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岛市李沧区的名胜古迹
青岛梅园 位于李沧区楼山乡十梅庵村村东的山坡上,占地700余亩 ,拥有126个品种的梅花共计10000余株。梅园与青岛禽鸣园、十梅庵碑林融为一体。冬春之际,各色各样暗香浮动的梅花、汇集全国书法名家手迹的碑林石刻与离鸣园的花鸟虫鱼相映成趣,吸引八方来客。199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第六届中国梅花腊梅展览会和老三届梅花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10余家单位和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展览会,游客达到50余万人。 乡村 沧口地区长期为青岛市郊区,乡村占比重较大。解放初期属四沧区,所辖村庄有:十梅庵、楼山后、坊子街、南岭、大枣园、小枣园、东小庄、石沟、文昌阁、姜家西流庄、褚家西流庄、晓翁村、西大村、东南山、窝铺、营子、板桥坊、阎家山、盐滩、沙岭庄、孤山、大水清沟、小水清沟、大山、湖岛、东广场、小村庄、十三村、十四村、十五村等30个。1951年7月市区调整时,四沧区划分为四方区、沧口区。沧口区所辖村庄有:晓翁村、姜家西流庄、褚家 西流庄、东南山、窝铺、营子、板桥坊、盐滩、沙岭庄、孤山、大水清沟等11个。后来几经变更,到1991年底又增加石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湾头、东南渠、西南渠、楼山后、坊子街、十梅庵、大枣园、小枣园、南岭,东小庄、阎家山、香里等15个村庄。上述各村,曾分属西流庄、楼山两个人民公社。楼山人民公社于1984年改为楼山乡,所属湾头、东南渠、西南渠、楼山后、石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十梅庵、大枣园、小枣园、南岭、坊子街、东小庄等13个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各村建有村民委员会。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属生产大队的农户,1982年10月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1984年9月,成立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1990年又改称沧口区第二工业局,原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6个工贸公司,1990年又改称企业总公司。 第一节 楼山乡 地理位置 楼山乡位于区境的最北端,是陆路出入青岛市的咽喉地带。东倚崂山山麓,同崂山区夏庄镇、李村镇接壤;西濒胶州湾,与崂山区红岛镇隔海相望,南与板桥坊街道办事处辖区相接,北同崂山区流亭镇毗邻。全乡总面积为11.93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部为丘陵山地,有围子山、虎头石、南尖口、凤山、楼山等山峦。西北部地势较平坦。境内有湾头村河、楼山后北河、楼山后南河3条季节性河流。乡境东南部土地、水利资源较为贫乏,适合发展采石、建材行业;西北部土壤疏松,地下水源极为丰富,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沿海滩涂盛产蛤蜊等贝类海产品。境域南部有楼山,楼山乡由此而得名。乡政府机关在小白干路523号。 历史沿革 楼山乡辖区原有17个自然村,建村最早的可上溯到明朝永乐初年,距今已有500余年。在德国、日本侵占青岛以前,楼山地区隶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后,德国殖民当局将胶澳租借地划为青岛区和李村区,楼山地区隶属李村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时,楼山地区南部诸村划入四沧区,北部诸村划入夏庄区。1938~1945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楼山地区划入仙家寨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楼山地区南部划入沧平乡归属四沧区;北部划入海滨乡归属夏庄区。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其乡区由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统一管辖,楼山地区13个行政村南部诸村仍归四沧区;北部诸村划入崂山办事处一区。1951年7月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将郊区调整为9个区。1951年10月成立楼山区,楼山地区13个行政村除石家宋哥庄划入流亭区外,其余12个行政村归属楼山区。1956年1月,郊区改划为27个乡,实行农业合作化时,楼山地区各村分别划入枣园乡和双埠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又全部划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3个行政村改为13个生产大队。1961年10月崂山县成立后,将楼山后,坊子街、小枣园、东小庄、西南渠、东南渠、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8个生产大队划入西流庄人民公社,归沧口区领导。1962年5月,又将以上8个生产大队仍划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归崂山县领导。1962年11月,经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楼山地区的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西南渠、东南渠、湾头、坊子街、楼山后、大枣园、小枣园、十梅庵、南岭、东小庄等13个生产大队从仙家寨人民公社划出,组成楼山后人民公社,归崂山县领导。196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楼山后人民公社划入沧口区,但农业生产仍由崂山县管理。1978年转为蔬菜专业生产后,全部归沧口区领导。 