符合,其次就是太大众,太普遍,不具备显著性。

Ⅹ 声音商标的定义是什么

声音商标是指由能百够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声音构成的商标。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及欧盟回等均已在商度答标立法、司法中承认声音商标。

根据《商标法》第八条规定:

“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洋易达可为您提供银行开户、公司注册、商标注册等业务,专人服务,不成功退全款。
希望可以采纳哦~

阅读全文

与声音商标的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