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
一、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二、1、2006年三月份有三位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歌舞厅因为与他人发生口角,用刀砍伤两位跳舞的成年人,在案件侦查阶段办案警察在没有通知监护人的情况下讯问三位未成年嫌疑人,法院在不公开审理本案时,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以被告系未成年人、在没有通知监护人的情况下讯问三位未成年嫌疑人、都是初犯进行辩护,法院采纳辩护人意见按故意伤害罪判处主犯有期徒刑六个月,其他两名被告免除刑事责任。2、本案中主犯池某某是父母离异家庭,他随父亲生活,可父亲已经再婚,母亲单身却没有能力管理、教育。3、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4、由于父母离异,缺乏管教,又早早辍学,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气,自制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将哥们义气,一时冲动、不计后果,走上犯罪道路。
Ⅱ 生活中遇到法律纠纷怎么办
你好,收集证据依法起诉。
Ⅲ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
别见怪 我就有一个啊 关于学校不能没收学生手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通常会采取一些管理手段,有些学校会搜查学生的物品或者暂时扣押学生的手机、游戏机等,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教师罚学生款的情况。在一些教师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管理手段,事实上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一、学校无权没收或暂扣学生的物品。没收和暂扣财物属于行政处罚范畴,而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显然没有这样的权利。实施行政处罚措施必须具有相应的主体资格,根据我国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有以下三类主体: 1.依法律规定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该法第十九条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二、学校侵犯学生财产权的法律救济。人身权与财产权是公民具有的两大基本权利。毫无疑问,学生对自己的手机等个人物品享有法定财产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剥夺。对于学校没收或者暂扣、毁坏学生财物、罚款等行为,学生可以依据我国《教育法》寻求法律救济。该法第四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1.申诉。申诉是指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有关机关申诉理由,请求予以审查和处理的制度。具体而言,学生对于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的行为,可以向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即教育局提出。2.诉讼。诉讼是另外一个救济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学校归还财物,如果由于没收或者扣押使学生的财物发生丢失、毁损等情形,可要求学校给予赔偿。申诉和诉讼两种法律救济途径并不冲突,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财产权受到来自学校或者教师的侵犯,学生可以选择两者之一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的方式寻求法律救济。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规定:国家,集体,私人拥有的财产,任何单位,组织,个人,不得侵犯。 《物权法》第四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三十二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第三十四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补充:学校与学生约定协议,但未征得学生同意,所以无效。另外与限制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约定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应。
Ⅳ 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一)陈芳君等与陆伯权返还财礼一案
【案例】:1990年9月,原告陆伯权与被告陈芳君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双方恋爱期间,陆伯权送给陈芳君及其父母财礼若干。后因种种原因,双方中断恋爱关系。1992年11月13日,陆伯权向被告户籍所在地的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陈芳君及其父母返还所送之财礼。
被告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在答辩期内,以自己经常居住地在杭州市江干区为理由,向慈溪市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要求将本案移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审理。
慈溪市人民法院经审查查明:被告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于1992年1月9日起暂住杭州市机场路闸弄口新村28弄18号,有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闸弄口派出所办理的被告暂住证为据。本院对本案的立案日期为1992年11月13日。
三被告在杭州市江干区连续居住的时间至本院立案时尚不满一年,因此,不能认定杭州市江干区为被告的经常居住地,被告提出管辖异议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慈溪市人民法院于1992年12月5日裁定:
驳回被告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二)张静诉俞凌风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案例】:原告张静,网名红颜静;被告俞凌风,网名华荣道、大跃进,二人各自以虚拟的网名登陆网站参加活动。且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聚会相互认识,并相互知道网名所对应的人的真实身份,且张静的红颜静的网名及真实身份还被其他网友所知悉。
被告多次在网站的公开讨论板块上发表署名大跃进的文章辱骂红颜静,原告在被侵权后也曾在网站上发表过损害被告名誉的文章。后原告起诉被告侵犯其名誉权。
人民法院于2001年7月16日判决:
一、被告俞凌风停止对原告张静的名誉侵害,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上向张静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须经本院审核。否则,本院将在一家全国性网站上公布判决书,刊登费用由俞凌风负担。
二、被告俞凌风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向原告张静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本案受理费510元,其他诉讼费1200元,由原告张静负担460元,被告俞凌风负担1250元。
(三)消费不忘索证据,维权方能更畅通
【案例】近期王先生在邯郸市一大型超市购买了步步高牌的DVD机。在使用几天后,发生读碟不能的毛病。无奈,他找到步步高的专业指定维修商,维修商经检查说:这台机器是假机器,不是步步高厂生产的。而后王先生凭发票找到超市,超市说是组装的。
几次解决不妥,王先生反映到某新闻媒体,通过媒体的介入。该超市作出了,退还王先生原购机的钱款,并免费为王先生换同型号的真机一台。
Ⅳ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男友在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工作,是一家台湾企业,周六从不休息,该公司的员工流失很大,没有几个老人,就他了,工资还特别低,首席牟总(穆?),给他们每周六必然开会洗脑,说别人买车、房了,你没有买,因为你不努力。。。。要知道建筑的业绩很难拿到的,靠拼命开会达到了洗脑的目的,生活受不了也只能熬,关键待遇还特别低,每次都得我去接济,这周五又向我要钱,说没钱坐公交车了,悲哀啊。。。
这公司就是销售冠军瓷砖的,工作了好几年,工资才2000元。我都觉得他是个软蛋,还不如我刚毕业的一个小姑娘呢,在北京啊,别忘了这是。尼玛受不了还不向劳动部门反映?
求助如何找资料,起诉这个单位。
Ⅵ 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有哪些至少写出四个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交通安全法》
3、《婚姻法》
4、《劳动法》
5、《合同法》
6、《刑法》
7、《民法通则》
Ⅶ 列举几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很多
婚姻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Ⅷ 我想了解一下生活中的法律纠纷都有哪些内容
1到私人诊所就医出现意外,算医疗事故吗?
按照我国《医疗事故处理专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的主体属应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私人诊所没有执业许可证,不属于医疗机构。因此不算是医疗事故。
2 医院租房给他人行医,出现事故谁负责?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立必须经过注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院租房给他人行医,患者无法确知该门诊与医院的关系。因此医院应负赔偿责任。
3 医疗事故与医疗意外有区别吗?
所谓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而医疗意外则是指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或者异常病情而发生的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
4 医院有权拒绝收治危重病人吗?
我国《执业医师法》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都明确了对病人的救治义务,医院不得拒绝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处置。
5 医院不准转院导致患者伤害要赔偿吗?
医院不准转院导致患者伤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Ⅸ 生活中有哪些法律问题
日常生活常用:民法通则 对老百姓最有用
公司工作常用:公司法
会经常使用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购物时会用到的1.列举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8个以上)2.对每个法律分别进行解释,说明在遇到什么问题是会用到该法律法规.
1、婚姻法 用于处理夫妻家庭关系,子女抚养关系,感情破裂离婚时必用2、继承法 用于老人去世后遗产的分配与继承3、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于日常生活出行可能会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处理4、合同法 用于生活中购买房产、汽车等物品时签订合同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用于买东西遇到假货或者欺诈等情况是维权6、治安管理处罚法 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处理邻里关系纠纷7、刑法 用于受到伤害,如家中被盗、路遇抢劫等犯罪情况,如何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8、劳动法 用于工作与单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于维护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