1984年体制改革后楼山后人民公社改为楼山乡人民政府,所属13个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 机构设置 1991年底,乡设有党委、政府、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及乡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机构。乡党委下设组织、宣传、信访等部门;乡政府下设经委、财政、审计、民政、司法、土地、计划生育、农机、农技等部门。区有关部门还设立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人民法庭等派出机构驻乡。 人口土地 1991年全乡总户数1.02万户,总人口2.9万人。 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和村民建房用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1991年底全乡可耕地面积仅有2 000余亩,粮食作物已停止耕作,只种植蔬菜和少量的花卉。有8个村分别于1982年、1984年和1992年办理了集体农转非手续。至1992年非农业人口已占全乡总人口的55.8%。全乡95%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商业等多种经营。 文物古迹 乡境内有文物古迹多处,现有址可考的有商周遗址——古城顶和大枣园石牌坊。 商周遗址——古城顶 位于十梅庵村东,据考此处属商周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处海防城堡,占地约10亩。1949年和1955年曾在此出土了箭头、短剑、陶片、骨器、石器等文物。还发现了夯土城堡的基础和穴居洞室。 大枣园石牌坊 大枣园村中心大街矗立的两座石牌坊(“文化大革命”时饰物被毁,现仅保留主体)。据牌坊上刻字和大枣园村《王氏祖谱》载,该牌坊是清康熙帝下旨,为表彰“国师”王懿及其祖父、父亲而立,建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所属村庄 坊子街村 位于楼山乡南部,东临小白干路,西南临凤山,南接小枣园村,北邻楼山后村和青岛汽车制造厂。村庄占地0.28平方公里,住户460户,人口1 500人,均为汉族,是楼山乡较小的村庄之一。 据该村《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李氏祖先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后于、王、孙等姓陆续迁来,多以开坊子(小吃店)为生,故名坊子街。该村历史上延续下来一集市,农历逢四遇九为集日,俗称枣园集。村东原有一自然小村——刘家台,解放后划归该村为一行政村。 该村在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曾与楼山后、小枣园、东小庄联合成立一高级社——红日农业合作社,196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坊子街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坊子街村至今。 该村建有中共坊子街村支部、坊子街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南岭村 位于楼山乡东南部,东临虎石山,南与崂山区李村镇石沟村相接,西临小白干路,北与大枣园相邻。村庄占地面积0.35平方公里,住户680户,人口1 900人,均为汉族。 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初年,刘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地处丘陵地带,故名南岭村。 该村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果园。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南岭生产大队,1984年后改称南岭村。 解放初期有耕地1 000余亩,后土地被陆续征用。从60年代初开始创办一些副业项目,以采石、烧砖为主。改革开放后,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至1991年全村企业11个,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年总收入1 800万元,人均1 600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 该村建有幼儿园、小学、医疗保健、液化气站等设施,村民子女免费入学。1986年起,村民实行退休养老制度。1991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十梅庵村 位于楼山乡东部,东临围子山,南临虎头石山,西南与大枣园村相接,北与湾头村相邻。村庄占地0.4平方公里,住户993户,人口2 829人,均为汉族。 该村起源于明永乐初年,庄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后有臧、张等姓也陆续迁来。因村前山坡建有一庙宇,门前种植十株梅花树而得名。该庙于解放前战乱中被毁,遗址在“四清”时被清除。 解放前,隶属李村区、四沧区、夏庄区等。解放后,划归楼山区。1956年划为枣园乡。196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十梅庵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十梅庵村。该村建有中共十梅庵支部、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林、果。由于土地多为山岭薄地,贫瘠干旱、产量较低,加上人口逐年增多,靠单纯的农业经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从60年代起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建材业,以采石、烧砖为主。至1991年,村办企业已达30多个,固定资产1 000多万元,年总收入4 300万元,人均收入1 128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1989年开始发展外资企业。