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污染找谁投诉投诉管用吗
对于光污染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不少大城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内危害,正容在逐步制定有关法规。
对于你目前的情况,建议向当地人大政协部门或者政府部门反映,如果当地有什么行风热线之类的可以进行投诉,看能不能解决。。
❷ 国家对光污染问题有没有法律法规限制
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光污染的”法律;一般参照城市噪音等管理的法规进行劝阻。
或是通过举报,要求城管部门加以干涉;或是新闻媒体舆论曝光进行制止!
您那里具体什么情况不是很清楚,希望能帮到您!
❸ 太原光污染找谁投诉
1、如果发现污染嫌疑可以向当地县级以上环保局举报 2、或者12369电话举报 3、不行再向上级环保部门举报或当地检察院举报
❹ 上海光污染投诉到哪个部门
要看什么样的污染,如果是广告牌、灯箱、电子屏等 应该找城管,原则上 谁审批谁管理
❺ 光污染属于哪个部门管理
光污染属于环保部门管理。
环保管理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管理措施。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环保机制不完善、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等。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感。
(5)光污染投诉扩展阅读:
防治方法
1.要减少光污染这种都市新污染的危害,关键在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禁止使用大功率强光源,控制使用大功率民用激光装置,限制使用反射系数较大的材料等措施势在必行。
作为普通民众,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带长时间滞留,若光线太强,房间可安装百叶窗或双层窗帘,根据光线强弱作相应调节;另一方面应全民动手,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花,广植草皮,以改善和调节采光环境等等。
2.建议国家制定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因此根本还没有这方面统一的标准。专家认为在我国城市夜景观建设迅速发展的时候,尽快制定景观照明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我们不要去走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
另外,专家认为加强夜景观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管理也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从事灯光设计施工的人员当中专业技术人员很少,许多产生光污染和光干扰的夜景观是由不科学的设计施工造成的。
1999年《天津市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试行),2004年《天津市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标准》,北京市于2007年颁布《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
3.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光源。现阶段虽然有大多数地方会自觉使用节能光源,但还有一些场所未能做到自觉使用节能光源照明。
❻ 酒店夜夜灯光闪 居民不堪光污染 灯光扰民怎么投诉
在我国的《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有关于环境方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宪法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民享有舒适环境的环境权,任何影响他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构成侵权,都应当被禁止。但宪法对哪些行为、现象属于侵权并未作出规定,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规予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民法通则的这条规定是规范相邻关系的。依现今通行的说法,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光的侵入”这种侵权形式,因为妨碍“采光”都被解释为影响(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阳光),对于这种“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开头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灯光的人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条立法的规范范围。但是作为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条款,仅仅作这种字面的狭义解释,也未免不符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因此,我们在遭受了灯光污染之后还是要找街道或居委会协调,同时也可以考虑人民法院。
❼ 对于工地对居民的严重光污染,现有法律法规提供解决办法吗
最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源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进行了修改,已经将光污染列入污染源之一,请及时向环保部门进行投诉。
第42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57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❽ 小区内安装的监控光污染该如何投诉
法院起诉,最为有效
