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劳动仲裁与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有什么不同
劳动仲裁不同于仲裁法规定的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其不同点在于:
一、申请程序
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要求双方当事人在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然后才能据此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而劳动争议的仲裁,则不要求当事人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只要当事人一方提出申请,有关的仲裁机构即可受理。
二、机构设置
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机构,主要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及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设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区的市、县设立,或者直辖市的区、县设立。
三、裁决效力
仲裁法规定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几类特殊劳动争议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此可见,劳动争议的裁决一般不是终局的,法律规定仲裁这一程序,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纠纷的处理专业性较强,由一些熟悉这方面业务的人员来处理效果比较好,有利于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法院的诉讼压力,节约了审判资源
㈡ 劳动纠纷仲裁
你的证据不足,还得收集!
劳动案件完全可以自己处理,一样能胜诉,且劳动仲裁完全免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解决问题有所帮助,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大家可以HI我!
1、因为单位违法在先,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并要求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3、申请劳动仲裁很简单: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工商注册信息,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立案后,你去找新工作,不耽误什么!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㈢ 劳动纠纷,关于仲裁
劳动仲裁委员会没有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做出裁决又不告知具体原因的,你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咨询、投诉、起诉其行政不作为。因为有些地区对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是前置条件,仲裁委员会不受理的或者对仲裁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可以直接起诉的话,你可以就申请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㈣ 什么叫“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谈谈劳动争议仲裁的诉讼时效
如果你在催要被拒绝后忍气吞声,过了3个月,老板又变本加厉找你麻烦,你实在忍无可忍,再来一纸诉状已经晚了,因为发给你半月工资的单子就是“证据”,它证明当时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
在特殊情况下,虽然“知道或应当知道”也可以不受60天时效的限制。那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那是地震等自然灾害;二是指正当理由,如本人生重大疾病(不是指一般头疼感冒)。除去这两条理由之外,你过了诉讼时效再去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就不予受理了。
㈤ 劳动争议纠纷为什么不能仲裁
仲裁法的立法原意是支持经济贸易领域的纠纷案件进入解决机制,双方身份是平等的,可以相互协商,按照商人思维确定解决途径。但是劳动仲裁的典型特点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管理权,是不平等的,如果适用仲裁法则将危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做出了特别规定
㈥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其特点是什么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特点就是:
1、审理时限短;
2、专业化高;劳动争议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曾任审判员的;
(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三)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
(四)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3、是一种准司法;
4、是一种介于行政与司法之间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
5、劳动争议仲裁不收取费用,且一般可以申请法律援助。