1988年和1989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花园式单位、文明卫生村称号,1987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沧口区文明村庄。198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楼山后村 位于楼山乡中部,东与青岛汽车制造厂相邻,西靠四流北路,南与坊子街村相接,北至遵义路。村庄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住户1 156户,人口3 650人,均为汉族。 楼山后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林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南临楼山,故名“楼山后”。 楼山后村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建有医疗保健、幼儿园、液化气站、体育场、公园等设施。1980年开始实行村民退休养老制度。1989年开始均被授予青岛市、沧口区文明村庄、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湾头村 位于楼山乡东北部,东、北与崂山区夏庄镇交界,西接东南渠村,南邻十梅庵村,西与东南渠村相接。村庄占地0.4平方公里,住户1 025户,人口3 069人,均为汉族。 据考,该村始建于1404年(明永乐二年),张、赵两姓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东有一天然大湾(池塘),故取名“湾头”。原湾头村西南有一自然小村——栾家泊子,村东南山坡亦有一自然小村——许家庵子,合作化时划归湾头村为一行政村。现栾家泊子与湾头村连成片,许家庵子住房也陆续迁至湾头村内。1956年湾头村与东南渠村、西南渠村共同成立高级社——群英农业合作社。196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为湾头生产大队。现称湾头村。 西南渠村 位于楼山乡北部,东临小白干路,南至遵义路,西靠青岛钢铁总公司,北到青岛人造板厂。村庄占地面积0.27平方公里,住户640户,人口2 100人,均为汉族。 据考西南渠村始建于1410年(明永乐8年),相传该村张氏祖先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东北处有一处土埠(现归东南渠村),村名定为安家(甲)埠。后因战乱,村民不堪骚扰和负担,又因村南有一小渠,遂将村名改为南渠(谐音“难去”)。1936年分为东、西南渠两个村。 西南渠村在农业合作化时,曾与东南渠、湾头村合并成立高级社——群英农业合作社。1962年划入楼??后人民公社,称西南渠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为西南渠村。 刘家村 位于楼山乡西北部,东接胶济铁路,西与徐家村相接,北临瑞金路,南靠楼山火车站。村庄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住户1 243户,人口3 716人,均为汉族,是楼山乡较大的村庄之一。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刘氏祖先从即墨县留村镇东葛村迁至,时已有石氏居于西部,后又有徐氏迁至中部,同用“宋哥庄”村名。民国初年建立村行政时分为三村,该村冠以刘家宋哥庄。合作化时曾与徐家村合为一个高级社。1958年划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划归西流庄人民公社,1962年为楼山后人民公社刘家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为刘家村。 该村建有中共刘家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徐家村 位于楼山乡西北部。东连刘家村,西接石家村,南靠青岛钢丝绳厂,北至青岛电站阀门厂。村庄面积0.4平方公里,住户1 000户,人口2 900人。 据该村《徐氏族谱》记载,清朝初年,徐氏从莱阳迁至。时已有刘、石两姓居此,统称宋哥庄。民国初年宋哥庄一分为三,因徐姓最多,故定名徐家宋哥庄。1956年合作化时,曾与刘家村合并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两村分别划入西流庄人民公社,该村称徐家生产大队。1962年划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同年又划入新成立的楼山后人民公社,为徐家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改称为徐家村。 该村有中共徐家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管理村办企业。 大枣园村 位于楼山乡东南部。东临虎头石山与崂山区夏庄镇交界,南与南岭村相接,西临小白干路,北靠楼山乡政府。是楼山乡较大村庄之一。村庄总面积0.7平方公里,住户1 480户,人口3 988人。多为王姓,汉族。 据该村《王氏族谱》记载,该村祖先王氏于明朝万历初年由青州府临朐县礼让乡寺泊社四甲棘村迁至,村名仍沿用“棘林村”。后因此名陋俗,且本地当时多枣树,遂将村名改为枣园村。后因王氏家族分出一支迁至村西南处,至20世纪30年代,取名小枣园。原枣园村改名为“大枣园村”,沿用至今。 大枣园村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衍较快,且崇尚科举。清康熙年间族人王懿(字文子),其祖、父三代皆由科举入仕。据《王氏世谱》载,王懿曾入翰林院,做过胤稹(即雍正皇帝)之师傅,故有“国师”之说,盛极一时。现大枣园村内尚存建于康熙24年(1685年)为表彰王懿祖孙三代而修建的石牌坊两座(“文化大革命”时其饰物被毁,现保留主体)。近代书画家王知昌(字仙坡,1906~1987年)也是大枣园村人,青年时曾东渡日本留学,后因生活所迫回村务农,闲时潜心书画,尤对山水画造诣颇深,风格独特,曾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大枣园村解放前属四沧区,1951年划入楼山区,1956年以该村命名的枣园乡为郊区27个大乡之一。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时称大枣园生产大队。196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为大枣园村。 