❾ 中国关于光污染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宪法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民享有舒适环境的环境权,任何影响他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构成侵权,都应当被禁止。但宪法对哪些行为、现象属于侵权并未作出规定,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规予以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34条规定:不可称量物侵入的禁止: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于他人的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有煤气、蒸汽、热气、臭气、烟气、灰屑、喧嚣、无线电波、光、振动及其他相类者侵入时,有权予以禁止。但其侵入轻微,或按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形状、地方习惯认为相当的除外。
(9)光污染投诉扩展阅读
法律空白点
为限制光污染而制定法规、规范和指南,国外早在70年代已出现,而我国一直处在“光污染” 环境立法的空白点。1972年苏格兰的安德鲁天文台和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斯托姆诺天文台就已提出天空光影响天文现象的问题。
198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和国际照明委员会联合发表了“减少靠近天文台城市的天空光”的文章。然而在我国正式制定相关法规,是上海市制定的首部限定灯光污染的地方标准—《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颁布,并于200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但从“光污染第一案”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被誉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首部限制光污染的地方性标准的处境却有些尴尬。标准是有了,但市民对光污染的投诉却比较困难。环卫部门虽明确表示,接受景观灯造成的光污染投诉,但环保部门同时表示,对于灯光使用单位没有强制力,同样环卫部门也没有处罚权。
当然在该案中,《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贯穿始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告律师认为如果原来起诉的话,可能面临证据、依据上面的问题,这个标准出来以后我们就有依据了,根据这个标准可以认定他已经构成了光污染。
到现今为之,虽然目前我国有综合性的环保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也有专门环境立法,如《水法》、《森林法》等,但都没有涉及光污染的规定。在此背景下,《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用以解决纠纷的法律法规也未涉及追究造成光污染者行政、民事等责任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光污染
❿ 深圳光污染没法治理
LED户外电子广告牌遍开城市繁华路段,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越来越多。在声、光、电的综合作用下,一块块巨大的LED广告牌将城市的夜装扮如白昼,马不停蹄地告诉你什么最流行,“幸福生活”又长什么模样。嘿,欢迎来到人造的不真实世界。
不真实就不真实呗,反正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早就说过什么是“虚假需求”。可咱现在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人造的不夜城,危机四伏。附近市民在LED广告牌强光影响下,视力下降,夜不能寐,开个车还容易因强光而判断不准发生个追尾什么的。这还得了?
LED广告牌缘何爆炸式地增长?先来看个经济账。据本报记者调查显示,LED广告牌背后存在巨大的经济利润。一块500多平方米位于华强北的LED广告牌,每天播出60次、一次仅15秒的广告,一个月的报价就有90万。这么大块肥肉,商家自然趋之若鹜。加之,缺乏配套的法规与监管。目前,我国并无专门针对光污染的法律法规,没有光污染的测评标准,更没明晰光污染的监管部门与权限。尽管LED广告牌从审批到最后的违建查处,涉及工商部门、城管部门和交警部门,但它们所造成的光污染却不在以上职能部门的管理权责范围内。换言之,它们造成的光污染,是“零监管”!如此监管,乱象如何不丛生?这也导致相关的光污染投诉成了难题,一是不知道向哪投诉。二是投诉了有关部门又因缺乏相应的监管处罚法规标准,难以执法。于是,演变成LED广告牌愈发多,危害愈发大,市民抱怨愈发多,相应的监管惩处却迟迟见不到。
光污染的元凶除了LED广告牌,还有玻璃幕墙。现在,高楼大厦遍用玻璃幕墙,实则花哨有余,危害不小。玻璃幕墙反射强光,容易造成意外交通事故,威胁生命安全。强光反射到室内,升高室温,增加空调开支。但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也处于监管空白的地带。
LED广告牌和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染不仅闹心、伤身,还易诱发交通事故,是时候该管管了。像玻璃幕墙,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其使用;转而寻找新型材料与技术。美国出台了《节约能源法》限制玻璃幕墙的使用;德国禁止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防治光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明确制定光污染的界定标准与测评标准。目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已出台了有关光污染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深圳也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出台治理光污染的法规或规范。据悉,市城管局表示,正在与相关部门联合修订《深圳市户外广告设置指引》,增加LED广告屏的管理细则;与此同时,深圳市LED电子显示屏专项规划以及LED电子显示屏广告设置的技术规范也将出台。
法律规范的一个要点,是要明确监管光污染的责任主体,否则,监管会陷入多部门推诿扯皮的窘境,相关的法律规范也就沦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此外,还要做好LED广告牌的审批、鉴定与验收工作,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同时,大家也该变一变落后的审美观了,别再以“害”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