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纠纷案例
房子当然你是有份的,前提的你爸爸支持情况下才能生效。
因为你爸爸和后妈现在是合法夫妻,他们有权支配家中的所有财产,你现在还没有成家,对于房子你只有居住的权利,没有分割的权利。
如果你和你爸爸在盖房之前和你后妈有达成协议,或者婚前财产公证这就另当别论。
在法律允许和支持的范围内,你和后妈的儿子享受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2. 家庭纠纷案件
我要睡觉了所以来就简单自说说吧,女方提的问题有4个分别是家庭暴力.重婚.财产分割.假借条
第一,家庭暴力证据不足第二重婚证据不足第三财产分割时孩子不计算分割份额也就是说孩子没分割财产权利,婚姻存续期间财产一人一半第四假借条问题女方如不能举证男方做假将承担4.5万债务,反之男方承担民事责任按案值应该也可以承担刑事责任了
以上四点其中最后一点你丈夫考虑到假借条问题说明他充分的做了准备,他要是稍做咨询你这场官司必输,你也完全可以听信那些同情你的人,说了一大堆指责你丈夫的话的那些人,但他们上过法庭吗?当法官一一驳回你的证据证词的时候后悔就晚了!我刚才打了很多字很详细很详细的说了你证据不足的原因,分析了问题,但是发现我的回答蒸发了,实在太累了再不睡觉不行了,就不在详细说明了!要是你想得到我这种专业的回答、分析。你可以加我,我免费为你做一次法律咨询!相信我!学法的、上过法庭、打过官司的分析问题绝对不是妇人之仁,绝对不是从别的地方拉个近似答案那么简单的!要有理有据!睡觉去了!
3. 家庭纠纷小案例
【家庭纠纷案例】10平方米小房斩断手足情?
随着全市各区市的旧城改造,拆掉了一处处“趴趴屋”,有不少人因为拆迁一跃跻身“富人”行列,然而房子大了,钱包鼓了,原先一家人挤在小屋里其乐融融的日子却不见了,更有人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家。母与子的亲情割裂、兄与弟的断绝交往、夫与妻的东别西离,一桩又一桩的亲情官司摆上桌面,一件又一件的房产纠纷让一家人对簿公堂。
【场景】法院门前
10平方米小房斩断手足情
在法院大门口,孙老大瞥了孙老二一眼,从嘴边挤出一句话:“过户,等着吧……”
这种情景在徐斌眼里已见怪不怪,看着两兄弟的背影徐斌感慨万千。
60岁弟弟状告70岁哥哥
“老孙家就这么两个弟兄,一位60岁,一位70岁,好了一辈子,可这次却对簿公堂。”今年年初的一天,孙老二感到“实在没处说理去了”,便跑到法院咨询,法官指导他写了一张“起诉状”。他的请求只有一条:请法院判决,将属于我的房产还给我。
孙老二所说的房产是一间父母留下的小房,面积不到10平方米。父母早在两年前先后去世,两兄弟也没有因为这处房产打唧唧,可如今旧城改造的触角伸到了这处偏僻的路段,按照规定,小房可以拿到几十万元的补偿金,政策下来了,兄弟之间的矛盾也开始了。
一家人曾经很和睦
徐斌说,孙老大常年在外地工作,父母平日都靠孙老二照顾,孙老二每天早晨上班前,都先到父母家做好早饭,自己吃上几口赶紧往单位赶,下了班也得去父母家热好了饭再回自己家。当然孙老大也没袖手旁观,每到年节都会找人往家捎东西,每次都有孙老二的份。到了春节,孙老大会风雨无阻地回青岛陪父母过年,还特意把孙老二夫妻俩也叫到一起团圆。过去邻居都说,孙家两兄弟孝顺、团结,别看老孙家孩子少,也没有闺女,老两口享的福一点也不比别家少。
1998年,孙老大的儿子要结婚,老人把两兄弟叫到身边说,只有这么一个孙子,要把一间稍大的房子给孙子成家。老人怕老二心里不舒服,特意承诺以后不会亏待他,老二没有任何怨言,一口答应下来。
父母去世矛盾爆发
孙家老人生前将名下的两套房产,一处给了孙子,另一处给了小儿子。父母去世四五年后,拆迁的风声刮到两兄弟的耳朵边,孙家兄弟俩这份为人称道的手足亲情,比这栋破败的老房垮得还快。
父母生前有遗嘱,案子非常清楚,孙老二赢了官司。然而亲眼看到老二手里拿着父母签名的文书,老大还是不肯接受,从立案到鉴定,再到鉴定结果拿出来,几个月过去,两兄弟除了在法庭上几句争辩,没有说过半句多余的话。离开法院时,两兄弟各自都是一脸的冷漠。
4. 推荐几部家庭纠纷的电视剧
娘家的故事
5. 家庭纠纷处理案件
家庭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是公安机关的受案范围。
发生家庭纠纷可以通过居委会、家中有威望的长辈协商解决,不能达成一致协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6. 家庭财产纠纷案例
原告:杜海生,男,30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农民。原告:杜满生,男,27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农民。被告:杜喜生,男,35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农民。第三人:杜永生,男,45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农民。第三人:杜海鱼,女,21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农民。原告杜海生、杜满生因与被告杜喜生发生房产确权纠纷,向山西省平定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杜海生、杜满生诉称:争议的平房三间、马棚一间,是第三人杜永生为全家人购买的,有宅基地使用证为凭。现被告杜喜生准备将此房据为己有。请求依法确认争议房屋的产权为全家人共有。被告杜喜生辩称:争议房屋是第三人杜永生买下后准备以原价转让给我的,故在宅基地使用证上写明户主是我。既然原告想争此房产,我可以不要,但须物归原主杜永生。第三人杜永生称:被告杜喜生所辩属实,因杜喜生身有残疾,故我买下此房后准备以原价转让给他一人所有,并不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平定县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本案当事人系同胞兄妹。