该村建有中共大枣园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总公司管理村办工商企业。 大枣园村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解放初期,有耕地2 000余亩,后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加上人口逐年增加,从60年代开始陆续办起了一些小型工、副业项目。改革开放以后,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到1991年共创办工业企业48个,商业网点34个,处全乡领先地位。全村固定资产总额1 747万元,年总收入5 870万元,年人均收入1 526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 大枣园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发展村民公益福利事业。建有医疗保健室、幼儿园、液化气站等各1处。村民实行退休养老制度。1990年被青岛市、沧口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小枣园村 位于楼山乡西南部。东临小白干路,西与青岛碱厂宿舍相邻,南接东小庄,北靠凤山。村庄占地0.18平方公里。住户250户。人口750人。是楼山乡最小的村。 东小庄村 位于楼山乡西南部,东邻兴城路小学、青岛造纸厂仓库,西邻原青岛园艺六分厂,南靠青岛泡花碱厂,北接小枣园村。村庄占地面积0.2平方公里,住户250户,人口800人,是楼山乡较小的村之一。 东小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村子周围土地原归即墨县大族黄家所有,并派家人住此管理,逐渐成村,取名小庄。民国时期,为与海西(阴岛)的“小庄村”相区别,遂改为东小庄。 东小庄解放前作为乡区归四沧区管辖,日本侵占青岛时期曾在此设“卡子门”(封锁线出入口)。解放后,划入楼山区。合作化时曾和坊子街、楼山后、小枣园合并成立高级社——红日农业合作社。196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为东小庄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东小庄村。 东小庄村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果园,随人口逐年增长和耕地逐步减少,从60年代开始兴办一些小型工、副业。改革开放以后,村办企业发展较快。至1991年,村办企业共5个,固定资产达123万元,年总收入256万元,人均收入800元。东小庄村建有幼儿园一处,从1986年开始实行村民退休养老制度。 第二节 西流庄人民公社、沧口区第二工业局 沿革 前西流庄人民公社所辖区域在青岛解放初期属四沧区,1951年7月划归沧口区。经过1951年土地改革和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8月,在原13个自然村形成的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沧口区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称西流庄人民公社。1963年7月,原属沧口区的西流庄人民公社划归崂山县领导,居民生活供应、文教卫生仍归沧口区管理。1969年9月,又全部划回沧口区统一领导。1982年3月和1983年2月,原属崂山县李村人民公社领导的香里大队、阎家山大队先后划归沧口区西流庄人民公社领导。1982年10月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属农业户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 1984年9月,公社体制改革后,原西流庄人民公社改名为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原生产大队,先后更名为经济公司、工贸公司、分公司等。1990年8月,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改名为沧口区第二工业局,各分公司遂更名为企业总公司。1991年底,设局党委、局机关、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共青团、工会、妇联、武装部等组织。下设板桥坊、晓翁、盐滩、水清沟、香里、阎家山等六个企业总公司。 地理位置 西流庄人民公社位于沧口区东南部,东至小白干路,与崂山区的李村镇毗邻,西接沧口区四流中路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南至水清沟南山,与四方区接壤,北至楼山,与楼山乡相连。面积6.9平方公里。境内多丘陵,牛毛山和东南山是境内的两座小土山。西流庄南河、西流庄西河、东南山河、板桥坊河均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向西流入胶州湾。 经济情况 1991年底,沧口区第二工业局所辖工业基层单位64个,工业产品品种51个。其中局直属工业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4 239万元,利润总额73万元;村办企业56个,工业总产值4 065万元,利润额443万元。另有第三产业网点36个,营业额4 515万元,利润总额111.1万元。
㈡ 寻找05年儿童文学里面的一篇文章。
两只相距四点五厘米的蚂蚁 薛涛
小白和小黑怎么联系,是个秘密。这个秘密最先藏在小白那里,一天后小黑不放心了,又改藏在小黑那里。秘密藏在小黑那里小白又睡不好了,彼此都怕对方马虎把秘密弄丢。最后他们想出一个最好的主意:把秘密分成两份,各得一份,这下大家都安心了。小白笑了,小黑也笑了。小白说,我知道,你在笑。小黑说,你也在笑,我知道。然后两人关闭“仪器”睡觉,睡得香极了。
他们是用触角联网的,就是这个秘密。
蚂蚁小白住在西宁,蚂蚁小黑住在青岛。
小黑对西宁知道的不多,只是一块高原、一片草地,还有一只蚂蚁。就这些。
小白对青岛知道的更少,一只蚂蚁、一只黑蚂蚁、一只喜欢旅行的黑蚂蚁。就这些。
小白问小黑,你说我们的距离有多远呢?我觉得不太近呢。
小黑说,这个难不住我,我马上告诉你准确答案。
小黑翻出一张不大的地图,再找来一把塑料尺,在西宁和青岛之间量了三遍。确信没有误差了,小黑兴奋地告诉小白,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才四点五厘米!四点五厘米,你想到了吗小白?
小白起初不太相信,问小黑,你是用尺量的?
小黑向小白打保票,是标准的塑料尺,不必再怀疑。小白望着窗外的暖洋,告诉小黑,这是二00五年她听到的最好消息了。
那么我们可以见一面的。小黑尽量平静地说。
如果不见面也还快乐,就不见面的好,现在我还算快乐。小白说。
小黑想了想,不见小白也还很快乐,就罢了,放弃了见面的念头。
这期间的几天他们真的过得非常快乐,为四点五厘米的距离快乐着。多好,才四点五厘米,只要周围的蝉肯安静一点,应该能听见对方的呼吸声。
我遇到点麻烦,真有点恐怖啊!一天早上,小白战战兢兢地告诉小黑。
你怎么了?小黑很紧张,看样子小白不妙。
确实是个最新的消息,一个坏消息:早上,小白爬上西宁市中心一棵老树,老树的身上很久没有来这么可爱的小动物了,老树一激动,流下一滴泪,正好把小白的一只腿粘住了。
我过得不好,我想我俩应该见面了!小白无助地说。
听到这个消息,小黑的心狠狠痛了一下,说 ,我就来!
他俩都认为应该见一面了,不见面都不快乐啊!
小黑出发以前,又看了看地图。他应该向西走,四点五厘米,几秒钟的距离。
几分钟后,小黑告诉小白,我猜我是到了,怎没看见树呢?
小白也没看见小黑,周围能看见的范围里绝对没有蚂蚁的影子。
小黑赶紧收起地图,继续向西走下去。他俩都没想到,四点五厘米要走这么久。
小白提醒小黑,可以搭车的。小黑就爬上一辆西行的汽车。走了半天,小黑怕错过西宁,赶紧打开地图看,结果呢才到洛阳,完成四点五厘米的一半。
小黑正量着地图,一阵风把他和地图从车上掀下去了,他们在空中翻滚好久才落到地面上。小黑没有把这个糟糕的消息告诉小白,平静了一会儿他又上路了。他相信他的尺是标准的。他的测量也没有错。真是倒霉的旅行,几分钟后小黑又被一只皮鞋踩了一下,幸好没有要他的命,仅仅有点轻微骨折。
小黑只是告诉小白,他在路上,向西行,距离她只有一半的路程了。小白马上计算了一下:恩,确实近多了,就要见到小黑了。她开始想象他黑黑的样子了。
现在开始想象并不算早吧?小白问小黑。
是的,不算早,我就要赶到了,你觉得怎么样?小黑说。
还不错,老树跟我道歉了,可是呢,我还是无法自由,不过有道歉就该原谅他对不对?我准备原谅他了。小白说。
你想原谅就原谅吧,不该计较一棵老树的眼泪。小黑气喘吁吁的。
就是这个时候,小黑正被一条河拦住去路,不知不觉中小黑已经偏离了公路,也就找不到桥了。小黑查了地图,是洛河在为难他。没什么,小黑把地图折成一艘纸船,顺风向西漂过了洛河。不过,就在他一只腿刚刚搭在岸边的瞬间,纸船刚好被河水浸湿,沉没了。
一个坏消息,为了帮我,我刚刚失去那个最好的朋友,他一直在帮助我。小黑生平第一次哭了。
那我陪你哭,我没有别的办法,不过只要他是心甘情愿的,他离开你的时候肯定很快乐,这快乐也是你给他的,不是吗?小白也哭着说。
纸船的踪影完全在水面上消失了,小黑认定它已经沉到了河底,便擦干眼泪继续旅行。这回小黑搭在一个去西安的胖子身上,随他乘上一列火车。小黑出发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钱。没有钱,小黑就只好用这个办法逃票。
你能原谅我这么干么,小白?