他们的父亲于1977年去世后,第三人杜永生即成家另过,只留母亲杨三妮和被告杜喜生、原告杜海生和杜满生以及第三人杜海鱼在一起生活。1984年,杜永生以700元价款买下村里的平房三间、马棚一间。1986年,杜永生出面为此房产申领了 “宅基地使用征”,证内填明户主是杜喜生,家庭成员为五口人。该村的宅基地清查登记表上记载,宅基地使用证上所填的五口人,是户主杜喜生和家庭成员杨三妮、杜海生、杜满生、杜海鱼。这五口人曾对此房产管理使用过一段时间。1987年杨三妮去世。1992年4月原告、被告之间因家务发生纠纷,杜永生在此时声称争议房产只转让给杜喜生一人所有,并将他保存的宅基地使用证上所填的“五口”人改为“一口”人。同年7月,杜喜生以1800元价款将争议房产出租给邻居卢维柱使用。杜海生、杜满生以房产是全家共有财产为由,提起确权诉讼。平定县人民法院认为:第三人杜永生以700元价款购得争议房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是该房产的合法所有权人,依法享有对该房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杜永生在自己申办的宅基地使用证上已经声明户主是杜喜生,家庭成员是杜喜生、杨三妮、杜海生、杜满生、杜海鱼五口人,这是杜永生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处分权的行为,意思表示真实,实属自愿转让。宅基地使用证是合法有效的证件,应当予以保护。以杜喜生为户主的全家五口人,在杜永生申办了宅基地使用证后,已经对此房产进行管理使用,至此,杜永生对争议财产的所有权,已合法转让给以杜喜生为户主的五口人共有。在家庭发生纠纷后,杜永生对自愿转让产权的行为翻悔,私自涂改宅基地使用证上的记载事项,声称只转让给杜喜生一人所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5条“财产所有权合法转移后,一方翻悔的,不予支持”的规定,对杜永生的翻悔行为,不予支持。据此,平定县人民法院于1994年7月18日判决:讼争之平房三间、马棚一间属杜喜生、杜满生、杜海生、杜海鱼及其母杨三妮五人共同所有。第一审宣判后,被告杜喜生、第三人杜水生不服,以杜喜生、杜永生之间是准备以原价转让房屋。至今房产证仍在杜永生手中,一审认定所有权已经合法转让与事实不符为由,向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期间查明:上诉人杜永生仅在1986年口头答应过将争议房产以原买价出卖给上诉人杜喜生,但双方至今未交付房产和价款,也未办理房屋买卖契税及书面合同,房屋产权证明仍在杜永生手中,一审认定的五口人曾对此房产管理使用过一段时间,是指五口人在无房屋产权证明的情况下在此房中居住过一段时间这一事实。一审认定的杜喜生将此房以1800元价出租给邻居使用一节,事实是出租房屋是由杜喜生联系的,但承租人所交的房屋租金却是由杜永生收取的,且最后议定房屋出租价是900元。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宅基地使用证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对农村居民建筑住宅使用土地的合法状况予以确认的证件。只有持有宅基地使用证的人,才能在其合法使用的宅基范围内建房,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应当与房屋所有权人一致。房屋产权证书是确认房屋产权的合法证据,其他证件不能代替房屋产权证书确权的效力。被上诉人杜海生、杜满生以宅基地使用证上的记载内容要求确认房屋产权的归属,是不妥的。房屋所有权的转让,分无偿转让(即赠与)和有偿转让(即买卖)。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8条规定:“·······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成立;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一审判决既然认定杜永生已将房产所有权转让、又没有查明受让人有给付对价的事实,就应当对本案适用赠与房屋的规定。但是,房屋产权证书至今仍在上诉人杜永生手中。上诉人杜喜生和被上诉人杜海生、杜满生等人虽在此房中居住过,却并不是根据赠与合同占有、使用该房屋。一审判决以宅基地使用证上的记载和杜喜生等曾在此房中居住过的事实,就认定杜永生已将房产所有权合法转让,于法不符。杜永生虽然口头上说过要将此房以原价转让给杜喜生,但从未交出过产权证书,也未收取过杜喜生给付的房价,更没有实际将房产交付给杜喜生使用,却收取了邻居卢维柱交纳的900元房租,这些事实都说明,争议房屋的产权既没有发生过无偿的转让,也没有发生过有偿的转让,一直控制在产权人杜永生手中。据此,阳泉市中组人民法院依照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于1994年11月9日判决: 一、撤销平定县人民法院(1994)平民初字第23号民事判决。二、双方所争之平房三间、马棚一间归杜永生所有。
7. 家庭纠纷~~这个案件怎么处理
离婚、抚育、扶养抄、赡养、收养、监护权、解除同居关系等家庭纠纷,这些家庭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是公安机关的受案范围。当事人应该协商解决,或者找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协调,或者通过法律途径处理。但是如果双方存在肢体上的冲突找公安,公安机关会受理。
8. 8年前的家庭纠纷视频能找到吗我想重新看
拿起法律的武器 然后离开这个地方
9. 普法栏目剧 家庭纠纷
CNTV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