小白原谅了小黑那算不得光彩的行径。没有钱买票,这也算一个“聪明”的办法
离开西安向西,小黑的运气不佳,几乎没搭上速度快的车,他经常要在路上以一毫米一毫米的速度西行。小黑计算着,十毫米就是一厘米,这速度也不慢。
谁也没察觉,许多许多个月过去了。这期间,小白一直困在老树的眼泪上面,她的那只腿渐渐失去了知觉,而小黑一直在路上。
小白就要变成一只干瘪的蚂蚁的时候,小黑的最新消息来到了,是一个微弱的声音:我在爬上老数——
小白身体里的血液马上恢复了流动,知觉也回到那只麻木的腿上。小白说,我等你呢——
几个小时后,两只蚂蚁在树干的中部、相距四点五厘米的地方同时发现了对方。
小黑使出全身最后的力气。快速向对方爬去。
两对触角碰在一起的时候,小黑说,四点五厘米,九秒,一点都不远。
是啊,真的不远啊——
这棵老树一直目睹着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看着看着又有一滴泪滚落下来,这滴泪恰好把小白和小黑裹在一起,形成了一枚晶莹的琥珀房子。
从此,小白和小黑就住在这幢琥珀房子里,再也不分开了。
㈢ 企业文化案例
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
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自从我国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开始,不少企业家就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然而因企业性质、规模及起步不同使得这些企业的文化各有千秋,甚至于成功或者失败,其中以青岛海尔集团的“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最为典型。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加深理解。
在海尔的企业,你可以看到海尔的工人在厂区内行走的时候,始终是走在马路边上的黄线内,如果你去问他一声:你为什么在这个黄线内走?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应该走在这里。因为从他到海尔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过这样的文化训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子里。如果你再走进海尔的车间,你会发现,海尔的车间是光明、整洁的,而且海尔员工的服饰也非常的统一,这同样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案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集体荣誉感,并热爱着企业。
在海尔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海尔的一洗衣机分厂,有一个姑娘在19岁的时候走进了海尔集团,并接受了三年海尔文化的洗礼,三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给她的亲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我要最后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尔。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的热爱这个集体。
案例二:企业文化可以使一个企业败落,也可以使一个企业兴盛或者持续发展。
前几年在管理学中,关于兼并企业,有这样几种方式,比如说,资产比较强的企业,去兼并小企业的时候,把它叫做大鱼吃小鱼;如果是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去兼并技术力量不强的企业,叫做快鱼吃慢鱼;还有一种叫做企业之间的联合,叫强强合作,叫鲨鱼吃鲨鱼;后来,海尔独创了一条,叫吃休克鱼,它的理论是:对于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设备上,还有它的资金上都可以,它仅仅是管理模式不行,那这个鱼仅仅是暂时的一个休克而没有死的鱼,不是烂鱼,不是臭鱼,不是腐败鱼,那么,这个鱼可以吃。激活休克鱼的方法就是用文化,用无形资产来激活休克鱼。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案例就是用激活休克鱼的方法。青岛红星电器厂在95年之前,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生产洗衣机的电器厂,在95年以前,它曾经是同行业内的前三名,由于它后期的管理不善,到了95年初期的时候,它已经是资不抵债,当时的亏损达到一个多亿,而且3500多个职工基本上都没有工作干,厂里出厂的洗衣机常常在发出去之后又被退了回来。当时,青岛的市政府就做了一个决定,让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对于海尔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兼并事件,因为在95年之前,海尔还没有大规模的扩张它的企业,去兼并企业。随后,海尔的总经理对红星电器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间,他们发现青岛红星洗衣机总厂第一不缺资金,第二它们有现代化的生产流程的设备,第三它也不缺技术力量,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红星电器败在它的管理模式上和它的企业文化上。于是,海尔通过对它的分析研究之后,决定用无形资产,用文化来盘活红星电器厂,并同时对红星电器厂做了这样一个收购战略:目标---2-3年使红星电器厂成为同行老大;策略---用文化,用管理激活红星电器厂;资源---海尔文化+红星电器厂现有资源;行动---立即行动。
在做出战备之后,海尔迅速地派出第一批人进驻红星电器厂。海尔派去的第一批进驻红星电器厂的人,不是总裁,不是财务人员,也不是盘库的,而是海尔文化中心的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文化先行,并做为他们整个兼并的战略。到了红星电器厂之后,现在海尔集团最高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分几次亲自到红星电器厂,给它所有的员工讲企业的价值观、讲文化。他们到了之后,以市场为中心,告诉全员职工,我们卖的是信誉,要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第二,发动所有的员工找自己的问题,要降成本,要增大盈利;第三,给员工们定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我们用2-3年的时间成为洗衣机行业的老大。三个月的时间,就便得红星电器厂扭亏为盈,到了第五个月,它第一次盈利了150万,用了二年的时间,红星电器厂洗衣机总厂成为洗衣机行业的第一名。
案例三: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在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厂并进驻其厂的前一个月内,曾发生了一件漏检事件,结果第二天就被公布出来,漏检的这个检查工被罚款了50元。谁出错谁罚款,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红星电器厂已经被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认可的事情,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体现出了海尔特色的企业文化。当时,海尔派出的柴永森,做为兼并红星电器厂的总经理,他决定抓住这样一个的机会来教育红星电器厂的职工什么叫做文化。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在《海尔人》的报纸上,发出了一个公开的大家都可以讨论的论题:出了这样的差错,谁来负责任,是该罚员工还是该罚领导?这样的一个论题,在红星电器厂展开了一个非常激烈的讨论,这个质量漏检是谁的原因,是你复检没有复检出来,还是你的检查体系不到位?红星电器厂的人认为罚员工是正常的;但是海尔的文化是少数人在制约着多数人,少数人要负多数人的责任,即如果出差错的话,首先领导要承担责任。在通过大讨论之后,结果是柴永森自罚了500元,另外就是红星电器厂的各级有关人员,各级领导,每个人都自罚了1元。随后,这件事情便在红星电器厂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红星电器厂的人彻底地感受到了海尔文化的特色,即海尔20/80原则,就是少数的领导人要负大的责任,这便是海尔人的一种文化理念。
案例四:优秀的企业文化里,员工始终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海尔20/80原则,少数的领导人要负大的责任这一条”,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海尔文化理念。在海尔的质检中心,有一个质检处的处长检查海尔流水线最后一关,如果合格,成品就可以出厂。但是,这个质检处的处长,他在第一个检查工序里头拿了一张小白纸团放在了冰箱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冰箱的后壳里,到他在最后一关检查的时候工序的质检员没有检查出来。于是,这个质检处的处长就被罚款,同时依海尔人力资源的管理被动地降了一级。别人问他,你在放纸的时候,你想到过今天会被降级吗?你会遭到罚款吗?他说,我想到过,我想到过这个纸很可能会被检查员漏检。那你还那样做?我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海尔出厂的产品是最优的产品,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动中的一个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它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一定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那些失败的企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上述材料对您有所帮助!
㈣ 青岛哪家婚纱摄影工作室比较好
国内一年有两三个季节最适合拍婚纱照的,自然景色也是最丰富多彩的、一个是10月北方树林,到了10月已经步入秋天,秋高气爽,不像夏天阳光暴晒,也不像冬天寒风凛冽,天气温度刚刚好,不冷也不热。12月到3月份天气比较冷,拍婚纱照又不能穿的太多,很容易感冒,寒冷的天气也会给拍摄过程增添不少的麻烦,所以,最后选择这个(南方海边4.5.6.10.11.12月)(北方森林4.5.6.7.10月)季节去拍婚纱照外景。
㈤ 小白鞋大皮靴是什么电视剧
这个电视剧是《渔岛岛怒潮》;里头有 ‘’村长是叫大皮靴,一个女的叫小白鞋,大皮靴晚上老是找小白鞋,后来被小白鞋的老公看到了 ‘’的剧情
一、《渔岛怒潮》是山东卫视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蓝星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日照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谍战剧,由马玉辉执导,温峥嵘、张明健、梁家仁、吕凉、林静主演 。该剧以大海和渔村为背景,讲述了革命战争期间扣人心弦的谍战故事。该剧于2015年9月16日在上海电视剧频道首播。
二、《渔岛怒潮》是青岛作家姜树茂的作品,内容也是写胶东渔村的渔民最终顺利完成“海葵行动”,彻底解放龙王岛,打倒了反动派,扭转了战局。...尤其是里面的“大皮靴”和“小白鞋”两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小白鞋剧照
㈥ 三亚拍婚纱照的公司排行是怎样的
三亚拍婚纱照的公司排行靠前的是:三亚摄族婚纱摄影有限公司、三亚巴黎经典婚纱摄影有限公司、三亚海豚旅拍婚纱摄影有限公司。
1、三亚摄族婚纱摄影有限公司
三亚摄族婚纱摄影有限公司是专注于三亚婚纱照的摄影公司,总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路160号。摄族婚纱摄影可提供海南、三亚地区婚纱拍照、情侣照、家庭照、水下婚纱摄影、海景婚纱摄影等。
2006年,三亚巴黎经典婚纱摄影有限公司集三地精髓,以全新的影楼风范,为海南新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婚纱文化。创立三亚巴黎经典婚纱摄影有限公司的目的是服务更多的新人及需要优秀作品的顾客而诞生,更重要的是将个人摄影理念付诸于客人作品上。
㈦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1、旅行是一种心态的调整,让你看到更精彩的世界。这句话是没错的,因为当我们非常的浮躁,或者有很多烦心事的时候,旅行就成了解决烦心事的一个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看看这美好的世界,换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去思考问题,换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去生活,我们可能会静下心来想更多的东西,这样我们回来之后才能真的解决很多心事。
2、旅行让你感知一个迷茫的世界,顺其自然而无所畏惧的未知的世界,也许你现在的你还是一个井底之蛙,还生活在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旅行,它是一种看到世界的方式,他也是能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拓,想问题看问题的,视角也会更加的广。
3、旅行虚让你学会谦虚,让你走出你的安逸之处,以全新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爱旅行的人,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你会发现那些喜欢旅行的人,她们的性格都是比较开朗活泼的,对待很多事情也会有更广更大的视角,去看,不会一味地因为一个小方面而区局限自己,这就是生活态度的转变,都出去旅行接触的人越多,你就会被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活态度所感化,因此也会对你自己的一些态度会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改变的。
(7)青岛张小白与游客纠纷扩展阅读
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
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是行走。旅游是指游玩,通常是团体出行,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游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任何去外地游玩都可以算。世界旅游组织指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英里(88.5千米)。
参考资料 网络 旅行
㈧ 总公司的员工叫他老大,他是整个公司最大的吗他上面还有谁
公司最大的首先是公司的创始人
其次,董事长,大股东,股东,人事部工程部以内及各部门经理或容者科长队长,普通员工。(股东都是拿大笔的资金投入公司支撑公司的运转,公司盈利股东按比例分红,大部分创始人是公司真正领导者,董事长是创始人的左膀右臂)
人事负责招聘员工人员职务升降以及辅助公司老总制作方案,工程负责维修水电等等
其余的部门经理主管什么都是管理普通员工的
㈨ 婚纱照旅拍好还是在本地拍就行
网页链接
对于旅拍婚纱照和本地婚纱照来说,二者之间各有所好,主要看个人喜欢。我认为旅拍和本地拍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哪个更好,而在于你更喜欢更适合哪种方式,
经济条件能否支撑吧?
条件好的话,可以选择旅拍,边旅游边拍婚纱照,真心不错。
整体来说,对于旅拍和本地拍摄没有精准的定义,不论什么方式,只要是和心爱的人一起拍摄,都将是爱情最美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